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灵猴谁似君(2)

    印度灵猴谁似君(2) (第2/3页)

中的孙大圣,则是桀骜不驯的、敢于蔑视上天的英雄。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人物性格上,都没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将二者的血缘硬连在一起,显然是不妥的。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虽与《罗摩衍那》中哈努曼无关,却与佛经和佛教故事有缘,这是取经故事题材本身所决定的。如《大唐西域记》卷四“弥猴献密及释迦等遗迹”事载:

    在昔如来行经此处,时有弥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众。弥猴喜跃,堕坑而死;乘兹福力,得生人和,成阿罗汉。

    这故事见《贤愚经》卷十二,又出《弥沙塞律》卷十、《僧祇律》卷二十九和《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并被广泛地用于印度佛门寺院雕刻中,将唐僧取经故事与神猴联系起来,衍为师徒关系,恐怕与此传说有关。《师子月佛本生经》载:

    佛说婆须蜜多菩萨往昔因缘。于然灯佛灭后,堕弥猴身,见一罗汉坐禅,取袈娑披,擎香炉绕行供养,罗汉为授三归五戒,由受戒故命终生兜率天,值遇一生补处菩萨,从是以后值佛无数,今当次补弥勒,号师子月佛,并八万四千金色弥猴,亦授佛记种种因缘。

    此中由弥猴修成正果的师子月佛度脱了八万四千金色弥猴,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孙行者的初型白衣秀才猴行者,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弥猴王”,二者之间有着某种相似。在《六度集经》卷六《猕猴王本生》和《杂宝藏经》卷二《善恶狝猴缘》中,五百狝猴王和善狝猴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在六朝梁·僧旻等编辑《经律异相》中除了介绍狝猴持蜜奉佛故事外,还介绍了《杂譬喻经》、《法句经》、《阿育王经》等中狝猴求法修成正果的故事,在《杂譬喻经》狝猴等四兽与梵志结缘故事中,狝猴是舍利弗的化身。在弼马温《白宝抄》的《千手观音法杂集》载:

    经云:毕婆伽罗王文是山神部也。毕者,广也,大也。婆伽罗者亦云摩伽罗,此云猕猴,出《金光明经·诸天药叉护持品》。

    此中叫婆伽罗的神猴是观音的扈从。在《觉禅钞》卷二《药师法》中的“安底罗”大将是猕猴,《成菩提集》卷一引《大集经》中的“安陀罗”是猕猴,这三个猕猴很可能是同一神猴,只是翻译成汉文稍有出入,他们都是观音的扈从,也可以说是护法神将。以上这些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