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随机应变

    第12节:随机应变 (第3/3页)

一道美味佳肴。一个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当他的某些想法和行为,违背了这个群体的习惯性思维和期望的时候,总要招来非议或者否定。但是,唯有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才会有创新,有了创新,我们才会超越现实,逐步走向理想的世界。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一个乞丐到一户大财主家里去讨饭。乞丐实在是饿了,要不然也不愿意去财主家讨饭,宁愿去穷人家讨几口粥喝。

    乞丐敲了敲门,还没有说话,一个佣人就大声呵斥:"滚开!不要来打搅我们。"

    要是以往,乞丐肯定会知趣的离开,但今天不行,今天一定要讨到吃的,况且外面下那么大的雨,讨不到吃的,避避雨也好。于是,乞丐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

    佣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衣服烤得差不多了,这时,乞丐说:"请给我一个小锅,我想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佣人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还从来没有人煮过石头汤呢。佣人想了想觉得这也不需要花费什么,也想看看乞丐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的,于是就给了乞丐一口锅。

    乞丐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做汤总得放点盐吧。"乞丐说。

    于是佣人给了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些吃剩的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砧板上的碎肉沫也给了乞丐。

    汤煮好了,乞丐将石头捞出来扔掉,把一锅鲜美的肉汤喝了。

    这时候,佣人才知道自己受骗了,大发雷霆,但乞丐抹了抹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了。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乞丐的聪明才智所折服。石头汤是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东西把佣人迷惑了,最后一步一步的走入乞丐设计好的圈套。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乞丐不创新,仍旧按照以前的做法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这种饮料在风靡全世界之前是没有的,它的配制秘方现在仍无法得知。它的创始人以前是一位店员,有一名医生给了他这个秘方,由此这位年轻店员花掉了500美元,这是他当时的全部积蓄。这个奇妙配方将创造多少大的奇迹,年轻店员也没有太多把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用这种秘方配制出来的饮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后来,店员遇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他请她品尝了铜壶中的饮料,姑娘赞不绝口,再后来,这位姑娘成了年轻店员的妻子。再后来,他们一起用那位医生的配方生产饮料,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我们再来看看著名的《读者文摘》发迹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那时候还没有出现一本文摘类的杂志。这天华莱士突发奇想,人们每天都在为选什么样的文章看而发愁,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哪些文章好哪些文章不好,那么如果我把这些文章选好再给他们看,他们一定会接受的。说干就干,华莱士找出堆积在书房里的旧杂志,把这些杂志上最经典的文章摘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做成了一本与众不同的杂志样本。

    华莱士为自己的创举感到骄傲,于是他把样本取名为《读者文摘》,寄给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出版商。寄给出版商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这个样本以达到出版商雇用他当编辑的目的,二是想要出版商投资创办这本杂志。

    一周后,出版商打电话给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谁会看这样的杂志,就好像没有人会吃别人嚼过的馍一样。"华莱士被拒绝了。

    但华莱士坚持他的创新,他没有放弃。在进退维谷时,夫人莱拉鼓励和帮助了他。莱拉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杂志,为忙碌的人们节约了很多时间。于是,他们在婚礼前,从邮局寄出数以千计的征订单。当他俩度完蜜月回来时,已有1500个订户了。就这样,《读者文摘》正式诞生了。

    在华莱士的出版生涯中,莱拉既是他的生活伴侣,又是他事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她对《读者文摘》的影响不亚于其夫。华莱士夫妇同为《读者文摘》的创办人。

    1981年,华莱士病逝,但他创刊的《读者文摘》,在世界浩如烟海的杂志刊物中,以16种文字出版发行,年销量三千多万本,读者达一亿多人。

    有时候,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创新就会为人类创造意想不到的财富。

    创新是可贵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适者生存,创新是生存发展之道,不创新就要落后,一落后就要挨打。

    当然,创新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好的传统我们当然坚守,遗留的弊病更要抛弃。

    借力而行--三言两语的人生忠告

    活到老,学到老。

    此路不通,还有别路。

    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不要为与别人不同而胆怯。

    如果觉得《一个字的力量》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