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十三.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第1/3页)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在官渡巧施计谋,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使得袁绍的主力几乎全部被歼。随后,曹操逐步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一度依附于袁绍的刘备迫于形势,只得南下投靠荆州的刘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到隆中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来做自己的军师。当时,刘表与江东孙权战事失利,曹操也在打荆州的主意。荆州内部各个集团之间也矛盾重重。刘表宠爱后妻蔡夫人生的儿子刘琮,而不喜欢前妻生的大儿子刘琦。在刘琮这一派人的压抑下,忠厚老实的刘琦很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但苦于想不出避祸自保的办法,心里十分忧虑。

    一次,刘琦乘刘表把刘备、诸葛亮请到荆州议事的机会,邀请诸葛亮到他家的后花园观赏游玩。喝茶之间。刘琦对诸葛亮说:“我的继母不能容我,希望先生想个法子救救我。”诸葛亮推辞说:“我是作为客人寄居在你们这里,怎么敢参与你们家庭内的事情啊?倘若泄露出去,那真为害不浅。”说完,就要走。

    刘琦把他挽留密室喝酒。喝酒之中,刘琦又请诸葛亮教他一个自救的办法,又被诸葛亮推辞了。刘琦又以请诸葛亮到他的楼上看古书为由,把诸葛亮请上一座小楼,令人撤去楼梯(原文是“共上高楼,令人去梯”),再次请求,跪在地上哭着说:“我几次向您请教自救的好计策,您怕泄漏,不肯说,今天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沾地,您说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听到,您就放心地谈吧!如果您还不肯谈,我只好现在就死在您的面前了。”谙葛亮没有办法,就教他去向刘表请求带兵镇守江夏,以此达到避祸的目的。第二天,刘琦依计而行,果然避过了刘琮集团的迫害。

    [评析]

    上楼抽梯又称为“登搂抽梯”或“上屋抽梯”。此计名出于《孙子兵法·九地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后来的意思有所改变,其《三十六计》解语如下:“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即指诱敌深入,阻敌援兵,断其退路,然后歼之的一种战术。刘琦运用这一计策,迫使孔明为其谋划保全之策,可以说是这一军事计谋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功运用。

    上楼抽梯之例说——严挺子“中风”了

    李林甫是唐玄宗的宰相。他是个口蜜腹剑的阴谋家。

    他的政敌——严挺子,被贬到地方政府做事的那段时期,玄宗有一天突然想起他,问李林甫说:

    “我记得有一个很能干的高官叫做严挺子,他现在在哪里?”

    当天,李林甫退出皇宫后,立刻召唤严挺子的弟弟,说;“陛下对令兄很关心,照说,他最好在这个时候谒见皇上,但是,他正在地方政府做事,一时办不到,你不妨通知令兄,当作他患了中风,向皇上奏请回京疗养……”

    严挺子接到弟弟的联络后,喜上眉梢,即刻写了奏文,请求皇帝调他回京,玄宗接到奏文后,问李林甫如何处理,李林甫答说:“严挺子已经年迈,而且中了风,请陛下把他调任闲职,叫他专心养病好了。”

    李林甫使用这条巧计,把政敌复起的机会,消灭于无形。

    上楼抽梯之例说——严嵩暗使奸计代夏言

    严嵩是明嘉靖时的奸相。他从一般官僚做起,权势越来越大,最后独揽大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排挤政敌的手段。

    嘉靖中期,严嵩和夏言同为朝中大臣。夏言地位在严嵩之上,并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深为皇帝所重。但夏言刚愎自用,而且自视甚高,看不起别人。严嵩并不甘心久居人下,但他不露声色。他利用老乡关系。想方设法讨好夏言。对夏言毕恭毕敬,察颜观色,处处迎合他的意思。有一次严嵩准备了酒筵,亲自去请夏言。夏言根本没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找了个借口推掉了。严嵩却极为谦恭,他跪在堂前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自己带去的请柬,使夏言极为感动。从此夏言非常器重严嵩,一再提拔他,甚至向皇帝推荐他接替自己的首辅位置。

    严嵩逐渐受到重用,心里很高兴。但他远远没有满足,他知道,必须搬开夏言这块大石头,他才能大权独揽。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命人制作了五顶香叶冠,赐给几位宠臣。夏言一向反对迷信,不肯接受。而严嵩却把香叶冠戴在头上,外面还郑重地罩上轻纱。皇帝对严嵩的忠心大加赞赏,对夏言很不满意。

    又有一次,夏言随皇帝出巡,没有按时值班,惹得皇帝大怒。按规定大臣值班都必须乘马车,而夏言却不守规定,使得皇帝对他越来越不满。严嵩一看时机成熟,一改往日的谦卑,勾结皇帝宠幸的一个道士,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了夏言很多坏话。嘉靖帝一怒之下罢免了夏言的官职,令严嵩取而代之。

    后来内阁中只剩下严嵩一人,皇帝也觉察到严嵩专权。于是再度起用夏言,而且位在严嵩之上。夏言复位后把严嵩撇在一边,什么事都自己作主。严嵩表面上不动声色,从不提意见,暗地里却收买皇帝身边的太监,让他不时地在皇帝面前揭夏言的短处,同时也不露痕迹地说严嵩的好话。

    终于,严嵩抓住了一个机会。很早以前,北方少数民族就侵入河套地区,不断扰乱北方边关。嘉靖二十六年,兵部侍郎曾铣上疏力主收复河套,得到皇帝赞赏。但皇上后来又觉得没有把握,犹豫不定。夏言对皇上的反复不知如何是好,干脆上表请皇帝自己裁决,把难题甩给了皇帝,使嘉靖帝很生气。而严嵩则摸透了皇帝的意思,极力宣扬河套不可收复,并乘机攻击夏言专权。皇帝大为愤怒,免去了夏言的所有职务。

    严嵩可不愿放过这个机会。他散布流言说夏言离朝时心怀不满,曾口吐怨言,又造谣说夏言收了曾铣的贿赂,两人狼狈为奸。说得有鼻子有眼,不由皇帝不信。第二年,夏言被杀。从此严嵩稳坐首辅之座达15年之久,再也没有人能和他分庭抗礼。

    上楼抽梯之例说——梅国桢巧施铁禁计

    自汉代以来,中原战乱大都是由北塞的少数民族南侵引起的。他们能骑善射,剽悍能斗,战斗力很强,中原军队往往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是,塞外生产力水平一直不如中原高,历代塞外边族,大都不会冶铁。所以,中原王朝就把住这点,在边关上限制钢铁向塞外供应,仅供应他们生活用的铁器,也限制数量,以防他们用来大批打造兵器,侵略中原。明王朝时,边关铁禁也照样未开。

    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一1620),兵部右侍郎梅国桢总督西北边塞三镇军务。塞外边族久苦明朝铁禁,于是想出一条诱开边关铁禁的主意。这天,这位边族首领带领手下一伙儿人来拜见梅国桢。两边见礼寒喧之后,那首领让手下人献上一块铁来,说塞外已发现铁矿,这是自己冶的铁,特来向梅将军报喜。

    梅国桢一眼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边族人为了开铁禁,谎称自己已经能产铁,所以铁禁已经没有继续实行的必要了。但他不动声色,让手下人接过铁去,传令让铁匠用这块铁打造一把短剑,并刻上“某年某月某王赠铁”字样。那首领一看事成,欢天喜地地走了。

    梅国桢马上传令边关:“塞外已产铁,即日起断绝一切铁器供应。”

    过了年余,那边族首领没料到,不但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诱开边关铁禁”,反而连生活用铁器也不供应了,日子久了吃不住劲儿,便派使者到梅国桢处来理论。

    使者来到梅国桢官衙,拿出以前双方签订的向塞外出口生活铁器的契约,责问梅国桢为何不信守约定,断绝了铁器供应。梅国桢笑笑,让手下人拿出早已保存许久的铁剑,说:“你们首领说你们已产铁,并送了这块铁来报喜,所以我们不供应你们铁了。”

    使者回去向首领报告经过,首领叫苦不迭,不但没有用此办法诱开边关铁禁,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让梅国桢抓到了口实,只好自认倒霉。

    上楼抽梯之例说——孙传芳甜言蜜语骗王永泉计1922年秋,曹琨命令孙传芳带兵去抢福建这块地盘。曹琨是直系军阀,而当时福建的军政大权却在非直系的王永泉手里。

    孙传芳屯兵在福建省的边界上,只带了少数随从进入福建,编造一大堆谎言,诉说吴佩孚如何排挤他,说得声泪俱下。他向王永泉表示,只要两人同心合力,一定能在福建保境安民。他的甜言蜜语使王永泉渐渐相信了他。他还与王永泉结拜为异姓兄弟,指天发誓。这样,孙传芳就把两旅的兵开进了福建,王永泉不但不疑还以为壮大了力量。

    1923年3月,曹琨正式委任孙传芳为福建军务督理。孙一面仍和王永泉笑着周旋,一面暗中调兵遣将,在一个夜间突然将自己的军队开进了福建省城。王永泉这才知上当,但为时已晚,只得声明下野,逃到上海。为此,人们都称孙传芳是“笑面虎”。

    上楼抽梯之例说——贺龙有理有节擒英商

    1925年,即民国十四年,贺龙在湖南北部一个叫沣州的地方任镇守使。沣州位于沣水之滨,水上交通便利。这一带私运军火、走私毒品的不法活动非常猖撅。一些外国的不法商人勾结国内利欲熏心的官僚、军阀,利用水运便利的条件,频繁地出现在这一地区,猖狂地从事走私活动。贺龙对此十分痛恨,上任后就下决心要整治这一现象。

    有一天,值勤官发现一艘英国船上货物内夹着枪支弹药和不少鸦片。遵照贺龙的命令,将这条船扣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