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赵子龙枪挑韩浩 诸葛亮火烧博望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三回 赵子龙枪挑韩浩 诸葛亮火烧博望 (第1/3页)

    赵云看你进来,心中暗暗高兴。是不是马上把你结果呢?时间还不到,一定要孤山上军师传令后才能动手。但是,子龙看到周围的形势,他心中明白,我只能把韩浩一枪挑去,要是耽搁一些时间,埋伏四起,恐怕我连躲避的时间也没有了。想到军师临在发令的时候,命令我只能一枪挑去韩浩,才有大功;两枪便是功过相抵;要是三枪的话,就有罪了。当时我认为军师命令太严,到现在看来,原来军师为了我赵云的安全,故而嘱咐我只能一枪。虽然赵云还没有看到诸葛亮火攻的厉害,所说他是个智勇双全的名将,亦是富有经验的巧将,联想到此番孔明先生一系列的布置,说明我的手脚越快越好,否则水火无情,连我都要烧死。想到一枪挑韩浩,那究竟怎样一枪呢?用回马枪吧,不行了!虽然各种各样的回马枪我都会使用,由于说话在前,敌将韩浩定有提防。再说此地都是些荒坟丘墓狭谷山套,回马不便。同时再要把韩浩拖延一定的时间,因此他最后决定用杀手枪。赵云的杀手,众所周知,乃是蛇盘七探枪,实际上这类杀手,在赵云人生中只用了一次半。何谓一次?便是七探枪全都显出来。这事要到长坂坡,遇到北地枪王张绣才用。还有半次在后段《三国》,子龙连营救驾,以“一条蛇”用于战场,枪挑了番将沙漠王,这称为半次。那末,今天他的什么杀手呢?所说名将,绝不会只有一种杀手。赵云是个德将,因此不到绝路之时,决不轻易拿出他的蛇盘七探枪。常用杀手的人,不称为名将,更谈不到德将。因此,赵云在家乡年轻的时候,就苦练基本功,日以继夜地练枪法。有一次他一人在荒郊跑马播枪时,发现一棵大树上躲着一只猴,树顶上躲着一只老鹰,猴子在下面要想吃上面这只鹰,它窜上树顶,扑了一个空,只抓到鹰身上的一把毛,却被鹰飞逃而去。鹰虽然是鸟,它受到了欺凌,也懂得要报仇,它便飞向沙滩,降落下来,然后扑开翅膀在沙滩上乱滚了一番,在羽毛中滚满了细沙,然后飞向原来的这棵大树,伺机报复。见到下面这只猴子仍旧躲在那里,这只鹰象人一样故意在上面叫着,引诱下面的猴子,待等猴子抬头向上看的时候,这只鹰象只公鸡一样,把浑身的羽毛放松一抖,夹在它羽毛中的所有沙子,似雨点一般纷纷落了下来。不需要多,只要有一粒沙子落到猴子的眼睛里,这只猴子就闭上了眼睛用前爪乱抓着。其实,不要说猴子,即使人的一对眼睛,也最吃不起苦。正当猴子在抓拭眼睛之时,这只鹰扑了下来,用它锋利的嘴尖拚命地在猴子头顶脑门囟上连啄数口──猴子和人一样,这个地方最碰不起。顷刻间脑浆直流,结果了它的性命。这只鹰,象战胜了敌人一样,翱翔而去。子龙远远望去,看到此情此景,若有所思、这放在一般人的眼里,只当作对奇特的大自然的一种欣赏,认为在荒郊所在是常见之事,不足为奇。所说有志者事竟成。子龙是《三国》的名将,他在处处地方都要改进他的枪法。就从老鹰战胜猴子这点上,他受到了启迪。子龙认为,不要说大将在战场上战胜敌人要费心血,你看一只飞鸟为了报一把毛之仇,也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我倒可以将它作为一种枪法的起源,手中长枪可作为是只鹰,敌将是只猴子。从此,赵云研究成功一种杀手,取名谓“鹰猴枪”。在今天的环境之中,适宜用这枪法,为了便于自己作准备,不使韩浩大刀开四门的便利,所以子龙带领长枪手,总是同他迂回于狭隘的山套之中,迫使韩浩象猴子撑伞一样,高举着大刀,而自己拖着银枪,枪钻在前,枪头将要落地而不曾落地。一路飞马而跑,但是双手用力播动长枪,枪风四起,把枪尖后面留情结下的红缨,象鹰身上的毛一样松了开来,把地上的沙子全都吸进了枪缨。这样等到枪刺出去的时候,红缨中的沙子迎面扑去,便能使后面的韩浩双眼难睁,这样便可一枪击中。既不违反了军师的将令,又能争取时间登山避火。韩浩哪里懂得赵云这种绝妙的枪法,他只以为这小将把枪尖在地上象刀一样磨擦,打算磨快了枪尖准备刺我。所说这就是匹夫的想法,哪有在沙场上磨枪的道理。炊事员在厨房,为了菜刀不快,在水缸边上磨上几磨,这是常见的事。他万万料不到就是这个小小的动作,结果了他的性命。

    这里,由赵云骗着韩浩在博望坡山套之中迂回着。

    话分两头。曹兵报至夏侯惇马前:“报禀夏侯都督!”

    夏侯惇:“何事报来?”

    曹兵:“先行将战胜孤穷小将,前边就是博望坡,先行将为了追赶白袍将,进了山套,请都督定夺!”

    夏侯一听,博望坡已到。刚才这班百姓为什么对我说要有六十里路?喔,明白了!说得路远,才能骗我的马匹。真是一班厉害的刁民。刘备是不是在里面,将我前去,亲自一看。因此,他传令大队前进。无多片刻,来到两山环抱之处,他和李典二人扣住丝缰,对博望坡里面四周一看。他想,韩浩你在这种地形之下为什么不问情由冲了进去?我是大队的主将,应该探个明白,再下结论。他一声令下:“来!与我里面打探!”

    两个步兵探子跨进了两山环抱的山套,一路向前行,只见在他们周围都是些茅草。其实就在茅草之中,有的在土山背后,埋伏着四百汉兵。毛、苟、刘、龚四将,他们见到曹兵探子前来刺探,丝毫没有动静,根本不来阻挡你们。否则夏侯惇绝不会进来中计。两个探子大约定了两里多路,只见前边一座孤山,他们站定身子,一个探子开口说:“我的哥,你看对面一座小山头,好象山上有人,我们快打瞟远镜观看。”两人取出瞟远镜,对山上望望。

    甲兵:“我的哥,你看见了没有,山顶上有篷帐一座,还有酒肴一席,在上首坐着的人他身穿龙冠龙服,看来是刘备。”

    乙兵:“不错!是刘备。可是你看,中间坐的一个全身是道家打扮,他是哪一个?”

    甲兵:“恐怕就是诸葛亮。”

    乙兵:“我们大军十万杀到。他们君臣二人还在那儿喝酒,胆子倒真不小!”

    十万兵杀到,还定心吃酒,难道当曹操的兵将都是纸头做的吗?

    甲兵:“快回去禀报!”

    两个官兵把瞟远镜在腰中挂好,很快从原路上回出来,到夏侯惇马前说:“报大都督!小卒们到里面打探,离此不远,孤山上有刘备、诸葛亮,在那儿喝酒。请都督定夺!”

    夏侯惇:“此话当真?”

    甲兵:“小卒们看得明白,不敢胡说!”

    夏侯惇:“退下!”

    乙兵:“是!”

    夏侯惇一听,刘备果真在里面,看来他无能抵抗,因此离开新野躲避在这里。我奉叔父曹操之命,主要就是来捉他们君臣两个,让我大队进山套围困孤山,料他们君臣插翅也难飞。夏侯惇不加思考,便果断地传他的将令:”来!传本督将令,大队全冲!”

    十万兵就死在他一个“冲”字上。称到冲,就是说不论遇到什么障碍都要往前进。传令官立即敲锣传令:“呔!大都督有令,大队全冲!”

    顷刻间杀声四起,战鼓隆隆,炮声响亮,号声响彻九霄,刀枪旗幡举得象森林一般,排山倒海,势不可当。夏侯惇正要纵马进山套,被旁边的李典顺手扣住了他的马匹。

    夏侯惇转过头来便问:“李将军,缘何把本督的龙马拦阻?”

    李典:“都督,你好枉空!”

    夏侯惇:“枉空在哪里?”

    李典:“你忘了丞相兵书上讲得清清楚楚:较狭处须防火,低处流水冲,树木森森谨防火攻。你看博望坡里头树木兴旺,茅草丛丛,难道你不怕中敌人的计吗?”

    俗语说: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伤邦。李典确是个聪明人,孔明的火攻险些被他几句话道破了计谋。因为曹操是个《三国》中的军政家,他独创了一本兵书,今后被西川贤士张松所烧去,日后再提。但是曹操命令部下都要读他的兵书,读熟之后战场上可以避免很多损失。因为他是汇集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夏侯惇听到李典背着丞相兵书上的几句要领,他立即传令:“大队停下!”

    整个队伍停止了前进。夏侯惇复返看着里边的地形,想着兵书上的几句要领,再对李典看看,心想,兵书是要读的,但变化无穷,要是为了里面树木茅草兴旺,就放弃了捉拿刘备、诸葛亮的良机,单凭这一点理由我岂能在曹操面前缴令?万一丞相问道,你远道而去,可曾遇到刘备、诸葛亮?我回答,地势可怕,恐怕中埋伏,所以回来了。曹操要问,你可曾发现敌人的埋伏?我回答,没有。这样的答复不仅有罪,而且要杀的。这便是临阵退缩,探事不明,不要说我是一个主将,即使一个小卒同样有罪。照你李典的这种说法,只要敌人躲藏在地形可怕的地方,你就可以避而不进,这样还象一个带兵的将领吗?看来你被兵书吓偏了心。刘备一向孤穷,哪来这点力量来抵挡我十万大军?充其量,诸葛亮把刘备放在这可怕的博望坡里,要想借此险恶的地势来吓退我夏侯十万人马?!你李典的说话,听来好象谨慎用兵,其实恰巧是中了诸葛亮的疑兵退敌之计。再说他们的白袍小将也在里面,即使有火,不是同样也要被烧死吗?而且韩浩他先锋将已是一马当先,我身为一家都督,反而畏缩不前,岂不被他人所笑?他想到这里,回答李典说道:“李将军,你的胆子太小了。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刘备、诸葛亮躲在里面。哪有不进之理?你若胆惧,留在外面,由本督带兵前往。”

    这家伙自以为富有经验,还要训斥李典。说什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谁知道,“虎子”未得着,叫你火里去兜个圈子。李典听夏侯惇说他胆小,要他留在外面。他想:曹操命令我为副将,就是要我在紧要关头指点于你。可是,你不听,大权在你手中,真是没有办法。因此,火烧博望之后回去缴令,罪名是夏侯惇一人担当,李典是无罪的。但是明知中计,也只好跟随你一起过去,要是留在外面,万一真的遇到火攻,我逃也有罪。别的不想,只希望没有埋伏。李典无可奈何地对夏侯惇说道:“都督定要进山套,那末请吧!”

    夏侯惇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然后,他再次传令:“全军冲锋。”一面催促着李典说:“既然这样,李将军请!”

    就这样,两人同时将马一拎,首先冲进了两山环抱之中。后面的曹兵蜂拥而来。说笑话,不是进的博望坡,好象进的鬼门关,进去容易出来难。曹兵一进山套就四面分开。因为两山环抱的地方虽然开阔,毕竟只有一个进口的地方。所以,到了里面分成四面八方,目标都向孤山进发,因此,茅草丛中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曹兵。不过,距离刘备的地方还有数里路。刚才在前面提到刘备在山上,发现曹兵,他不知道怎样会杀来博望坡的。其实,事情就是这样,皇叔如在梦中。现在一看,曹兵已经进得山套,又见孔明好象在另一个世界里,还在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