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洪秀全与中国近代化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三、洪秀全与中国近代化 (第1/3页)

    洪秀全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开端。洪秀全是一位在传统社会和文化环境里成长的知识分子,虽然接受了西方基督教,但仅囿于宗教层面的某些教义和仪式,并不认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就思维范围而言,他对西方近代社会缺乏常识性的认知。虽然他曾支持洪仁玕推行旨在建设近代化中国的新政,但并不表明他对这一目标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因此,我们认为,洪秀全不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设计者和倡导者,但是,他的思想和社会实践,却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历程产生了积极与深刻的影响。

    具体考察,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太平天国运动清除近代化的某些沉重政治障碍,廓清了洋务运动起步的政治舞台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展开过系统考察,指出:(国家政权)可以朝两个方向起作用:或者按照合乎规律的经济发展的精神和方向在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和经济发展之间就没有任何冲突,经济发展就加速了。或者违反经济发展而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除去少数例外,它照例总是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陷于崩溃。??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最近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法国大革命。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严重经济和社会危机的时期。清朝面对纷至沓来的危机和挑战,理应振作维新,实行积极社会改革,使国家政权"按照合乎规律的经济发展的精神和方向去起作用"。著名经世派思想家龚自珍就大声疾呼"更法",倡言改革,他警告清廷:"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然而,在龚自珍发出警告后十年,清王朝依然腐朽和麻木,道光帝与穆彰阿之流一直恪守祖制,既无应变心理,更无改革计划。清朝政权仍然在"违反经济发展而起作用"。在这种条件下,洪秀全领导农民革命,向腐朽的清王朝发起猛烈进攻,各族人民纷起响应,汇成全国性的反清革命**。在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冲击下,清朝的封建统治岌岌可危。虽然,它惜助于湘淮军和外国武装血腥镇压了革命,但是,却不能继续按照"祖宗之法"维持其统治地位了。在政治上,腐朽保守的权贵势力遭到农民革命的沉重打击,新兴的湘淮将帅登堂入室,西方列强的势力也乘机深入京师和内地,迫使清朝改变权力结构与内外政策。恭亲王奕䜣上台后,外交上对列强妥协让步,对内与湘淮集团沟通协调,控制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权力,形成清朝的主流政治势力,被史家称为"洋务派"。他们在列强支持下,逐步实行经济领域里的重大变革,洋务运动得以兴起,中国近代化也由此起步。洋务派标榜"自强求富"、"中体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朝拒夷排外,保守拒变的传统心态,开始了开放和变革的尝试。洋务运动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朝权贵势力后发动的,除了奕䜣等权贵之外,洋务派在太平天国运动前都是默默无闻的一般官员或儒生,有些人甚至是没有功名的寒士。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权贵派势力衰微,洋务派则乘机取而代之,控制中央和地方重要权力。面临列强侵略造成的二千年以来的"大变局",他们别无选择,只得因应变局,推动近代变革。洋务运动遂告出台。洋务派声称,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御外侮,靖内患"。但他们对列强屈服妥协,"御外侮"不过是口头上的宣示,显见洋务运动的重要动因在于防范农民运动再度兴起。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变革的起步具有某种推动作用。

    (二)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某些客观条件

    已经指出,太平天国把官绅视为"妖魔",严厉打击,大批绅士遭到诛杀,或逃亡他乡,其土地被佃农占有。太平天国还发放田凭,"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①,使不少原来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又允许土地买卖,规定土地买卖"过户",要履行报官盖印等手续,以确认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而当时米价昂贵,地价低贱,不少农民从地主手中买进土地。这样,土地所有权相应分散,自耕农有所增加。以浙江石门为例,1861-1863 年,太平天国发给浙江石门花户的三百多件预知由单中,占地20 亩以上及15-20 亩的花户为数极少,最高年份占花户总数的7%左右,15 亩以下的花户占花户总数的90%以上,而且,竟没有一件是拥有土地百亩或百亩以上。按照石门当时土地占有状况,拥有20 亩以上者多属地主,已经为数极少,百亩以上大地主更属罕见。①而太平天国以前,石门地区不乏大地主存在,如乾嘉年间有个叫胡源的地主就一次捐田百亩以"助学宫"②,可见他至少有地数百亩,也可能在于亩以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