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在法兰西战场

    第二十五章 在法兰西战场 (第3/3页)

行人员马上离开了车厢。谈判工作交由最高统帅部长官继续进行,但对于他亲手所拟订的条件没有留出丝毫的回旋余地。

    凯特尔把这些条款读完以后,亨茨格马上对德国人说,条件太"冷酷无情"了,比1918年法国   在这里向德国提出的条件坏得多。而且,"如果阿尔卑斯山那一边的、一个没有打败法国的国家,也提出类似的要求,法国决不投降。它将战斗到底……因此,他不能在德国停战协定上签字"。

    当时临时主持会议的最高统帅部的第二号人物约德尔将军,没有料到一个被打得走投无路的人,竟会说出这样倔强的话。他回答说,他虽然表示"理解"亨茨格所说的关于意大利人的话,但他无权改变"元首"提出的条款。他说,他所能够做的,只是"提供一些说明和对不清楚的地方作些解释"而已。法国人要么原封不动地接受停战条款,要么就全部不接受。

    在德国人提出的条件中,最恶毒的一条就是,强迫法国把法国本土和海外属地上的反纳粹的德国流亡人士,全部交给希特勒帝国;凡是与别国联合对德国作战的法国人,被捕后立即枪决;所有战俘都将被拘留到签订和约为止。对于这样一段文字,法国方面也没有提出异议。魏刚肯定认为,英国在三个星期之内将被战败,到那个时候,法国战俘即可释放了。这样一来,他就使150万法国人在战俘营中呆了5年。

    停战条约中最难处理的是法国海军问题。在法国将要崩溃的时候,丘吉尔曾经表示,法国如果把海军开到英国来,过去不单独媾和的诺言就可取消。希特勒决心不让这件事情实现。他在6月18日对墨索里尼说,他充分认识到,这将大大加强英国的力量。由于此事关系重大,他不得不对这个被打败了的敌人作一些让步,或者至少给一点保证。停战协定规定,法国舰队必须复员、解除武装,并把舰只停泊在本国港口废置不用。德国"无意使用在德国监督下的港口所停泊的法国舰队来为自己作战"。

    最后,希特勒给法国政府一块未占领区,它在法国的南部和东南部,表面上可以自由处理。这是一种狡猾的手段。这不仅可以从地理上和行政上分裂法国,还可以使法国流亡政府难以成立,并且可以打消在波尔多的政治家们想把政府迁往北非的任何计划;但破坏这个计划的不仅是德国人,而更主要的是法国投降主义者:贝当、魏刚和赖伐尔之流。还有,希特勒明白,目前在波尔多控制法国政府的这批人是法兰西民主的敌人,可以期望这些人与他合作,帮助他在欧洲建立纳粹新秩序。

    但是,在贡比涅举行停战会谈的第二天,法国代表还在继续拖延和争论。拖延的原因之一是,亨茨格坚持说,魏刚并没有给他签字的权力。到下午六时半,凯特尔发出了最后通牒。法国必须在一小时之内接受或者拒绝德国的停战条件。在这一小时内,法国政府屈服了。1940年6月22日下午6时50分,亨茨格和凯特尔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签订和约的那些谈判,永远也不会举行。但是不久,随着对法国统治的日渐残酷,随着对卑躬屈膝的贝当政府的压力日益增加,法国现在已注定成为德国的属国了。法兰西民族的败类贝当、魏刚和赖伐尔之流,显然已沦为希特勒的傀儡和走狗。

    悲惨呀,悲惨!这个曾经拥有300万大军、号称欧洲头等陆军的大国,这个在上次战争中曾有   四年之久坚持不败的法兰西,在这次战争爆发六周以后就投降了。这是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直接结果。在希特勒疯狂扩军备战、侵略气焰日益嚣张、严重威胁欧洲安全时,法国政府一致伙同英国张伯伦政府,执行一条损人利己的对外政策,企图靠牺牲别的国家来满足侵略者的**,换取自身的安全。它同英国一起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当希特勒的侵略矛头转向波兰以后,它又打算出卖自己的盟国波兰。1939年8月底,即德国进攻波兰的前几天,法国外长乔治·庞纳跟法国两个陆军将军谈话时公然宣称:"现在我们已经临近战争了,……如果你们告诉我,说我在出卖了捷克之后,又出卖波兰。但是,我不管这些,我宁肯牺牲一切,也不愿法国毁灭。"可是这种虎口投羊的办法并没有能够改变德国法西斯侵略本性的一丝一毫,相反却更加助长了希特勒的贪欲。

    希特勒入侵波兰以后,法国政府仍不改弦更张,不肯派出一兵一卒去援助波兰。法国政界和报界许多人还为这一叛卖政策叫好。

    为了讨好德国法西斯,法国统治集团对内加紧镇压**和革命人民。早在1939年夏天,外长庞纳就向德国大使作了保证:"选举一停止,任何形式的公共集会都将被禁止,**员要镇压。"在大战爆发后的6个月里,法国政府就剥夺了2778个**议员、市议会议员的席位,封闭了161种报刊和629个工会组织。

    另一方面,在统治阶级的上层却是贪污腐化,荒淫堕落。尽管德国大军已经压境,巴黎还是歌舞升平,达官要人还是优游终日。无线电台广播的是巴黎名餐馆的菜谱、淫猥的歌声。庞纳和赖伐尔之流关心的只是自己股票的涨落。军火生产无人问津,战争动员无声无息。军政首脑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因此,防线一被突破,就兵败如山倒,不可收拾。

    但是,法国还是有希望的。在贝当政府投降的第二天,6月23日晚上,戴高乐将军在伦敦发表广播声明。他说,由于波尔多政府投降所造成的局势,法国的政治机构已不能自由地行使职能,法国人民无法表达他们的真正意愿,因此在英国政府的同意下,他宣布在伦敦成立法国民族委员会。

    "法国民族委员会,将统辖现在英国领土上的所有的法国公民,并将负责指导现在大不列颠或在将来可能到大不列颠的所有法**政人员。法国委员会将同这些人接触,以便号召他们参加建立这个委员会。"最后,戴高乐将军大声疾呼:"战争没有失败,国家没有灭亡,希望没有破灭。法国万岁!"

    这样,戴高乐就在伦敦树起"自由法国"的旗帜,组织英国领土上的法国武装部队和海外法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暴政、为争取法兰西民族的解放而斗争。斗争虽然是艰巨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是富有希望的。

    希特勒征服法国之后,更加得意忘形,趾高气扬。如今德国的军队驻守着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从北极圈内的北角到波尔多,从英吉利海峡到波兰东边的布格河。希特勒的权力达到了顶峰。这个第一次把德国统一在一个国家中的前奥地利流浪汉,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下士,现在已经成了德国征服者中最显赫的人物了。

    当时在西方国家的政府首脑中,阻挠希特勒在欧洲建立德国霸权的,只有一个拒不屈服的英国人,那就是温斯顿·丘吉尔及其领导下的意志坚决的人民。他们拒不承认面临失败,他们差不多是赤手空拳地孤军作战,他们的岛国正遭到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围攻。

    如果觉得《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希特勒》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