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张翼德樊城用计 魏文长襄阳造反

    第十四回 张翼德樊城用计 魏文长襄阳造反 (第2/3页)

有埋伏”,文武个个惊慌,以为诸葛亮的火攻来了,全部掉转马头往后退。边上有人迅速替曹操把马头圈转。大将手中的武器钻头在他的马屁股上轻轻一拍,战马便往前蹿去。曹操抱牢了自己的头,拚命地逃。

    前面一声“埋伏”,便影响到了后面,后面的人都是耳朵当眼睛的。要紧喊:“埋伏来了,逃啊!”立即后队作前队,前队变后队,卷旗息鼓,大队倒退。徐庶跟在曹操的后面,知道城中毫无埋伏。但是,帮帮三将军的忙,所以连连喊道“啊呀,丞相!张飞来了!”

    “喔唷!”曹操亡魂丧胆,把手中的令旗当作马鞭,在马屁股上排命抽打。这时的张飞觉得奇怪,“嗨嗨!”我正在心虚吃慌,怎么你们比我还要慌?三将军趁势在吊桥上高喊:“老贼慢走,老张来也!”

    曹操不敢回头观看,俯在马上抱头鼠窜。六十五万大军望风震栗,溃不成军,旗幡络乱,尘沙荡扬。城里一百小兵听见这种声音,圈子不兜了,集合起来,到吊桥堍见三将军:“恭喜三将军,贺喜三将军,曹操被你吓退了!”

    张飞想,曹操走,我也要跑了。命令弟兄把城门口的火浇灭后,带了一百兵穿樊城而去。到襄江边一看,只见岸边箱笼物件遍地,江面上船只飘满,但人影全无。心想,大哥他们已经去远了。

    张飞下马,带弟兄们下船,渡过襄江,到对岸高舟登陆,上马捧矛。回头一看,江面上船只无数。心想,曹操发觉中计之后,马上要重新追上来的。这些船留在这里,正好给他们的军队利用。如果曹兵追过襄江,大哥他们仍旧危险。因此,下令将大小船只与我全部拖上岸来,聚在一起,放火焚烧。然后,三将军带着一百小兵追赶大队,半路上追着刘备等人:“大哥,小弟来了。”

    刘备正在挂念兄弟,见到张飞来了,非常高兴:“三弟,你竟回来了!”

    张飞:“是,兄弟回来了。”

    张飞又到四轮车边上来见孔明:“老师,老张回来了。”

    诸葛亮:“曹兵怎样?”

    张飞:“被老张吓退了!”

    诸葛亮:“如何吓退曹兵?”

    张飞:“老张用计。”

    诸葛亮:“用的什么妙计?”

    张飞从头至尾讲了一遍。孔明听完笑笑。心想,你跟了我一百天,就能用这么一条计,不错!非但懂得针对曹操生平多疑的毛病,用这疑兵之计,而且能把我从前所布置的东西,利用起来,前后呼应──诸如:八个地雷、十六门火炮,使曹操更加相信。说明你平常就有心在注意我的言行。我告诉你,用计心要细,胆要大,这两点你基本上都做到了。尽管你这条计还不够完美,但是放在你张飞身上,曹操的确要上当的。总的来讲,应当肯定和鼓励的。因此,孔明连连点头:“我说将军满腹计谋,果然如此!”

    不料张飞是三个铜钿白糖──一蘸(赞)就光!阿戆想,我这计连老师都说好,那是天下第一条妙计了。便说:“军师,曹操是永远不会来了!”

    旁边皇叔一听,想你老师的计谋这样的好,也从来不敢讲曹操永远不会再来。莫非你这条计能使曹操想想怕,坐坐怕,立立怕,吓得他永远不敢再来吗?!说道:“三弟,怎说曹操永远不会来?”

    张飞:“襄江面上的舟船都被老张烧光,曹操不能渡江,故而是永远不会来了。”

    孔明一听,啊呀!你怎么能把船烧掉呢?便说:“将军,你将舟船烧尽,曹操立即就来!”

    张飞:“军师,此话怎讲?”

    孔明说:“曹操生平多疑。你若将船只全部拴在对岸,给他穿好跳板,请他来。他倒不敢来了,只怕中计。现在你这么一烧,全部露底,等于告诉曹操我们没有埋伏。本来你挺好的一条妙计,现在美中不足了。”

    张飞:“这……”

    张飞想,我好心、仔细,反而成了画蛇添足,而弄出漏洞来了!现在烧也烧掉了,无法挽回。便说:“那末,我等快走!倘若曹兵追来,老张再去阻挡。”

    刘备想,哪有这么容易!曹操毕竟不是个笨蛋。今天,诸葛亮给张飞指出了这个漏洞,阿戆并没有记取教训,下来兵败长坂坡,张飞在长坂桥面上,吓退曹兵百万之后,又把桥梁拆掉,重蹈覆辙。

    此地孔明、刘备带了百姓军队望前逃,我再说曹操,六十五万人马,狼狈逃窜,最后被张辽叫住。文远对曹操讲,张飞没有追来,我们这么多人。怕他什么?曹操说,樊城之中有火攻啊?张辽说,有火攻,我们可以不上当的。是否停了队伍先派人去探个明白,再作道理。于是,丞相传令停队,但是天已晚了。曹操回头向北一望,只见樊城方向火光冲天,便对文武讲,你们看,樊城果然有火。其实是张飞烧旺船只。到第二天,曹操命令张辽带兵三千,到樊城去探听虚实。

    张辽领兵到樊城一看,吊桥仍旧平铺着,城门大开,城头上十六门炮还架在那里。张辽想,怎么人都走了,炮还架在那里?命手下上城墙去察看。小兵到城头上,除去炮衣一望,全是树干。下来回复张辽,乃是十六门假炮。张辽带兵穿过樊城,到襄江边,见对岸全是烧毁的船只。文远回来,回禀丞相,如此这般,一无埋伏。说明昨天的火光是他们在烧船。

    曹操听完,又气又好笑,我竟会上张飞的当,死了鬼都没有做的。那末,你也吸取点教训啊,这次上了当,下次可不要再上当了!下次照样上当。张飞的计虽然蹩脚,但是针对曹操刚刚正好──曹操一面命令手下,到四面去捉船;一面写封信,命人送到襄阳。叫蔡瑁、张允派船来襄江接应。

    数天之后,襄阳大批船到。但曹操倒并不急于渡江。他想,刘备烧去新野,抛弃樊城,已经一样都没有了,窠没有不说,现在他连树也没有了。已经无处栖身落脚。但是,我初到南方,必须要收买民心。你刘备把新野烧光,我把它重建起来,让天下人来评论,究竟是你刘备爱民,还是我曹操仁义。反正我有六十五万军队,哪怕凭空造一座城池出来也不难!何况新野毕竟没有全部烧光,修建起来更加方便。一面命军队动工兴建,一面四下贴榜,招纳百姓。因为曹操懂得,有了地盘没有人,这地盘完全是废物。他认为原来此地的百姓,都已被刘备教坏了,必须要换一批才行。原来的百姓即使他们不逃光,我也要把他们杀光之后,重新招纳的。十天左右,百姓倒是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但都不是本地的人,而是四乡八镇农村里来的,把两座城基本恢复起来。过了二十余天,曹操方始大军渡江,继续追剿刘备。

    再说前面的刘备,过江之后,走了不多几天,遥望前边高大城墙,一座关厢。照理这座城市刘备应该认识的,但是他逃得昏头转向,方向都搞糊涂了。问孔明:“军师,前边这座关厢乃是何地?”

    诸葛亮:“主公,乃是襄阳城关。”

    刘备想,我真该死了;我在襄阳住都住过,怎么竟会不认识了!不觉吃了一惊:怎么走了那么几天,才到襄阳?此时。刘备相信孔明的意见是正确的了。的确被四十万百姓拖累了,特别是些老弱病残和妇女、孩子,走不快。刘备想,新野本是襄阳的属地,倒不如让我到襄阳城内去走一趟,说服他们。将这批走不动的百姓收留到襄阳。我再带了年轻力壮的赶路。便对孔明讲:“军师,刘备欲将子民中老弱妇幼的留在襄阳,军师看来如何?”

    孔明知道他的意思。但是心想,主公啊,你不要妄想了。襄阳现在不是刘家的地方。他们绝对不会收留的。自去一趟,不高兴;叫你不要去吧,以后吃了败仗你又要怪我的。所以他说:“以亮之见,不如主公一人先往襄阳,商议定当,再作道理。亮在此等你便了。”

    孔明回头对赵云看看:“子龙,保护主公前往。”

    赵云:“遵命!”

    刘备想,我一个人先去也好,吩咐道:“鸣锣传令,晓谕子民,老弱妇幼跟随刘备同去襄阳。”传令官“嘭……”敲着锣,喊道:“子民们听了,皇叔有令,叫老年的和女人小孩,跟了皇叔一起去襄阳城里。”百姓中有近五万人愿意跟刘备去襄阳的。皇叔就在赵云的保护之下,带了百姓,直往襄阳城关而来。到襄阳城外,扣住马匹,抬头一看,只见城门紧闭,吊桥高扯,城头上刀枪旗幡林立,挡箭牌排满,戒备森严。皇叔想,我曾经警告过蔡瑁、张允,不许与曹操往来。现在,他们这样严阵以待,大概是为了防备曹兵的进攻。其实不是防备曹操,恰恰就是防你刘备。是叔还在梦中。他在马上高声喊道:“关厢上有人否,城楼上有人吗?”

    小兵:“呔!城关上有人吗?”

    喊了半天,只听见城头上“当”一声炮响,城头上的挡箭牌三块中抽掉一块,五块中撤去两块,只见上面站满大将,左右分开。“锵……”铠甲声响,中间站出一个人来。此人脚踏悬空板,手靠护心栏杆,捋着小胡子对城外一看,只见城关前立了无数百姓,还有刘备、赵云坐在马上。刘备抬头一望,原来是蔡瑁,见他帅盔帅甲,神气活现。刘备对他把手一拱道:“呀;城关之上蔡都督,刘备有礼了!”

    蔡瑁见到刘备对他打拱。他心里想,曹操来信叫我捉你。这话要不要同你讲穿?一想,不必了。因为见赵云捧枪在他的旁边,看来是抓不牢他的。故而假仁假义还礼道:“下面我道是谁,原来是二主公,蔡瑁还礼了!请问二主公,到此有什么公干吗?”

    刘备:“都督,刘备烧了新野,又败曹兵十万。怎奈这老贼百万贼兵前来,孤无法抵挡,故而带领两县子民,暂离新野、樊城而走。只因年老体弱和妇幼等,行走诸多不便。刘备欲将他们留在襄阳城内。都督若能救济者,再好不过了。若不能救济,让他们做些生意买卖,找一个糊口生计就是了。而且新野本是襄阳之地,料想都督定能应允。”

    蔡瑁一听,要把百姓留在此地。哼!你想得太好了!便说:“二主公,你知道襄阳城关小,怎么能收留这么多的子民?你还是怎么样带得来,怎么样的带回去吧!”

    刘备:“暧!都督听了,常言道:上苍有好生之德,难道都督无侧隐之心么?”

    蔡瑁:“二主公,你听了;我实在没有办法,你还是听本都督的话。回马走吧!”

    刘备见蔡瑁不答应。心想,孔明大概早已料到,所以他不肯来空跑一趟。但是,刘备还不死心,还要继续恳求蔡瑁这时,小奸蔡瑁见他缠绕不休,实在按捺不住心头的厌恶和仇恨。心里想,我本来与你是冤家,现在干脆跟你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于是他面孔一板说:“刘备!”

    刘备:“啊!”皇叔一呆。心想,这家伙如此不认人,倒真是枇杷叶面孔──翻过来就毛,居然对我实呼其名。说道:“你便怎样?”

    蔡瑁:“嘿嘿,老实告诉你吧,丞相早就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