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洞察世界风云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十二章 洞察世界风云 (第1/3页)

    纳粹头子兴妖风,扩军备战步步紧;英国政府在沉睡,唯独丘氏察实情。

    丘吉尔在充当“后座议员”期间,除了写书绘画外,一直在密切注视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在30 年代中期,丘吉尔讲演的话题和注视的重心已由印度转到德国。

    在此期间,德国的纳粹党正勃勃兴起,他们在复仇和准备新战争的旗帜下,攫取了德国政权。当时英国许多人考虑这将威胁英国在欧洲的利益。丘吉尔越来越深地思考着这个问题。1932 年夏天,匠吉尔参观马尔巴罗公爵当年作战的地区时,十分注意德国事态的发展。丘吉尔写道:“当我们经过这些美丽的地区,经过一个又一个古代名城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希特勒的动向,我感受到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气氛,发现这是每一个纳粹党人心目中最主要的事情。”1933 年1   月30 日,希特勒出任总理,给德国以至欧洲带来严重的不安。

    他强烈反对**,反对民主主义,反对犹太主义,并叫嚷要把日耳曼民族统一在德意志帝国周围。“德意志民族尽管是单一的民族,但它分散在奥地利等许多国家。如果不把这些领土统一起来,建立德意志大帝国,就谈不上民族的幸福。为此我们不能不进行战斗。”希特勒到处这样游说鼓吹,而且他还通过报纸和电台煽动德国民众的战争狂热。

    与此同时,希特勒还在加紧扩军备战。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只准许拥有10 万陆军。但是,一旦需要,这10 万军队里所有的军官马上就能担当参谋,而且军队士兵因受过各种训练,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升为军官,并且可以大肆扩充军队。1933 年10 月,希特勒退出了世界军备会议和国际联盟,继而又废除了凡尔赛条约中限制军备的条款,他还明目张胆地以挑衅的姿态向全世界宣告,德国拥有36 个师团汁55 万陆军。下仅陆军如此,凡尔赛条约规定不得拥有飞机的德国空军,也具备了英国空军的2/3   的力量,并具有很快超过英国的潜力。

    海军也不例外。按规定,德国只允许有万吨级以下军舰6 艘,但现在制造的小战舰的实力已达2.6   万吨。惊恐不安的英国,到了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应当同德国就海军势力签订个什么条约。为此,1935 年6   月,英、德两国签订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加强海军力量,但最多不得超过英国海军实力的35%。”英国似乎认为将德国海军实力控制在英国的35%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按这一协定,德国可以建造战舰5   艘,航空母舰2   艘,巡洋舰21 艘,驱逐舰64 艘。

    德国肆无忌悼地扩充军事力量,而英、法、美各国竟保持沉默。看到这些,意大利墨索里尼的野心也膨胀起来,他把黑手伸向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1934 年12 月,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派去25 万军队,次年5   月占领了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惊恐万状的塞拉西皇帝乘上英**舰仓皇出逃。

    在亚洲,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 年9   月18 日发动进攻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1932 年又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同年3 月1   日,日本帝国主义炮制了伪满洲国,并要国际联盟承认。翌年,日本以国际联盟拒绝承认伪满洲国为借口,宣布退出国联。接着,又逐步向热河省和华北蚕食。1933 年1   月初,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之间的咽喉要地山海关,3   月又侵占热河省,并逐步扩大在华北的侵略活动。

    1936 年11 月25 日,日本与德国签订了《**产国际协定》,结成了侵略联盟。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咄咄逼人的侵略扩张,丘吉尔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可怕信号就要出现了”。尤其是希特勒的上台,德**国主义的加紧复活,不仅给欧洲的革命运动,给苏联,也给英国的利益带来危险,而且是致命的危险。因此,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对那些曾经精忠英勇战死沙场的人的儿女,又只好作这样的描写:

    他们并着发痛的肩膀前进,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生命的光明旷野。

    当时,各大国对外政策的着眼点都放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苏联提出了普遍裁军的方案,采纳这个方案可以缩小军事威胁,减轻劳动人民沉重的捐税负担。英国政府在当时严重的和平主义情绪的驱使下施展诡计·,它口头上拥护裁军,但又竭力阻挠采纳苏联的建议。英国提出与苏联相对立的方案,其实质是原封不动地保存自己的军队,削减对方的军队。

    有些英国政治家认为,应该容许德国有“平等的军备”。其实,这正是德国纳粹分子所坚决要求的。丘吉尔明白这样的要求意味着什么。1933 年4   月,他说:“德国要求军备平等,陆军与海军的编制平等……这是最危险的要求。生命中没有永恒的东西。只要德国的怨恨和不满尚未消除,还抱着我们不幸看到过的那种情绪时,就真地获得与其邻国完全相等的军事力量,那么可以肯定,我们自己也将面临指日可待的欧洲大战的重新爆发。”裁军会议失败后,丘吉尔感到被捆住的双手已经放开了,他的奋斗方向已不再是反对可能的裁军,而是争取大力重整英**事装备。丘吉尔同英国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看法不一样,他正确地肯定了技术装备在20 世纪战争中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作战时,他在设计、制造和使用坦克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今,在30 年代,他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空军上了。丘吉尔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把德国作为英**事上的潜在敌人。巨大的水上障碍——英吉利海峡把英国同西欧分开,这种情况使英国最担心的是德国空军。丘吉尔非常注意德国空军的发展,并极力设法迅速改变英国空军的状况。

    丘吉尔在下院关于这个问题发表演说是最合情理和最成功的。丘吉尔的演说证明,他无论对德国的动向还是对英**事装备的现状,都了如指掌。

    丘吉尔在政府中没有任何正式职务,却能掌握充分可靠的实际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得出为以后的事态所证实的结论,看来似乎是令人奇怪的。其中有哪些奥秘?原来丘吉尔一直坚持收集有关英德关系和双方军备状况的情报。

    他同陆军部和外交部的许多高级官员保持密切接触。丘吉尔联系面非常广泛,他既同法国的一些政治家联系,也同柏林的一些人建立了联系。

    针对国内存在的和平主义,丘吉尔多次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一心一意地避免另一次大战的发生。但是万一发生了战争,我们就要斗争下去,为了能在战争中求生存,即便付诸武力也在所不惜。”早在1931 年丘吉尔就在下院的讲坛上向内阁和议会说过:“德国同法国的陆军力量相匹敌,这令人十分遗憾。我要向那些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人们问一句:‘先生们,你们希望战争?’把欧洲重新拖入战争的危险已经来临!”正当希特勒疯狂扩军备战、磨刀霍霍之时,英国一些短视的政治家们却迂腐地空谈一些陈词滥调。在他们的纵容和鼓动之下,1933 年,牛津大学俱乐部的学生,竟通过了一项“本院绝不为国王和祖国而战的决议”。这一类的插曲,在英国国内固然不妨一笑置之;但在德国,在意大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