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上高监司》的作者是谁?

    元曲《上高监司》的作者是谁? (第2/3页)

文学史》和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均只介绍刘致,把《阳春白雪》中属于刘致的60余首小令和“古洪刘时中”的两首套曲统统置于刘致名下,而对“古洪刘时中”,只字不提。

    60年代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有人开始把两个刘时中混为一谈,如隋树森编《金元散曲》说“时中号逋斋,古洪人……”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也持这说。后来又有人趋于承认两个刘时中,以现有小令归刘致,现存套曲归“古洪刘时中”。由游国恩、王起、萧涤非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注释中说:“元曲家有两个刘时中,现存小令作者为石州宁乡(山西平阳县)人,因父任广州怀集令,流寓长沙。大德二年为翰林学士姚燧所知赏,被荐为湖南宪府吏,后任永新州判、翰林待制、浙江行省都事等职。现存套数(曲)作者为南昌人,以其《代马诉冤》套曲来看,可推知为落魄文人。”

    近年来,《上高监司》套曲的作者是谁的争论再度兴起。分歧双方相互间论辩驳难的激烈程度远胜于前,而且在论据上也比过去要充分得多。其中孟繁仁力主刘致创作说,并从作品的内容出发,提出了四条判断标准:一、散曲作于上距发行楮币60年左右;二、当时江西正发生一场旱灾;三、有一位出自相门之后又做了宰相的高姓监司主持了赈灾工作;四、当时曾爆发过一次“红巾起义”。根据这些标准,孟繁仁推断套曲作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理由是正值中统元年始行钞法后57年,与60年之数相近;又据《元史》记载,延祐二年五月,南昌附近曾遭旱灾侵袭,符合曲中“去年时正插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