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成功路上谦风永驻

    第十六章 成功路上谦风永驻 (第2/3页)

尔基的别名)去世前两年,即1934年下半年,不会比这个时间更早。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劝我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当时似乎这本书即将出版或已经出版了。高尔基并没有指出这本书艺术方面的特点,而指出它的巨大的精神意义,这种精神意义对青年来说是应当具备的。他对我讲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他说,他的一生——是精神战胜**上的光辉范例。”

    关于阿·马·高尔基和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关系还有一件事可以说明。教育工作者和新闻记者安东尼·阿尔卡季耶维奇·拉缅斯基1935年曾两度在索契访问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年,拉缅斯基因为纪念列宁格勒原共青团工作的稿件与高尔基见了面。

    “约略看过稿子后,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说,他不准备修改这篇稿子,因为这是共青团的事情,而他对这些事情不内行。

    “‘我为您写一个便笺给《青年近卫军》出版社一位编辑,那里的小伙子们比我更了解得清楚……’

    “拿出一张纸后,他给《青年近卫军》编辑写了几句话交给了我,问道:

    “‘你知道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个作家吗?’他拿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从我住的这儿往上走,顺着特维尔林**,在斯特拉斯特维尔街①,这个非凡的人物就住在那里——没有错。他双目失明,不能动弹。然而,他身心都隐藏着一种伟大的力量,写了一本关于共青团的书。是啊,这是一本多么好的书啊!我们这里有些人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但是,这是他们良心上的事。而我认为,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向奥斯特洛夫斯基学习!我对你有个建议:顺便去看看他,他重病在身,可能不允许交谈,但是一定要去看望他,一定要去。那时你会明白,什么叫生活和斗争……’“沉思了片刻,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继续说:

    ① 当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住在莫斯科特维尔大街,现改名为高尔基大街。

    “‘我也要去看望他,我已经是第二遍读他的书了,我真想写写他。等我的病好后,我亲自去看他,向他致敬。要知道,这是一位英雄,这是一位新世界新文学的文学家——未来是属于他的……我们伟大的俄罗斯民族,是个人才辈出的民族,我们创造的功勋是不计其数的……我们已经年老了,未来属于你们……’”在阿·马·高尔基档案馆保存着高尔基亲笔写的一张便条。现将它的正文抄录如下:“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索契,奥列霍夫大街47号。向米·叶·柯利佐夫查询。”便条上没有日期。但根据“奥列霍夫大街47号”的地址和“向米·叶·柯利佐夫查询”的话来判断,便条是1935年写的,当时奥斯特洛夫斯基住在奥列霍夫大街,这时《真理报》(3月17日)上发表了柯利佐夫的文章 《勇敢》。

    奥斯特洛夫斯基焦急地等待着阿·马·高尔基对他的小说的意见。

    “今天是个好日子,”他在1934年4月1日给亚·阿·卡拉瓦耶娃的信中写道,“收到了你的信和一封通知,说高尔基日内将发表一篇文章 ,论述你的徒弟的小说的全部缺点。安娜同志,我将受到指责,要知道在第一次尝试中,我有不少地方都搞错了。这我承认,我有些难为情。要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巨匠,他的批评使我深为不安。”

    尤其现在,他在给芬克利什金、诺维柯夫一家,特罗菲莫夫和日格列娃写信时,谈到了等待这篇文章发表的心情。他等待这篇文章达五个月之久。遗憾的是,这篇文章一直没有露面。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直对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进行加工修改,这一工作一直继续到他的生命最后时刻。

    当小说第二部在《青年近卫军》莫斯科出版社问世后准备再版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单独地反复检查,重新校阅小说的第一部。

    1934年4月19日,他把这件事通知了《青年近卫军》杂志社编辑部秘书索娜·斯捷西娜:

    “为了再版,我在校第一部:为语言的纯洁而斗争。一切有意的粗俗之词统统删去。

    同年春天,文艺界广泛讨论阿·马·高尔基《论语言》的文章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将这篇文章视为行动的指南。

    “我掀开我的小说的第一部,重新阅读了某些熟悉的章节——高尔基这个语言绘画大师的文章 ,开阔了我的视野;我看到我的作品的不足之处,许多话是多余的,装腔作势的,要不吝惜地把它删掉,小说若能幸运再版,这类东西决不能再让它出现。”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争取语言的纯洁》一文中写道。这篇文章发表在1934年夏天出版的《青年近卫军》杂志上。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对小说新版正文加工后,不仅富有了语言美学的特点,而且大大增添了文学色彩,再度检查了某些事件和情节的思想性。

    尼古拉了解到小说正在译成波兰文,便增添了一些描写波兰人参加共同斗争的情节。

    与此同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在乌克兰出版。1934年7月,哈尔科夫《青年布尔什维克》出版社出版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一二两部的单行本。这本书正值庆祝乌克兰共青团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日时出版的。

    在第一次的乌克兰文版的里封上,我们读到以下字样:

    把我的书献给培育我的乌克兰共青团组织。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迅速把自己的高兴告诉在莫斯科的卡拉瓦耶娃:

    “我的新闻:7月11日,在基辅召开了乌克兰列宁**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纪念会……会议和共青团的节日度过得格外活跃,情绪高涨。乌克兰列宁**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的《青年布尔什维克》出版社正好赶在这个纪念日出版了乌克兰文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该书是两部合成一册出版的,装帧异常精美。这本书分发给出席会议的500名代表……”

    《青年布尔什维克》出版社主编为这本书的出版耗去了不少心血,而后,出版社社长克·德·特罗菲莫夫校订了第二版,稍晚些日子又校订了这本书的乌克兰文版的第三版。

    的确,这本书在乌克兰的销路是惊人的。人们喜爱这本书,两年之内再版了三次!

    乌克兰第三版装帧更为讲究:部分印数——饰为银色封面,封面上有柯察金的浅浮雕像,浮雕像是深色的,是超级赛璐珞制成的。直到今天为止,都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出版物,奥斯特洛夫斯基把这本书放在自己身边,只要有人来看他,他一定要把这本书拿出来给人家瞧瞧。

    应该说,1934年在乌克兰出版的这本书正文手稿是直接从作者手中获得的,几乎未加修改。就这样,书中首次出现的一些有关生命的涵义的话,后来似乎已成为这本小说的标志和全世界千百万读者的天诫。

    真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当时还没有充分修饰润色这些话。

    根据收藏的手稿可以看出,奥斯特洛夫斯基对这些格言所下的功夫。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赋予每个人只有一次。应该这样度过它: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