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总体结构形态探索 一、中体西用的结合型态

    第四章总体结构形态探索 一、中体西用的结合型态 (第2/3页)

 他是拜上帝教的初期参与者,并早就滋生反清意识,认同洪秀全的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廷,建设平均温饱的理想社会。因此,在改造现实社会的道路选择上,洪仁玕与维护清朝统治的改良派士大夫的取向截然不同。在变革考量上,反清革命是为了根绝清廷民族压迫和**统治,消除社会不平等,敬拜上帝,建设"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因此,在早期洪仁玕的思维过程中,反清革命与近代社会变革基本绝缘。洪秀全等也都是如此体认,致力于开创新朝。当洪仁玕带着若干西学观念总理朝政后,洪秀全等的思想结构却没有大的变异。太平天国虽然展开了一些社会改革工作,但并非近代社会变革。天国政经体制基本保持传统模式,拜上帝教文化则充满神权迷信。新朝的封建蜕变迅速,天京事变后,更具有改朝换代的性质。凡此种种,给洪仁玕的新政带来难以克服的障碍。因此,他尽管向往西方列强的富国强兵,试图仿效以变革现实社会,但不能不考量现实环境和力量对比。于是,就太平天国社会改造而言,洪仁玕成了先进的改良派,他必须竭力维护天王**和加强中央集权,使革新取得洪秀全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又要与地方实力派妥协,尽量减少和化解革新的阻力。这样,与近代改良派处境相似,洪仁玕的选择余地十分狭窄,其变革方案不宜侵害上层权贵们的既得利益。洪仁玕苦心孤诣,撰成《资政新篇》,供洪秀全参考采择。这个方案基本上站在天王角度设计,经过了谨慎和认真的思考。洪仁玕的近期目标是透过法制规范天国权力结构,加强中央集权,削夺地方坐大的权力,消除派系纷争,对天王**十分有利。远程目标为近代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不过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规划。因此,洪秀全挥笔批准,颁行天国。洪仁玕立即订定章程,收回地方人事任免权,却因战争环境和将帅抵拒而归于失败。洪秀全也不愿放

    手让洪仁玕总理朝政,透过亲自干预和亲贵插手使洪仁玕徒具军师显职。新政未久即被湮没,洪仁玕也成了政坛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结局与康梁变法相似,洪仁玕虽未亡命海外,但却只是变革孤星,康梁则形成维新群体,引起强烈政治和思想反响。两相比较,洪仁玕变革的命运更具悲剧色彩。以致历史长期遗忘了这位近代变革的杰出先驱。

    其实,洪仁玕忠君爱国,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他的效法榜样并非西方的近代变革领袖,而是伊尹、姜尚、诸葛亮、文天祥一类忠臣贤相,他期盼洪秀全是一位放手任用他施展理想才智的明君。与康梁一样,他怀着救亡图存的爱国愿望,设计和领导变革天国社会的新政。其变革方案的内容则是采行西方列强的政经政策与某些"邦法",变革天国虚弱衰败的体质,尽速达成富国强兵的目标,对内推翻清朝,对外"与番人并雄"。这与康梁变法内容、目标亦多相类,同样归属中西结合的思路,都是近代改革者在社会危机中的思维产物。不过,洪仁玕却先行了30 余年。相对清朝而言,太平天国对西方持比较开放的政策。拜上帝教就是引进基督教加以改造的产物,西方的上帝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主宰。同时,开放对外贸易,接受外国传教士来访,尤其对购买洋枪洋炮兴趣更大。及至后期,太平军较多地使用西方新式武器,李秀成"最关心的是外国武器"①。苏州太平军中有"四分之一兵士佩带步枪和来福枪"②。韦俊部队中"洋枪甚多"③。可见,在当时,太平天国将帅们十分关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和采购武器装备。

    但是,无论是引进基督教和购买武器,目的都不是实行近代化,而是作为维护太平天国的政权的精神和物质武器。这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可谓异曲同工。只是太平天国在形式上否定儒学,认同西方的基督教圣经,凸显其意识形态上的革命性和开放性。这与清朝先进士大夫的尊崇儒学形成鲜明反差。洪仁玕则不同,他把中西学的结合定位于导向近代变革的宏伟目标上。

    -----------------------------------------------------------

    ① 《北华捷报》518 号,1860.6.30。《太平天国史译丛》(二),页95。

    ② 王崇武《太平天国史料译丛》,页27。

    ③ 《曾文正公全集》书信,卷20,页26。

    ① 吟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页226-227。

    -----------------------------------------------------------

    1860 年9 月11 日,上海出版的《大陆纪事报》曾把《资政新篇》基本内容概括为:

    第一,应该由中国人统治中国,而不能由鞑靼人统治中国。

    第二,应该用自由开放的政策代替满清政府一向采取的闭关自守的政策;这样中国就可以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放弃那种夜郎自大的孤立地位。

    第三,准许其他国家工艺品和工业品自由进口。

    第四,培植对外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与外国自由交换产品,以开放国家的资源。第五,将各种机械技术的改革介绍到中国来。看来,较之洪秀全、李秀成等太平天国领袖,洪仁玕不再局限于宗教与新式武器的引进、摄取,而是谋求经济结构的彻底转型,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变为近代工商经济,使中国社会建立在新的经济基础之上。从社会发展角度考量,洪仁玕的构想显然更具前瞻性与进步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