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自治和不结盟

    第三十六章 自治和不结盟 (第2/3页)

中实现的。”在一个时期,自治制度曾被看做南斯拉夫式社会主义的一大象征,为世人所瞩目。

    不结盟则是南斯拉夫式社会主义的另一大象征,为世人所瞩目。

    在全球两个军事集团对峙日益加剧、集团政治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像南斯拉夫这样既不想钻进东方集团、又不想加入西方集团的中小国家的作用,是铁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最终找到了出路。这就是不结盟概念的提出和实践。

    1956 年,铁托把在非洲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领导人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对亚洲政治具有重大影响的印度总理尼赫鲁请到他在布里俄尼岛的住处,三人一起探讨了在国际关系中推行“积极的”和平共处原则的可能性的问题。这是“不结盟”思想的萌芽。这之后,由他倡导,与纳赛尔、尼赫鲁及亚非国家其他一些领导人,如印尼的苏加诺,加纳的恩克鲁马等一起,以积极的和平共处为纲领,把一些不参加集团的国家组织在了一起。这是不结盟实践的重大一步。1961 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首脑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3 个国家。1964 年,第二次不结盟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参加会议的增加到47 个。到1986 年,不结盟运动成员已发展到101 个。

    为了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从1956 年开始,铁托不断在国外奔波。到1968 年止,十几年当中,他先后访问了30 余个国家。当初,他乘坐自己的“海鸥”号游船出访。后来,访问的国家越来越远,他不得不改坐飞机,尽管他坐飞机总是感到不适。他每到一处,都受到被访国家的隆重接待。

    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南斯拉夫的国际地位和铁托的国际声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影响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1970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贝尔格莱德;同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到南斯拉夫进行了正式访问。

    1971 年,苏联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也访问了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作为一个中小国家,能够把这些人物召到自己的首都,不能不归功于不结盟的创举。

    这一切都是铁托的成功。无疑,他为自己、为党、为国家的成功而高兴。

    但铁托也有苦痛。

    在这些日子里,铁托生了几场病,动了手术。他必须与折磨人的疾病进行斗争。”另外,他的战友,也一个个离他而去:他们有的病逝与他永别,有的由于种种原因与他分手。这对铁托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他必须与这些事变带来的痛苦进行斗争。

    他最喜欢的战友和学生洛拉·里巴尔早在战争年代就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所器重的主抓经济工作的基德里奇,在刚刚进入50 年代、党和铁托最需要他的时候,与世长辞了。人们都说基德里奇是累死的。当时,铁托用他的蓝色专列把基德里奇的遗体送回了基德里奇的故乡。铁托亲自在专列上护送他的灵枢。

    铁托最亲爱的战友莫萨·皮雅杰于1957 年病逝。铁托在他的灵前说:

    “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你出访前我们分手的时候竟是我同你作最后一次谈话。

    25 年来我们已习惯于以另一种方式见面,共同分享为建立比较公正的新社会、为社会主义在我国取胜而每日进行的艰苦斗争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和欢乐。这次诀别使我格外悲痛,因为噩耗来得这样突然,出乎意料。”铁托给莫萨·皮雅杰的评价是“坚持到底,始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