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庭传统之一:"奉儒守官"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二、家庭传统之一:"奉儒守官" (第1/3页)

    唐睿宗太极元年(712),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村(今河南巩县南)。①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我们先看看杜氏的世系,为了说明家庭对杜甫的影响,这个世系表可以从杜甫的十五世祖杜畿开始(此表不列旁系):十五世祖杜畿京兆社陵人,东汉建安时任河东太守。

    十四世祖杜恕魏太和中散骑黄门侍郎,后任幽州刺史。

    十三世祖杜预晋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当阳县侯。

    十二世祖杜耽晋凉州刺史。

    十一世祖杜顾晋西海太守。

    十世祖杜逊东晋初南迁襄阳,为襄阳社氏始祖。任魏兴太守。

    九世祖杜灵启八世祖杜乾光齐司徒右长史。

    七世祖杜渐梁边城太守。

    六世祖杜叔毗北周硖州刺史。

    五世祖杜鱼石隋获嘉县令。

    曾祖杜依艺唐监察御史,巩县令。杜氏自此迁居巩县。

    祖父杜审言武后圣历中任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间任修文馆直学士。

    父杜闲玄宗开元末任兖州司马,约于天宝五载调任奉天令。

    尊敬祖先是儒家的一条伦理准则,《论语·学而》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所以在封建社会中,"述祖德"是士大夫的一个传统。杜甫也不例外,他对于自己的家世也是经常引以自豪的。在杜甫的祖先中,他最喜欢夸耀的是杜预和杜审言两人,他们代表着杜甫家庭中的两个传统。我们先谈第一个传统。

    开元二十九年(741),杜甫从山东回到洛阳,在首阳山下的尸乡亭附近建了几间窑洞,即所谓的"尸乡土室",他的远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的坟墓都在这个地方。他写了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颂扬杜预说:圣人之后,世食旧德。降及武库,应乎虬精。恭闻渊深,罕得窥测,勇功是立,智名克彰。缮甲江陵,祲清东吴。邦于南土,建侯于荆。河水活活,选舟为梁。洪涛奔汜,未始腾毒。《春秋》主解,稿隶躬亲。

    接着又表明自己的心情:小子筑室首阳山下,不敢忘本,不敢违仁。

    天宝元年(742),杜甫的姑母万年县君卒于洛阳,杜甫为之作《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其中提到自己的家庭说:① 此地今为"杜甫故里纪念馆",1962 年建。在相传是杜甫诞生地的窑洞正面有碑楼一座,上书"唐工部杜甫故里",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立。

    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

    天宝九载(750),杜甫在长安献《雕赋》,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近代陵夷,公侯之贵磨灭,鼎铭之勋不复炤耀于明时。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

    杜甫念念不忘的远祖杜预是西晋的名臣、名儒,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在灭吴战争中战功赫赫,为西晋的统一全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灭吴之后,他在江南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公私俱受其益。杜预博学多术,在政治、经济、军事、律令、历法、算术、工程诸方面均有研究,人称"杜武库"。平生对群经特好《左传》,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为现存最早、最具权威性的《左传》注本,被后人收入《十三经注疏》。在杜甫心目中,杜预可以说是儒家的理想人物了,所以社甫对他推崇备至。在今天看来,杜甫念念不忘"列之以公侯伯于男"与"守官",似乎有歆羡功名富贵之嫌。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说:"杜甫是出生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这样的家庭有田产不必纳租税,丁男也不必服兵役,在社会里享有许多封建特权。它和名门士族通婚姻,遵守儒家的礼教,专门辅助统治者,剥削人民。??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杜甫庸俗的一面,他中年时期在长安那样积极地营谋官职,不惜向任何一个当权者求援引,这和他家庭的传统是分不开的。"又说:"历代祖先的'奉儒守官'不过促使杜甫热衷仕进;杜预只给他一些不能实现的事业幻想。"但是我们认为,在古代,"守官"与"奉儒"本是相依相存、不可分割的。在儒家看来,要想行大道于天下,舍作官为政外别无他途。所以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孔门的子路也说:"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只要不是碰到暴虐无道的君主,儒家总是主张积极入仕的。就杜甫一生的行事来看,"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对他产生的主要影响决不是"积极地营谋官职",而是坚信儒家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这对诗人杜甫的成长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代是一个思想比较解放的时代。在唐代,儒、道、释三种思想流派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支持,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纷局面。盛唐时代的诗人思想既复杂,又活跃,王维信佛,李白好道,都是很著名的例子。杜甫则与众不同,他虽曾在青年时代往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晚年也写过"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谒文公上方》)"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之类诗句,但那仅是一时的冲动之举和兴到之言,就其思想的主要倾向而言,我们完全同意清人刘熙载的论断:"少陵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艺概》卷二)。杜甫继承了"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始终以儒家思想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今存杜诗中,共有四十四处提到"儒"字,①其中有二十处直接与他自己相关。杜甫再三地自称:① "诛儒应共饱"(《秦州见勅目薛三璩授司仪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句中的"儒"字非儒家之义,故不计。

    "儒"--"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儒生"--"儒生老无成,臣子忧四藩。"(《客居》)

    "老儒"--"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舟中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腐儒"--"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江汉》)

    这些话有时似乎是自谦自抑之词,但实质上却含有深深的自豪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儒者身份的珍视。当然,杜甫也曾有过"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