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源远流长的世系

    二、源远流长的世系 (第3/3页)

谈,他做了太史令,并决心重振远古家学,发愤修史,故追述远祖至职掌天官的重黎以自重。屈原追溯远祖至颚预,司马迁只追溯至重黎氏,就为的是强调史职。唐司马贞《太史公自序·索隐》在引证司马彪和干宝两位史家皆云司马氏为黎之后①,按已意作了如下解释。司马贞说:今总称伯休甫是重黎之后者,凡言地即举天,称黎则兼重,自是相对之文,其实二官亦通职。然休甫则黎之后也,亦是太史公欲以吏为己任,言先代天官,所以兼称重耳。

    司马贞意欲考实司马迁远祖为黎之后,为何要合称重黎氏,他认为言地即兼举天。因黎为地官,司马迁强调的史职是天官,目的是突显"以史为己任"的职责,司马贞的这一发挥是符合司马迁原意的。

    在古代,天子的侍从有卜史巫祝。许慎《说文》云:"史,记事者也。

    从又,持中。中,正也。""史"字的构造就是象证手持中正之德以记事的① 乡贤郭宗傅:《重修司马公祠记》,载明万历年间《韩城县志》卷八。人。许慎对史字的解释正是古代人们的观念,或者说是古人认识的史德观念。手所持应为具体事物,而中正之德是抽象的事物,为心之所有而非手之所持。后世学者对许慎的解释产生了怀疑。江永撰《周礼疑义举要》,解释中为官府簿书,"史"字象征手持簿书。吴大渤《说文古籀补》从古文字形体考证,谓"史象手执简形"。章太炎《章氏丛书·文始》从形、音、义三个方面详证"中"为记事简册。王国维《观堂集林·释史》认为"中"是盛策之器,殊途同归,结论仍是"史,"为持书策之人。范文澜在《正史考略·绪言》中申证"中"为简策之说,认为"中"字为简策之省形。卜辞中有■,乃■之省形。■演变、简化为*,即中。于是推断说:"史则仅从一又,示执简侍君,记言记动之义。盖册与中二形以繁省见义,非有一物象中也。"近世学者见地下文物简册而重新考释了"中"与"史"字的结构与本义,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新解并不能纠正或否定许慎所记录的古代观念。"中,正也",这是对史官的要求。也就是说,记事的史官是公正无私的。司马谈以祖先世世代代为史官而自豪,他以这一"光荣家谱"教导司马迁,希望他发扬祖德,确立修史壮志。司马迁郑重其事地记载了远祖世为史官的传说,也意味着他们父子来修撰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是义不容辞的,是当然应肩负的历史使命。

    如果觉得《司马迁评传》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