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富民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四、富民 (第1/3页)

    领主统治的诸侯国家和下属的卿大夫若要强盛起来,不被别的诸侯国或卿大夫所兼并,孙武认为,除了"修道"、"保法"而外.在经济上还要实行"富民"的政策。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吴问》是记述孙武回答吴王阖庐的询问,晋国的"六将军"(六卿)谁先灭亡、谁能成事的。这里集中地表达了孙武关于如何富民的思想。概括起来,约有以下三点:(1)田宽。原来在西周初年,周公制订"分地薄敛"(《逸周书·大聚》)的政策,每家农户部分有"百亩"的"私田"作为份地。同时各家必须派出劳力到领主的"公田"上去服役。到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国语·齐语》)的税制,鲁国在公元前594 年"初税亩"(《左传·宣公十五年》)。与此同时,各国都先后实行了由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的转变。由于春秋时期农具质量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每家农户所授予的"百亩"私田,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于是,谋求改革的各诸侯国和卿大夫,都纷纷扩大给农户授地的亩制。原先的周制是"六尺为步,步百为亩"(《周礼·地官·小司徒》郑注引《司马法》)。到春秋后期,晋国六卿中的范、中行氏,改"以百六十步为亩";韩、魏制田,更"以二百步为亩";赵氏扩展最多,"以二百四十步为亩",把原来的亩制扩大了1.4 倍。据孙武的分析,范、中行、韩、魏诸家,制田都还嫌"狭";赵氏的亩制较宽,按这样的亩制给农户授田,就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来。

    (2)税轻。春秋后期各国领主统治集团对农民的地租剥削,将劳役地租的"藉"制改变为实物地租的"税"制后,由于领主剥削阶级的贪得无厌,税率不断提高。当时各国普遍都由十分税一的"彻"法增加到十分税二。如鲁国在"初税亩"后,即实行十分抽二的税制。孔子的学生有若曾向鲁哀公建议降低税率,改行"彻"法。鲁哀公却回答说:"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论语·颜渊》)看来鲁哀公不但不肯把税率降下来,而且还有增税的念头。据汉简《孙子兵法·吴问》的记载,当时晋六卿中的范、中行、智、韩、魏五家,对于授田农户的剥削,也都"伍税之",亦即伍分抽一,十分抽二。与鲁哀公对农户的税率相同。这样的税率,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说,对农户的剥削是相当重的。故有若认为,实行"彻"法可使"百姓足",而实行十分抽二或更高的税制则会使"百姓不足"。孙武也认为,范、中行等五家实行"伍税之"是使"公家富"而人民贫困。这样,"公家"(统治者)和人民之间必然加深矛盾,人民不可能赤胆忠心为捍卫自己的国家而战斗。赵氏与五家相反,对授予农民的田亩"无税",连十分抽一的"彻"税也免除,只征收一些为加强战备的军赋。如此。人民的负担大大减轻,"公家贫"而人民"富",民众就会力保卫自己的家园而踊跃参战,国家也会因得到人民的支持而强盛起来。

    (3)士少。汉筒《吴问》篇记述孙武对晋六卿情况的分析,认为范、中行、智、韩、魏诸家,皆"置士多,主乔(骄)臣奢,冀功数战",因而都先后要被灭亡;只有赵氏,"其置士少,主佥(敛)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这里的"士",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军队的士卒、将官,二是指管理人民的士大夫官吏。在孙武看来,军队和官吏是加在人民头上的沉重负担。军队和官吏越多,所需的费用越大,人民的负担就越重。而且官吏一多,政治容易**,他们之间互相攀比,形成"主骄臣奢"的局面。这样,必然会对人民加紧敲诈勒索。使国内的矛盾激化。而且军队一多,又往往喜好打仗,穷兵黩武,"冀功数战",常会受到诸侯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