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均平等思想的淡化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四、平均平等思想的淡化 (第1/3页)

    建都以后,太平天国内部的等级制度日益森严,服饰、仪卫、舆马等按照官职高低,均严别等差。太平天国领导层滋长了享乐思想,从天王到士兵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官兵之间原来政治上、经济上的诸多平等关系,逐渐为封建的等级制度所代替。封建宗法思想对洪秀全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农村生活和起义初期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朴素的平等思想逐渐淡化。他热衷宣扬封建**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和强化神权、君权与父权。皇权思想的发展终于导致了天京内证的惨剧。天京事变以前,杨秀清独揽军政大权,洪秀全成了"虚君"。出于权力斗争的需要,洪秀全加强对天王**的宣传,以强调自己的独尊地位。但实际权力运作上,他并没有达到天王**的目标。此时,洪秀全有较多时间去设计太平天国的建设和施政纲领。初期的平均平等思想颇有影响,并且在《制度》以及各项政策、措施中得到较多体现。事变以后,太平天国平等平均的理想和政策受到严重冲击与影响,洪秀全排除了所有竞争对手,取得了名副其实的最高权力。他消极地接受事变的教训,花费大量的精力以强化天王**统治,平均平等观念随之日渐消泯。高级文武经历了这次事变后,原来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日益模糊,他们热衷于追逐权力、扩展地盘。于是,太平天国政权总体上的性质蜕变不断加速,政治体制和基本制度虽然形式上没有什么根本变化,但在内容上却逐步发生了严重质变,由等级差异导向天国内部的阶层分化与对立,主要表现是:

    (一)官吏铨选升黜制度的破坏

    太平天国的官吏铨选、升黜制度虽然贯彻论功行赏、选贤任能的原则,但其官制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和个人专权的弊病。其等级森严,共分为16 等,以王为尊,而所封诸王以东王杨秀清地位最高。上下级之间基本上是命令与遵从的关系。官吏的铨选、升黜基本是通过长官保升奏贬部属的管道而运作的,并且升贬官吏必由"军师直启天王主断"。但由于建都后,军政大权由杨秀清执掌,洪秀全"不问政事",官吏拴选升黜,实际由各级长官层层上报,并由杨秀清决定,因而缺乏系统完整的运作规范,长官意志、杨秀清的决断必然限制着正确原则的完全贯彻。不过,当时纪律严明,官兵受到创建人间天国理想的鼓舞,平均平等观念比较浓烈。而且,杨秀清敢于任事,赏罚严明,在铨选升贬原则贯彻上比较公正合理,颇能激励军心。及至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因前期杨韦檀权的教训,对异姓文武多有疑忌,转而重用同姓、亲族和心腹,如洪仁发、洪仁达等。政风由此败坏,滥保竟成不可遏制的趋势,选贤任能、论功行赏的铨选升贬原则遭到严重破坏。而地方将帅为了拢络亲信,培植派系,大搞封官许愿。他们私铸印信,私给官凭,擅自封官,甚至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不少官员"动以升迁为荣,几若一岁九迁而犹缓,一日三迁而犹未足。"①政治上、军事上形成"散漫不可制",寻致"政涣人散、外合内离",②"人心冷淡","锐气减半"③的**局面。

    1859 年,洪仁玕到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强调把黜陟升贬官员的大权收归中央,从而剥夺地方将帅的人事任免大权。同时,他主张严明赏罚,实行法制。这些主张得到了一定的贯彻,取得到了某些收效。洪秀全把政事推给洪仁玕后,自己不理政事,"俱信天灵"④。洪仁发兄弟乘机插手政务,离间天王与洪仁玕的关系。安庆失守后,洪仁玕、陈玉成被革职。这样,洪仁玕改革铨选制度的努力及其整个新政亦宣告失败。

    洪仁发兄弟控制朝政后,利用职权排斥李秀成兄弟,众建诸侯,滥封列王,以分散与削弱李氏兄弟兵权。洪氏亲族集团还大力推行贿赂政治,不问功过、贤恶,只要支付贿赂就可晋封王爵。结果出现了贿赂公行、滥封滥赏的乱象。从1861 年9 月至1864 年7 月,短短三年之中,总共封王2700 多人,⑤至于受封其他官爵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于是,以论功行赏、选贤任能为中心内容的铨选升黜制度彻底破坏,天国吏治**紊乱,不可收拾,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

    ① 《立法制諠谕》,《洪仁玕选集》,页27。

    ② 《能静居士日记》,《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三),页191。

    ③ 《资政新篇》。

    ④ 《李秀成自述》。

    ⑤ 《黄文英自述》,《太平天国》(三),页857。

    -----------------------------------------------------------

    (二)乡官制度与基层政权的变化

    太平天国领袖们并没有自觉的阶级意识,他们局限于改朝换代的政治目标,只把情朝政权作为打击对象,对其社会基础的地主阶级缺乏严明的打击和防范政策。因而,在基层政权建设上对乡官的成份根本没有明确规定。太平军所到之处,虽然都严厉地打击官僚豪绅,但并不是把整个地主阶级作为打击对象,相反,对一般地主则持争取的态度,向他们开放基层政权,吸收他们充当各级乡官。太平天国运动声势浩大,鼓舞着贫苦农民自发展开反封建斗争,冲击着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太平天国的平均平等观念使农民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不少农民参军或担任乡官,更使地主富户感到农村政治权力的转移。地主分子受到打击和压抑,对太平天国政权深怀恐惧与仇恨心理。另一方面,一般地主分子无力反抗太平天国政权,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不得不暂时臣服新的政权;有些人还钻进太平天国基层政权,被任命为乡官。尤其在新开辟的苏浙地区,乡官中地主分子为数极多,其基层政权的封建性也因此不断强化。这一趋势与太平天国上层政权封建化平行发展,交互感染,反映了天国后期政治演变的重要特征。

    基于上述背景,太平天国政策也逐步右倾。经济上仍然采取"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承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并适当减轻他们的赋税负担,地主和自耕农因此得到实惠。政治上,也开始由前期支持贫苦农民对地主阶级的冲击,转变为争取、团结和保护地主的政策。天国政权试图化解农民与地主的阶级冲突,以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太平天国甚至认为,"天朝"与"伪朝""虽势殊时异,而礼法规模总如一辙",①"伪朝官宰,自必精于吏治。"②因而,后期在乡官选拔与保举上出现若干变异:第一,大量任用地主、富人充任乡官。第二,不少旧政权的胥吏、经造、地保被保举为乡官,掌理各级基层政权。还有些地区未设乡官,太平天国则保留旧的行政机构,沿用旧官吏、甲长、胥吏等,继续执行基层政权的各项职能(如征收赋税等)。可见,太平天国后期,乡官成份和政治素质较之前期更加不纯与低劣。第三,前期充任乡官的多数是劳动人民,后期,地主分子与旧政权基层吏役不断增加,逐渐居于多数。有人对后期苏浙地区乡官成份进行了综合分析,列出121 名各级乡官,其中地主、士子、吏役达103 人,劳动者仅10 人,商人8 人。③数据证实了基层政权成份的根本变异。后期太平天国的乡官政权严重排斥了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基本上被地主阶级及其爪牙所窃据。第四,后期乡官成份的质变引起其职能的重要蜕变。首先,保护地主,压制农民,不但经济上发给地主田凭,承认地主土地所有制,允许收租,甚至设立半官方的收租局,帮助地主收租,而且在政治上也对地主予以保护,前期,"殷实之家不能出头,日受困厄",后期,太平天国竟责成农民"照常输租",甚至动用武力镇压农民的抗租抗粮斗争。其次,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贪污中饱。太平天国给基层政权规定的任务,主要是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