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本紀第一

    卷一 本紀第一 (第3/3页)

,楊世略、劉元進降。

    二月,王要漢降。己巳,秦王世民克邢州。丁丑,劉黑闥陷洺水,總管羅士信死之。戊寅,汴州總管王要漢敗徐圓朗于杞州,執周文舉。

    三月戊戌,譚州刺史李義滿殺齊州都督王薄。丁未,秦王世民及劉黑闥戰于洺水,敗之,黑闥亡入于突厥。蔚州總管高開道反,寇易州,刺史慕容孝幹死之。

    四月,梁州野蠶成繭。冉安昌降。己未,甯長真降。戊辰,釋流罪以下穫麥。壬申,代州總管李大恩及突厥戰,死之。戊寅,鄧文進降。

    五月,田留安降。庚寅,瓜州人王幹殺賀拔行威以降。乙巳,賜荊州今歲田租。

    六月辛亥,劉黑闥與突厥寇山東。車騎將軍元韶為瓜州道行軍總管,以備突厥。癸丑,吐谷渾寇洮、旭、疊三州,岷州總管李長卿敗之。乙卯,淮安郡王神通討徐圓朗。

    七月甲申,作弘義宮。甲午,淮陽郡王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討劉黑闥。貝州人董該以定州叛附于黑闥。丙申,突厥殺劉武周于白道。遷州人鄧士政反,執其刺史李敬昂。丁酉,馮盎降。

    八月辛亥,葬隋煬帝。甲寅,吐谷渾寇岷州,益州道行臺左僕射竇軌敗之。乙卯,突厥寇邊。庚申,皇太子出豳州道,秦王世民出秦州道,以禦突厥。己巳,吐谷渾陷洮州。并州總管、襄邑郡王神符及突厥戰于汾東,敗之。戊寅,突厥陷大震關。

    九月癸巳,靈州總管楊師道敗之于三觀山。丙申,洪州總管宇文歆又敗之于崇岡。壬寅,定州總管雙士洛、驃騎將軍魏道仁又敗之于恒山之陽。丙午,領軍將軍安興貴又敗之于甘州。劉黑闥陷瀛州,刺史馬匡武死之。東鹽州人馬君德以其州叛附于黑闥。

    十月己酉,齊王元吉討黑闥。癸丑,貝州刺史許善護及黑闥戰于鄃縣,死之。甲寅,觀州刺史劉君會叛附于黑闥。乙丑,淮陽郡王道玄及黑闥戰于下博,死之。己巳,林士弘降。

    十一月庚辰,劉黑闥陷滄州。甲申,皇太子討黑闥。丙申,如宜州。癸卯,獵于富平北原。

    十二月丙辰,獵于萬壽原。戊午,劉黑闥陷恒州,刺史王公政死之。庚申,至自萬壽原。壬申,皇太子及劉黑闥戰于魏州,敗之。甲戌,又敗之于毛州。

    六年正月己卯,黑闥將葛德威執黑闥以降。壬午,巂州人王摩娑反,驃騎將軍衛彥討之。庚寅,徐圓朗陷泗州。

    二月,劉黑闥伏誅。庚戌,幸溫湯。壬子,獵于驪山。甲寅,至自溫湯。丙寅,行軍總管李世勣敗徐圓朗,執之。

    三月,苗海潮、梅知巖、左難當降。乙巳,洪州總管張善安反。

    四月己酉,吐蕃陷芳州。己未,以故第為通義宮,祭元皇帝、元貞皇后于舊寢。赦京城,賜從官帛。辛酉,張善安陷孫州,執總管王戎。丁卯,南州刺史龐孝泰反,陷南越州。壬申,封子元璹為蜀王,元慶漢王。癸酉,裴寂為尚書左僕射,蕭瑀為右僕射,封德彝為中書令,吏部尚書趙恭仁兼中書令、檢校涼州諸軍事。

    五月庚寅,吐谷渾、党項寇河州,刺史盧士良敗之。癸卯,高開道以奚寇幽州,長史王說敗之。

    六月丁卯,突厥寇朔州,總管高滿政敗之。曲赦朔州。

    七月丙子,沙州別駕竇伏明反,殺其總管賀若懷廓。己亥,皇太子屯于北邊,秦王世民屯于并州,以備突厥。

    八月壬子,淮南道行臺左僕射輔公祏反。乙丑,趙郡王孝恭討之。

    九月壬辰,秦王世民為江州道行軍元帥。丙申,渝州人張大智反。

    十月丙午,殺廣州都督劉世讓。戊申,降死罪,流以下原之。己未,如華陰。張大智降。庚申,獵于白鹿原。壬戌,右虞候率杜士遠殺高滿政,以朔州反。丁卯,突厥請和。

    十一月壬午,張善安襲殺黃州總管周法明。丁亥,如華陰。辛卯,獵于沙苑。丁酉,獵于伏龍原。

    十二月壬寅朔,日有食之。癸卯,張善安降。庚戌,以奉義監為龍躍宮,武功宅為慶善宮。甲寅,至自華陰。

    七年正月庚寅,鄒州人鄧同穎殺其刺史李士衡。

    二月丁巳,釋奠于國學。己未,漁陽部將張金樹殺高開道以降。

    三月戊戌,趙郡王孝恭敗輔公祏,執之。己亥,孝恭殺越州都督闞稜。

    四月庚子,大赦。班新律令。給復江州道二年、揚越一年。

    五月丙戌,作仁智宮。

    六月辛丑,如仁智宮。壬戌,慶州都督楊文幹反。

    七月己巳,突厥寇朔州,總管秦武通敗之。癸酉,慶州人殺楊文幹以降。甲午,至自仁智宮。巂州地震山崩,遏江水。

    閏月己未,秦王世民、齊王元吉屯于豳州,以備突厥。

    八月己巳,吐谷渾寇鄯州,驃騎將軍彭武傑死之。戊寅,突厥寇綏州,刺史劉大俱敗之。壬辰,突厥請和。丁酉,裴寂使于突厥。

    十月丁卯,如慶善宮。辛未,獵于鄠南。癸酉,幸終南山。丙子,謁樓觀老子祠。庚寅,獵于圍川。

    十二月丁卯,如龍躍宮。戊辰,獵于高陵。庚午,至自高陵。太子詹事裴矩檢校侍中。

    八年二月癸未,慮囚。

    四月甲申,如鄠,獵于甘谷。作太和宮。丙戌,至自鄠。

    六月甲子,如太和宮。

    七月丙午,至自太和宮。丁巳,秦王世民屯于蒲州,以備突厥。

    八月壬申,并州行軍總管張瑾及突厥戰于太谷,敗績,鄆州都督張德政死之,執行軍長史溫彥博。甲申,任城郡王道宗及突厥戰于靈州,敗之。丁亥,突厥請和。

    十月辛巳,如周氏陂,獵于北原。壬午,如龍躍宮。

    十一月辛卯,如宜州,獵于西原。裴矩罷。庚子,講武于同官。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權檢校侍中。辛丑,徙封元璹為吳王,元慶陳王。癸卯,秦王世民為中書令,齊王元吉為侍中。癸丑,獵于華池北原。

    十二月辛酉,至自華池。庚辰,獵于鳴犢泉。辛巳,至自鳴犢泉。

    九年正月甲寅,裴寂為司空。

    二月庚申,齊王元吉為司徒。壬午,有星孛于胃、昴。丁亥,孛于卷舌。

    三月庚寅,幸昆明池,習水戰。壬辰,至自昆明池。丙午,如周氏陂。乙卯,至自周氏陂。丁巳,突厥寇涼州,都督、長樂郡王幼良敗之。

    四月辛巳,廢浮屠、老子法。

    六月丁巳,太白經天。庚申,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大赦。復浮屠、老子法。癸亥,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聽政。賜為父後者襲勳、爵,赤牒官得為真,免民逋租宿賦。己卯,太白晝見。庚辰,幽州都督、廬江郡王瑗反,伏誅。癸未,赦幽州管內為瑗所詿誤者。

    七月辛卯,楊恭仁罷。太子右庶子高士廉為侍中,左庶子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尚書左僕射。癸巳,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尚書左僕射。辛亥,太白晝見。甲寅,太白晝見。

    八月丙辰,突厥請和。丁巳,太白晝見。壬戌,吐谷渾請和。甲子,皇太子即皇帝位。

    貞觀三年,太上皇徙居大安宮。九年五月,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謚曰太武,廟號高祖。上元元年,改謚神堯皇帝。天寶八戴,謚神堯大聖皇帝;十三載,增謚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贊曰:自古受命之君,非有德不王。自夏后氏以來,始傳以世,而有賢有不肖,故其為世,數亦或短或長。論者乃謂周自后稷至於文、武,積功累仁,其來也遠,故其為世尤長。然考於世本,夏、商、周皆出於黃帝,夏自鯀以前,商自契至於成湯,其間寂寥無聞,與周之興異矣。而漢亦起於亭長叛亡之徒。及其興也,有天下皆數百年而後已。由是言之,天命豈易知哉!然考其終始治亂,顧其功德有厚薄與其制度紀綱所以維持者如何,而其後世,或寖以隆昌,或遽以壞亂,或漸以陵遲,或能振而復起,或遂至於不可支持,雖各因其勢,然有德則興,無德則絕,豈非所謂天命者常不顯其符,而俾有國者兢兢以自勉耶?唐在周、隋之際,世雖貴矣,然烏有所謂積功累仁之漸,而高祖之興,亦何異因時而特起者歟?雖其有治有亂,或絕或微,然其有天下年幾三百,可謂盛哉!豈非人厭隋亂而蒙德澤,繼以太宗之治,制度紀綱之法,後世有以憑藉扶持,而能永其天命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