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十一 经籍考四十八

    卷二百二十一 经籍考四十八 (第3/3页)

不可禁,故《尉缭子 兵令》,於诛逃尤详。世传张魏公建坛拜曲端为大将,端首问魏公:"见兵几何?"魏公曰:"八十万人。"端曰:"须是斩了四十万人,方得四十万人用。"端所言果如是,固覆军、失地、杀身之道也。夫分数岂专在杀哉!此念熏烝,决不能兴起辑睦,吸引安祥。而《尉缭子》亦云:"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笔之於书,以杀垂教,孙、吴却未有是论也。

    ※张横渠注《尉缭子》一卷

    晁氏曰:皇朝张载撰。其辞甚简。蚤年喜谈兵,後谒范文正,文正爱其才,劝其学儒,载感悟,始改业。此殆少作也。

    ※《武侯十六策》一卷

    晁氏曰:蜀诸葛亮孔明撰。《序》称:"谨进便宜十六事:一治国,二君臣,三视听,四纳言,五察疑,六治民,七举措,八考黜,九治军,十赏罚,十一喜怒,十二治乱,十三教令,十四斩断,十五思虑,十六阴察。"陈寿录孔明书,不载此策,疑依託者。

    ※《庾衮保聚图》一卷

    晁氏曰:晋庾衮撰。《晋书 孝友传》载衮字叔褒。齐王冏之倡义也,张泓等掠阳翟,衮率众保禹山,泓不能犯。此书序云:"大驾迁长安,时元康三年已酉,撰《保聚垒议》二十篇。"按冏之起兵,惠帝永宁元年也;帝迁长安,永兴元年也,皆在元康後。且三年岁次实癸丑,今云已酉,皆误。

    ※《李卫公问对》三卷

    晁氏曰:唐李靖对太宗问兵事。史臣谓李靖《兵法》,世无完书,略见於《通典》。今《对问》出於阮逸家,或云逸因杜氏附益之。

    陈氏曰:亦假託也。文辞浅鄙尤甚。今武举以七书试士,谓之《武经》,其间《孙》、《吴》、《司马法》或是古书,《三略》、《尉缭子》亦有可疑,《六韬》、《问对》伪妄明白,而立之学官,置师、弟子伏而读之,未有言其非者,何也?何薳《春渚纪闻》言,其父去非为武学博士,受诏校七书,以《六韬》、《问对》为疑,白司业朱服。服言此书行之已久,未易遽废。遂止。後为徐州教授,与陈师道为代,师道言,闻之东坡,世所传王通《元经》、关子明《易传》及李靖《问对》皆阮逸伪撰,逸尝以草示奉常公云。奉常公者,老苏也。

    按:《四朝国史 兵志》,神宗熙宁间,诏枢密院曰:"唐李靖《兵法》,世无全书,杂见《通典》,离析讹舛,又官号物名,与今称谓不同,武人将佐,多不能通其意。令枢密院检详官与王震、曾旼、王白、郭逢原等校正,分类解释,令今可行。"岂即此《问答》三卷邪?或别有其书也?然晁、陈二家以为阮逸取《通典》所载附益之,则似即此书。然神宗诏王震等校正之说既明见於《国史》,则非逸之假託也。

    ※郭元振《安边策》三卷

    晁氏曰:唐郭元振撰。以总兵进攻、聚众退守,不可无权谋,乃著此书。故旧题曰《定远安边策》。

    ※李临淮《武记》

    晁氏曰:唐李光弼撰。其书凡一百二章。末云:"吕望志廓而远,孙武思幽而密,黄石宽而重断,吴起严而贵勇,墨翟守而无攻,老聃胜而不美,今择其精要,杂以愚识,为一家书。"一本题曰《统军灵辖宝秘策》。或云光弼从事张参所纂。

    ※《阃外春秋》十卷

    陈氏曰:唐少室山布衣李筌撰。起周武王胜殷,止唐太宗擒窦建德,明君良将,战争攻取之事。天宝二年上之。

    ※《风后握奇经》一卷

    陈氏曰:永嘉薛士龙季宣校定。自晋马隆。三百八十四字,《续图》三百十五字,合标题七百字。又有马隆赞述,多所发明,并写陈图於後。马隆本"奇"作"机"。

    高氏《子略》曰:《风后握奇经》三百八十四字,其妙本乎奇正相生,变化不测,盖潜乎伏羲氏之画,所谓天、地、风、雲、龙、鸟、蛇、虎,则有为八卦之象明矣。盖注"奇"读如奇耦之奇,则尤可与《易》准。诸儒多称诸葛武侯八阵、唐李卫公六花,皆在乎此。唐裴绪之论,又以为六十四卦之变,其出也无穷。若此,则所谓八阵者,八卦之统尔。焦氏《易》学,卦变至於四千九十有六,奇正相错,变化无穷,是可以名数该之乎?然观太公《武韬》,且言牧野之师,有天阵,有地阵,此固出於《握奇》;而又有人阵焉,此又出於天、地之外者,非八阵、六花所能尽也。独孤及作《风后八阵图记》,有曰:"黄帝顺煞气以作兵法,文昌以命将,风后握机制胜,作为阵图。故八其阵,所以定位;衡抗於外,轴布於内,风雲负其四维,所以备物也;虎张翼以进,蛇向敌而蟠,飞龙翔鸟,上下其势,所以致用也。至若疑兵以固其馀地,游军以按其後列,门具将发,然後合战,弛张则二广迭举,掎角则四奇皆出。图成樽俎,帝用经略,北逐獯鬻,南平蚩尤。遗风冥冥,神机未昧。项籍得之霸西楚,黥布得之奄九江,孝武得之攘匈奴。唐天宝中,客有得其遗制於黄帝书之外篇,裂素而图之。"按鱼复之图,全本於《握机》,赜其妙、穷其神者,武侯而己。独孤乃以为项、黥、武帝得之,未之思欤!

    ※《人事军律》三卷

    晁氏曰:皇朝符彦卿撰。其序言"兵者多杂言阴阳,殊不知往亡宋捷,甲子胡兴,鹅入枭集,翻成吉兆。故此但述人事"云。或以为唐燕僧利正撰。

    ※《神武秘略》十卷

    晁氏曰:皇朝仁宗御撰。纂古今兵书战策及书史成败之迹,类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凡四门,三十篇。

    ※《三朝武经圣略》十卷

    晁氏曰:皇朝曾公亮丁度撰。宝元中,西边用兵,朝廷讲武备。是时,洙奉诏编祖宗任将、用兵、边防事迹,分二十门。

    陈氏曰:凡十七门。後五卷为奏议。《中兴书目》云十卷,李淑《书目》十五卷,今本与《邯郸》卷数同。

    ※《武经总要》四十卷

    晁氏曰:皇朝曾公亮、丁度撰。康定中,朝廷恐群帅昧古今之学,命公亮等采古兵法及本朝计谋方略,凡五年,奏御。制度十五卷,边防五卷,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御为制序。

    巽岩李氏曰:昔杜君卿取前世用兵故事,分一百三十馀门,编入《通典》。国朝修《经武要略》亦承用之,但微有附益耳。

    ※《百将传》十卷

    晁氏曰:皇朝张预公立撰。预观历代将兵者所以成败,莫不与孙武书相符契,因择良将得百人,集其传成一书,而以武之《兵法》题其後,上之。

    陈氏曰:每传必以《孙武兵法》断之。

    ※《兵要望江南》一卷

    晁氏曰:题云黄石公以授张良者。按其书杂占行军吉凶,寓声於《望江南》词,取其易记忆。《总目》云:"武安军左押衙易静撰。"盖唐人也。

    ※《倚马立成法》二卷

    晁氏曰:唐李淳风撰。兵行占候之书也。淳风,太宗时人,而此书起九宫法,至贞元六年庚午,假託以行其书耳,非淳风真本也。

    ※《三略素书解》一卷

    陈氏曰:吕惠卿吉甫撰。

    ※《熙宁收复熙河阵法》三卷

    陈氏曰:观文殿学士九江王韶子纯撰。

    ※《武经龟鉴》二十卷

    陈氏曰:保平军节度使王彦撰。隆兴御制序。其书以《孙子》十三篇为主,而用历代事证之。

    ※《渭南秘诀》一卷

    陈氏曰:昭武谢渊得之於泸州。盖武侯八阵图法也,为之注释而传於世。

    ※《补汉兵制》一卷

    陈氏曰:钱文子撰。

    ※《西汉兵制》一卷

    陈氏曰:建安王珨器之撰。

    ※《制胜方略》三十卷

    陈氏曰:修武郎杨肃德钦撰。自《左氏传》而下迄於陈、隋用兵事迹。庆元丁巳序。

    ※《汉兵论》一卷

    ※《辨疑》一卷

    陈氏曰:姑苏潘梦旂天锡撰。

    ※《修城法式条约》二卷

    陈氏曰:判军器监沈括、知监丞吕和卿等所修敌楼、马面、团敌式样,并申明条约,熙宁八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