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稠所制的“绿瓷”是玻璃吗?

    何稠所制的“绿瓷”是玻璃吗? (第2/3页)

,无论是“瓷”还是“琉璃”(玻璃),都有悠久的发展史,隋唐时期,古人对这两种物质的特征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分辨。“瓷”是在高温条件下于胎面施釉烧成的器物:“琉璃”则为无胎透明体。这两者的性质和特征都有很明显的差别。这些从两者的命名亦可看出。“瓷”字最早见于文献是魏晋时代潘岳的《笙赋》:“披黄苞以授甘,似缥瓷以酌霻. ”

    这里的“缥瓷”即指器表施有青白釉或黄釉的早期青瓷。而“琉璃”、“壁琉璃”、“绿琉璃”等名称,在《汉书。西域传》中即有出现,直到唐代以后才开始多称为玻璃。

    由此,而形成了第三种观点。即认为将“稠以绿瓷为之”解释为何稠“能制作琉璃器”缺乏说服力,因为到隋唐时期,古人绝不会将“瓷”与“琉璃”混为一谈。如《北史》,《隋书》有关载文中将“琉璃”和“绿瓷”相提并论,便是一个证明。所以将“稠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理解为“绿瓷”是何稠“将西亚玻璃技术与我国传统玻璃技术相结合”的“结晶”,在公元5 世纪前后,我国古代玻璃工艺的发展已进入兴旺发达阶段。可是到隋“开皇初”又落入“久绝”之境,究其根本,出现上述现象,除当时北方制瓷业的发展,瓷器部分地取代了若干玻璃用具的总趋势的影响之外,还与北朝晚期社会政治状况给当时玻璃工艺发展带来的冲击有关。

    考古材料证明,北朝早期出土的玻璃器皿较多,如辽宁北票县西官营子冯素弗墓出土的北燕罗马玻璃制品碗、杯、钵残器座等,河北定县塔墓出土的北魏钵、瓶、葫芦瓶等玻璃器皿,宁夏固原县李贤墓出土的萨珊玻璃碗等,地域分布深入到河北、辽宁等地,既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碗、杯、鸭形注、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