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4)

    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4) (第3/3页)

子不教自暴自弃的人,因为这种人本身没有力量,心已经放弃了;孔子不教乡愿,因为这种人缺乏真诚。这是一贯的思想,代表了儒家思想的特色。

    孟子确实了不起,他要把儒家思想命脉保存下来,发挥了孔子思想的精华,他做到了,后代通过孟子才对孔子有完全正确的理解。孟子本身也是一家之言,不只是照着孔子的思想说,还能够接着说,有“温故而知新”的创见。像心之四端,像仁政的整个规划,都是孟子的创见,孔子并没有讲得那么详细。

    更让我们佩服的,是孟子对人格尊严的肯定。他说:“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生命里都有可贵的部分,只是你不去想而已。有这一句话就够了。古今中外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一样,只要是人,都有不可替代的部分,不能被当做工具来使用的部分,应该作为目的被尊重。每个人也应该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内不在外,要成就自己的人格,为什么?因为人性向善,一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从人性向善到择善固执,最后止于至善,这是儒家的理想。

    在孟子故里介绍孟子的思想,对研究儒家的学者是莫大的荣幸,时间过得很快。两千多年下来,我们所介绍的孟子对不对呢?今天只能根据文本,就是《孟子》这本书,我反复读了不知道多少遍,我也不知道看过多少人的研究,才得出我的这些解释,得出人性向善的“向”字。

    我要特别说明,没有一种善可以离开别人和我的关系,儒家没有关起门来的圣人,做儒家的学者也要打开门,与社会接触,与人群来往,对整个时代尽自己的责任。这是孟子对善的基本理解。对现代人普遍缺乏的快乐,他也讲得很多,每个人只要真诚,快乐就会由内而发;达到自我的要求,快乐就会由内而发。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如果觉得《傅佩荣《孟子》心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