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千古议亚圣(2)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十七章 千古议亚圣(2) (第1/3页)

    第十七章千古议亚圣(2)

    孟子确实相信天命,但我们一再强调,他对于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很执著。他特别提到,如果上天要治好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说明孟子有信心,只要上天给我机会,我就能把天下治好。但是各国国君都不敢尝试。是否可以想象,孟子在齐国得君行道,最后秦国兼并各国时,齐国的仁政太厉害,仁者无敌,秦始皇就不能统一了?不太可能。不可能只靠孟子一个人的想法,整个国家就一路执行下来,这确实还需要很多天命因素。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有外在的各种条件,不是哪个人可以立刻改变的。我们学习儒家思想,不要把它当做器物或制度,而要放在理念层次。人生最关键的是人性问题,来看孟子的人性哲学。

    —人性哲学—

    西方人接受经验论,说人性本来是一张白纸,好还是坏都是后天的,取决于在社会中受到的影响。美国有行为科学心理学一派,他们说,把一个婴儿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可以让他变成圣人,也可以让他变成匪徒。要让他变圣人,只要每天教他做好事,如果不做好事就马上惩罚他,要把他变成匪徒,发挥出所有的劣根性,就需要一做好事就打一顿。他们的原则是透过刺激与反射来操纵一个人,就和训练白老鼠、鸽子一样。

    但是,这样真的可以完全控制一个人吗?人受环境的完全掌控吗?不一定。讲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说媳妇熬成婆,就会再来虐待自己的儿媳妇。也许有这样的,但是更多的熬成婆婆的人想到自己曾被虐待,反而对儿媳妇更好。这说明人性不是受到一个刺激就是一个反射,人有选择的余地。有些人不愿意把自己的苦加在别人身上,叫做不忍人之心,只要有不忍人之心,就可以走上人生的正路。

    孟子就此提出自己的人性观。社会上各种人的表现很多样,有的好有的坏,但是孟子洞察到人性内在的一种力量,每一个人只要真诚,力量就由内而发,会把别人当做自己,看到别人受苦受难,也会不忍心,就想帮助别人,这叫做人性向善。而现在很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所讲的人性,大都是相对于环境表现出的个人特色。他们肯定人有自由,只是这种自由没有方向。

    所以我们可以大声说,全世界的人都需要儒家,都需要学孟子,如果不学儒家的话,他如何作选择呢?他只能受环境影响,或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