二、红 茶

    二、红 茶 (第2/3页)

试制成功,60年代初以“龙牌”进入国际市场。茶袋用国产高级精薄的过滤纸,质量性能与卫生指标经专门检测合格。成品茶叶颗粒匀细,滋味浓爽,汤色红亮。该茶已享誉国际市场。

    1985年获马德里《国际商业评论》社颁发的国际最优质量、服务奖双优奖;1986年又获巴黎国际美食旅游协会颁发的国际商品金桂冠奖;1986年获上海市商品出口质量奖。

    4.正山小种正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18世纪后期,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桐木地区。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

    茶区分布与自然环境:现在产地仍以桐木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均有生产。产区四周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

    经过精心采摘制作的成品茶,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冲水后汤色艳红,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元汤味,气味芬芳浓烈,以醇馥的烟香和桂元汤、蜜枣味为其主要品质特色。如加入牛奶,茶香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甘甜爽口,别具风味。

    正山小种生产历史悠久,1917年崇安县令陆适着《续茶经》中即称:“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19世纪70年代已销欧美各国,现出口德国、英国等地。

    5.宁红工夫宁红工夫,简称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珍品之一,主产于江西省修水县。修水在元代称宁州,清代称义宁州,故名。

    修水产茶,迄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宁红制作则始于清代中叶。清代叶瑞延着《纯蒲随笔》载:“宁红起自道光季年约1850年之前,江西估在此读〔gǔ〕客收茶义宁州,因进峒按:峒〔音dòng〕,在此泛指江西修水少数民族所居地区教以红茶做法。”清《义宁州志》载:“道光年间1821—1850,宁茶名益着,种莳殆遍乡村,制法有青茶、红茶、乌龙、白毫、花香、茶砖各种。”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宁红已成为着名红茶,大量外销,出口额占全国总量的80%。曾获俄、美等八国商人所赠之“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奖匾。光绪三十年1904,宁红的珍品太子茶被列为贡品,故又有贡茶之称。后因外患内战,帝国主义掠夺,茶园荒芜,茶庄倒闭,茶市凋零,至1949年修水产茶仅7000担。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五年,修水县的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至90年代初修水茶园面积已达10万余亩,拥有国营茶场14个、精制茶厂3个、乡镇茶厂场280多个,年产量达5万担,年出口量4万担。

    宁红茶产区,修水及与之毗邻的武宁、铜鼓两县都有部分种植。产区峰峦起伏,林木苍翠,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日照时数1700~1800小时,在春夏之间,正当茶树萌发之时,常云凝深谷,雾罩山岗,浓雾日达80~100天,相对湿度80%左右;土层深厚,多为红壤粘土,土质肥沃,有机物质含量丰富,给茶树发育生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

    采制工艺与茶质:每年于谷雨前采摘其初展一芽一叶,长度3厘米左右,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后初制成红毛茶;然后再筛分、抖切、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精制。成品茶分为特级与一至七级,共8个等级。特级宁红要求紧细多毫,锋苗毕露,乌黑油润,鲜嫩浓郁,鲜醇爽口,柔嫩多芽,汤色红艳。

    宁红于1984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特级宁红工夫于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金杯奖和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除国内一些大中城市销售外,已出口港澳、日本、欧洲、美洲、非洲诸国和地区。

    6.祁门红茶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黄山西南的安徽省祁门县。祁红是红茶中的佼佼者,屡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级的金奖。过去也有人将与之毗连的黟〔yī〕县、东至、石台、贵池等地所产的红茶统称祁红。如今这些地区所产的红茶已称“池红”。

    产地的自然环境:祁门境内峰峦起伏,山势陡峻,林木丰茂,茶园多分布于海拔100~350米的山坡与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无酷暑严寒,年均气温在15.6℃,无霜期年平均为232天以上;空气湿润,相对湿度为80.7%;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尤以产茶的4~6月份雨量多,超过200毫米;土壤主要为紫色页岩等风化而成的黄壤或红黄壤,土质肥厚,结构疏松,透水、透气及保水性强,酸度适中,PH值为5~6,含有较丰富的氧化铝与铁质。特别是春夏季节,由于雨雾弥漫,饱经湿润,适度光照,使茶树茶叶的持续柔嫩得以延长。

    采制工艺:祁红于每年的清明前后至谷雨前开园采摘,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鲜叶按质分级验收。特级祁红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其制作分初制、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精制则将长、短、粗、细、轻、重、直、曲不一的毛茶,经筛分,整形,审评提选,分级归堆,为了提高干度,保持品质,便于贮藏和进一步发挥茶香,再行复火、拼配,成为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祁门红茶独具的特色是:外形条索紧细秀长,金黄芽毫显露,锋苗秀丽,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叶底鲜红明亮;香气芬芳,馥郁持久,似苹果与兰花香味。在国际市场上誉为“祁门香”。如加入牛奶、食糖调饮,亦颇可口,茶汤呈粉红色,香味不减,不仅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并且有药理疗效。

    祁门红茶从1875年问世以来,为我国传统的出口珍品,久已享誉国际市场。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1980、1985、1990年由祁门茶厂生产的特级、一、二级祁红连续三次获国家优质食品金质奖。1986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名茶。1987年又获第二十六届世界优质食品金质奖章。

    1992年获中国旅游新产品“天马金奖”;199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级指定产品,祁门茶厂被定为国家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该茶在国际市场上与印度大吉岭、斯里兰卡乌伐红茶齐名,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已出口英、北欧、德、美、加拿大、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7.英德红茶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英德县。茶区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洞邃水丰的自然环境。大小茶场即建于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7℃;年均降水量1883.9毫米,年相对湿度79%;无霜期长,霜日不足十天;土层深厚肥沃,土壤酸度适宜,PH值4.5~5之间。所栽培的茶树以云南大叶与凤凰水仙两优良群体为基础,选取其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适宜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复制、精选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英红的花色与品质:产品分为叶、碎、片、末4个花色,各花色中又包含了不同等级的多个茶号。成品外形紧结重实,乌润细嫩,金毫显露,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浓强,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匀红亮。其茶多酚含量超过35%,较一般品种多10%,对人体有良好的药效作用,如有收敛、杀菌、消炎、抗癌等功效。此外,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含量丰富。该茶可凉热净饮,单独泡饮或加糖、奶调饮。

    英红从1958年问世以来,经国际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认为已达到国际红茶高级水平。1980年在全国红碎茶二套样评比中,名列前茅;1984年获商业部红碎茶评比之冠;1985年中国工业食品协会在江西南昌举办全国优质食品评选,英德华侨农场所产金帆牌1号红碎茶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该茶已销往德国、英国、美国、波兰、苏丹、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8.宜宾早白尖工夫红茶宜宾早白尖工夫红茶,为川红珍品,由四川省宜宾茶厂生产。早白尖茶树为优良品种,分布于宜宾、高县、筠连、珙县和宜宾市。产区地处川南,一年四季气候温和,夏天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8℃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质地大多为酸性黄壤或棕壤,腐殖质含量较高。所植茶树具有春芽萌发早的特性。

    早白尖工夫红茶,成品条索紧细,毫峰显露,色泽乌润,香气鲜嫩,滋味醇爽,汤色红亮均匀。该茶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应市较早的一个茶叶品种。每年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