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察社会、探求人生的见解

    三、观察社会、探求人生的见解 (第2/3页)

之御人,政宽则奸易禁,政急则好难绝。欲定天下而任小人,犹欲捕樟鹿而张兔宜,不可得也。

    以上这些文字,涉及入主如何御政、理民、用人等方面的内容,或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加以形象的比喻,或引俗语民谚说明其中的道理,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和针砭时弊的用心,无从深究。不过,其中以"体自然"、"自然之气"说明贤奸之分,仍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杨泉的"自然",指的是客观存在,它有"体"、有"理"、有"性",都跟他提出的物质之"气"发生联系。这与玄学家声称的"自然"格格不入。例如,郭象就说:"万物皆自然,无使物然也。"(《齐物论注》)郭象的"自然",是把"无"当作万物的本体,"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齐物论注》),"生物者无物,而物自生耳"(《在宥注》)。按照这一理论,忠贤与小人的分别也是不存在的,根本用不着去追究它、认识它。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及其"无"中生"有"的形而上学方法,正是中朝玄学"虚无之谈"的"聒耳"特点。

    杨泉认为,连忠奸也不分,贤者小人一视同仁,这是有违"自然"的。他在《太元经》中感叹道:素缨之鸭,翰音之鸡,望视之兔,白蹄之永,短嚎之狗,修颈之马,君子之貌,何独异哉!这些"自然"之"异"如何解释?难道能无视它们的客观存在吗?

    (三)关于工艺技术方面的论述

    杨泉写了一篇《织机赋》,文曰:伊百工之为技,莫机巧之最长。似人君之列位,象百官之设张。立匡廓之制度,如城隔之员方。应万机以布错,实变态之有章。是以孟秋之月,首杀庶物,工民呈材;取彼椅梓,贞干修枝;名匠骋工,美乎利器;心畅体通,肤合理同;规矩尽法,因事作容;好无不媚,事无不供。于是乎女工就,素丝轻,贯综纪,筒奸清。织女扬翚,美乎如芒;丽姿妍雅,动有令光;足闲蹈蹑,手习槛匡;节奏相应,五声激扬;浊者含宫,清者应商;和声成柔,慷慨成刚;屈申舒缩,沈浮抑扬;开以厌间,阖以高粱;进以悬鱼,退以侠强;气变相应,阴感乎阳;黾勉不及,进退颉颃。事物之宜,法天之常;既合利用,得道之方。(《全三国文》卷七五)

    全赋有声有色地反映出初秋皇室组织百工造织机、织丝绸的宏大场面和动人情景。其中特别突出了织机在织女们操作下,发出悦耳动听的声响,产① 《齐民要术》卷五,引作"使人之养民。"按,疑当为"使人主之养民"。生屈伸开阖的变化。织机之巧,织女之美,两相配合,繁忙的劳动场面活似乐舞相伴一样和谐。所谓"事物之宜"、"得道之方",既赞美织机之巧,又赞扬百工之技。人是自然之"道"的设计者和创造者,工艺技巧是"事物之宜"的具体体现。

    在《物理论》中,杨泉对工匠的创造才能,也有满腔热情的肯定之词。

    例如:夫蜘蛛之罗网,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而况复人乎!故工匠之方圆规矩,出乎心,巧成乎手,非睿敏精密,孰能著勋形、成器用哉!

    夫工匠经涉河海,为以浮大川,皆成乎巧手,出乎圣意。

    人比动物高明,能够"出乎心","出乎圣意","成乎巧手"。言下之意是,创造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这是人类特有的本领。织机能造,河海能渡;"凡病可治",因有良医;凡种可知,因有良农①;凡利器可得,因有"阮师之刀、苏家之楯"。这一切都是"法天之常"、"合利用"的表现。"自然之理"是能够认识的,"自然之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之性"就是"法天常"、"合利用"。这一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观点,又是与玄学所谓"独化于玄冥之境"(郭象《庄子注·序》)的神秘主义世界观相对立的。

    (四)关于修养性命、治病强身方面的认识

    杨泉是位"处士"、"征士",又有学识,不去作官,不愿萦心仕进,一门心思探求外部世界,自然要想到现实生活中人自身的问题。修身养性,兼涉医道,处世有方,识人有道,常常是"处士"、"征士"们悉心钻研的功课。杨泉也不例外。他写过《养性赋》,今存文不足以反映他"养性"方面的主张,但可见他关心这个问题。他还有一篇《赞善赋》,存文较完整,其中讲:伊善恶之所施,乃祸福之为阶。行德安而保身,忘为害而自危。故先民有作,执温恭而不亏。??夫死生之有命,非神明之所规。故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