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选举考二

    卷二十九 选举考二 (第3/3页)



    上元元年,进士五十七人,重试及第十一人。

    上元二年,进士四十五人,别敕二人,续试三人。

    仪凤元年,不贡举,诸科四人。

    二年,不贡举,上封拜官一人。

    三年,不贡举,诸科一人。

    调露元年,不贡举。

    二年,进士一人。

    永隆二年,进士一人。

    开耀二年,进士五十五人,重试及第十八人。

    永淳二年,进士五十五人。

    嗣圣二年,进士十三人重试三十六人。

    武后光宅元年,进士十六人,上书拜官并诸科九人。

    二年,进士五十九人。

    垂拱元年,进士二十二人,再取五人。

    二年,进士四人。

    三年,进士六十五人。

    四年,进士二十四人,诸科三十人。

    永昌二年,进士神都六人,西京二人,诸科一人。

    二年,神都十二人,西京四人,诸科五人。

    三年,进士十六人。

    长寿二年,进士十八人,减策及第二人。

    三年,不贡举,诸科二人。

    延载二年,进士二十二人。

    证圣元年,不贡举,诸科一人。

    天册万岁二年,进士二十七人,南郊举及第三人。

    万岁通天二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十人。

    三年,不贡举,诸科二人。

    圣历元年,进士二十二人。

    二年,进士十六人,诸科一人。

    三年,进士二十人。

    久视二年,进士十九人,诸科二人。

    大足元年,进士二十七人。

    二年,不贡举,诸科十人。

    长安二年,进士二十一人。

    三年,进士三十一人,诸科四人。

    四年,四十一人,续奏四人。

    中宗神龙元年,进士六十一人,重试及第十二人,诸科二十九人。

    二年,进士三十二人,诸科三十九人。

    景龙元年,进士四十八人,诸科三人。

    二年,进士四十人,诸科六人。

    三年,不贡举,诸科八人。

    睿宗景雲元年,进士五十二人。

    二年,诸科五十六人。

    延和元年,进士三十七人。

    元宗先天元年,诸科二十七人。

    开元元年,进士七十一人,重奏六人。

    二年,进士十七人,诸科十二人。

    三年,进士二十一人。

    四年,进士十六人上书及第一人。

    五年,进士二十五人。

    六年,进士三十二人。

    七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八人。

    八年,进士五十七人。

    九年,进士三十八人。

    十年,进士三十三人。

    十一年,进士三十一人。

    十二年,进士二十一人。

    十四年,进士三十一人。

    十五年,进士十九人,诸科三人。

    十六年,进士二十人。

    十七年,进士二十六人,诸科一人。

    十八年,进士二十六人。

    十九年,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二人。

    二十年,进士二十四人。

    二十一,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一人。

    二十二,年进士二十九人,诸科九人。

    二十三,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五人。

    二十四,年进士二十人,诸科七人。

    二十五,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三人。

    二十六,年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二十一人。

    二十七,年进士二十四人,诸科五人。

    二十八,年进士十五人,诸科五人。

    二十九,年进士十三人,诸科四人。

    天宝元年,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二人。

    二年,进士二十六人。

    三载,进士二十九人。

    四载,进士二十五人。

    五载,进士二十一人。

    六载,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一人。

    七载,进士二十四人。

    八载,进士二十人。

    九载,进士二十一人。

    十载,进士二十人。

    十一载,进士二十六人。

    十二载,进士五十六人。

    十三载,进士三十五人,诸科一人。

    十四载,进士二十四人。

    十五载,进士三十三人。

    肃宗至德二载,进士二十二人,江淮六人,成都府十六人,江东七人。

    乾元元年,进士二十三人。

    二年,进士二十五人。

    三年,进士二十六人。

    上元元年,进士二十九人。

    代宗宝应元年,停贡举。

    二年,进士二十七人。

    广德二年,进士十三人,又十二人。

    永泰元年,进士二十七人。

    二年,两都共二十六人。

    大历二年,进士二十人,诸科一人。

    三年,进士十九人,诸科三人。

    四年,进士二十六人,诸科二人。

    五年,进士二十六人。

    六年,进士二十八人,诸科二人。

    七年,进士三十三人,诸科四人。

    八年,进士三十四人,诸科五人。

    九年,进士三十二人。

    十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一人。

    十一年,进士十四人。

    十二年,进士十二人。

    十三年,进士二十一人,诸科二人。

    十四年,进士二十人。

    德宗建中元年,进士二十一人,诸科二十七人。

    二年,进士十七人,诸科二人。

    三年,进士二十八人,诸科一人。

    四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三人。

    兴元元年,进士五人。

    贞元元年,进士三十三人,诸科二十一人。

    二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一人。

    三年,进士三十三人,诸科五人。

    四年,进士三十一人,诸科二十六人。

    五年,进士三十六人,诸科六人。

    六年,进士二十九人,诸科三人。

    七年,进士三十人,诸科二十二人。

    八年,进士二十三人,诸科八人。

    九年,进士三十二人,诸科八人。

    十年,进士二十八人,诸科二十六人。

    十一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八人。

    十二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四人。

    十三年,进士二十人,诸科六人。

    十四年,进士二十人,诸科九人。

    十五年,进士十七人,诸科四人。

    十六年,进士十九人,诸科八人。

    十七年,进士十八人,诸科八人。

    十八年,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三人。

    十九年,进士二十人,诸科六人。

    顺宗永贞元年进士二十九人,诸科十人。

    宪宗元和元年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三十六人。

    二年,进士二十八人,诸科十一人。

    三年,进士十九人,诸科二十四人。

    四年,进士二十人,诸科七人。

    五年,进士三十二人,诸科十二人。

    六年,进士二十人,诸科十三人。

    七年,进士二十九人,诸科十四人。

    八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二人。

    九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十一人。

    十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三人。

    十一年,进士三十三人,诸科十四人。

    十二年,进士三十五人,诸科十四人。

    十三年,进士三十二人,诸科十三人。

    十四年,进士三十一人,诸科十二人。

    十五年,进士二十九人,诸科十三人。

    穆宗长庆元年,进士三十三人,駁下十人,重试十四人,诸科三十八人。

    二年,进士二十九人,诸科十人。

    三年,进士二十八人,诸科十九人。

    四年,进士三十三人,诸科十五人。

    敬宗宝历元年,进士三十三人,诸科三十二人。

    二年,进士三十五人,诸科十二人。

    文宗太和元年,进士三十三人,诸科十五人。

    二年,进士三十七人,诸科三十六人。

    三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二十六人。

    四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七人。

    五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六人。

    六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五人。

    七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五人。

    八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十一人。

    九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五人。

    开成元年,进士四十人,诸科九人。

    二年,进士四十人,诸科三人。

    三年,进士四十人,诸科七人。

    四年,进士三十人,诸科二人。

    五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八人。

    武宗会昌元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六人。

    二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三人。

    三年,进士二十二人,诸科十四人。

    四年,进士二十五人,续放一人,诸科七人。

    五年,进士二十七人,覆试落下八人,诸科五人。

    六年,进士十六人,诸科五人。

    宣宗大中元年,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二十人。

    二年,进士二十二人,诸科十七人。

    三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人。

    四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三人。

    五年,进士二十七人,又三十人,诸科二十二人。

    六年,进士二十八人,诸科九人。

    七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一人。

    八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五人。

    九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六人。

    十年,进士三十人,诸科五人。

    十一年,进士三十人,诸科三人。

    十二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四人。

    十三年,进士三十人,诸科三人。

    十四年,进士三十人,诸科三人。

    懿宗咸通二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二人。

    三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一人。

    四年,进士三十五人,诸科十一人。

    五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九人。

    六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十八人。

    七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十七人。

    八年,进士三十人,诸科二十人。

    九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一人。

    十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人。

    十一年,停举。

    十二年,进士四十人,诸科九人。

    十三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一人。

    十四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人。

    十五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一人。

    僖宗乾符二年,进士三十人,诸科九人。

    三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一人。

    四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人。

    五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八人。

    六年,进士三十人,诸科九人。

    七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十四人。

    广明二年,进士十二人,续赐第二人。

    中和二年,进士二十八人,诸科二人。

    三年进士,三十人,诸科二人。

    四年,停举。

    五年,进士三十五人,诸科二人。

    光启二年,进士九人,诸科二人。

    三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一人。

    四年,进士二十八人,诸科一人。

    昭宗龙纪元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七人。

    大顺元年进士二十一人,诸科一人。

    二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六人。

    三年,进士三十人,诸科六人。

    景福二年,进士二十八人,诸科十二人。

    乾宁元年,进士二十八人,诸科三人。

    二年,进士二十五人,重放一十五人,落下十人,诸科三人。

    三年,进士十二人,诸科四人。

    四年,进士二十人,诸科三人。

    五年,进士二十人,诸科一人。

    光化二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一人。

    三年,进士三十六人,诸科二人。

    四年,进士二十六人,诸科三人。

    天复二年、三年停举。

    四年,进士二十六人,诸科一人。

    天祐二年,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二人。

    三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四人。

    四年,进士二十人,诸科二人。

    右唐二百八十九年逐岁所取进士之总目。

    按:昌黎公《赠张童子序》言:"天下之以明二经举,其得升於礼部者,岁不下三千人,谓之乡贡;又第其可进者,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然观《登科记》所载,虽唐之盛时,每年礼部所放进士及诸科,未有及五七十人者,与昌黎所言不合。又开元十七年,限天下明经、进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又太和敕进士及第不得过四十人,明经不得过百一十人。然记所载逐年所取人数如此,则元未尝过百人,固不必为之限也。又明经及第者,姓名尤为寥寥,今曰不得过百一十人,则是每科尝过此数矣,岂《登科记》所载未备而难凭邪?《唐史》、《摭言》载华良入为京兆解不送,以书让考官曰:"圣唐有天下垂二百年,登进士科者三千馀人。"以此证之,则每岁所放不及二十人也,《登科记》不误矣。又按《容斋随笔》言:"唐开元间,国子祭酒杨瑒上言:'省司奏限天下明经、进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切见流外出身,每岁二千馀人,而明经、进士不能居其什一,则是服勤道业之士不如胥吏之得仕也。若以出身人太多,则应诸色裁损,不应独抑明经、进士。'当时以其言为然。淳熙九年,大减任子员数,是时吏部四选开具以三年为率,文班进士大约三四百人,任子文武亦如之,而恩幸流外盖过二千之数,甚与开元类也。"今考唐每岁及第者,极盛之时不能五十人。姑以五十人为率,则三岁所放不过百五十人。而宋自中兴以後,每科进士及第动以四五百人计,盖倍於唐有馀矣。又唐士之及第者,未能便解褐入仕,尚有试吏部一关。韩文公三试於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且有出身二十年不获禄者。而宋则一登第之後,即为入仕之期。夫其数之多如此,取之易复如此,则宋之以进士入仕者,其冗当数倍於唐,而今谓淳熙之事才类开元,何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