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本紀第二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卷二 本紀第二 (第1/3页)

    太宗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諱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竇氏。生而不驚。方四歲,有書生謁高祖曰:「公在相法,貴人也,然必有貴子。」及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幾冠,必能濟世安民。」書生已辭去,高祖懼其語泄,使人追殺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為神。乃採其語,名之曰世民。

    大業中,突厥圍煬帝鴈門,煬帝從圍中以木繫詔書,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時年十六,往應募,隸將軍雲定興,謂定興曰「虜敢圍吾天子者,以為無援故也。今宜先後吾軍為數十里,使其晝見旌旗,夜聞鉦鼓,以為大至,則可不擊而走之。不然,知我虛實,則勝敗未可知也。」定興從之。軍至崞縣,突厥候騎見其軍來不絕,果馳告始畢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高祖擊歷山飛,陷其圍中,太宗馳輕騎取之而出,遂奮擊,大破之。

    太宗為人聦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節下士。時天下已亂,盜賊起,知隋必亡,乃推財養士,結納豪傑。長孫順德、劉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與晉陽令劉文靜尤善,文靜坐李密事繫獄,太宗夜就獄中見之,與圖大事。時百姓避賊多入城,城中幾萬人,文靜為令久,知其豪傑,因共部署。計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許,已而許之。

    高祖已起兵,建大將軍府。太宗率兵徇西河,斬其郡丞高德儒。拜右領軍大都督,封燉煌郡公。唐兵西,將至霍邑,會天久雨,糧且盡,高祖謀欲還兵太原。太宗諫曰:「義師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陽,號令天下。今還守一城,是為賊爾。」高祖不納。太宗哭于軍門,高祖驚,召問之,對曰:「還則衆散於前,而敵乘於後,死亡須臾,所以悲爾。」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敗惟汝。」時左軍已先返,即與隴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棄其馬,步而及其兵,與俱還。高祖乃將而前,遲明至霍邑。宋老生不出,太宗從數騎傅其城,舉鞭指麾,若將圍之者。老生怒,出,背城陣。高祖率建成居其東,太宗及柴紹居其南。老生兵薄東陣,建成墜馬,老生乘之,高祖軍卻。太宗自南原馳下阪,分兵斷其軍為二,而出其陣後,老生兵敗走,遂斬之。進次涇陽,擊胡賊劉鷂子,破之。唐兵攻長安,太宗屯金城坊,攻其西北,遂克之。義寧元年,為光祿大夫、唐國內史,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戶。薛舉攻扶風,太宗擊敗之,斬首萬餘級,遂略地至隴右。二年,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率兵十萬攻東都,不克而還,設三伏于三王陵,敗隋將段達兵萬人。

    武德元年,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八月,太宗疾閒,復屯于高墌城,相持六十餘日。已而舉死,其子仁杲率其衆求戰,太宗按軍不動。久之,仁杲糧盡,衆稍離叛,太宗曰:「可矣!」乃遣行軍總管梁實柵淺水原。仁杲將宗羅睺擊實,太宗遣將軍龐玉救實,玉軍幾敗,太宗率兵出其後,羅睺敗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師還,高祖遣李密馳傳勞之于豳州。密見太宗,不敢仰視,退而歎曰:「真英主也!」獻捷太廟,拜右武候大將軍、太尉、使持節、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詔蒲、陝、河北諸總管兵皆受其節度。

    二年正月,鎮長春宮,進拜左武候大將軍、涼州總管。是時,劉武周據并州,宋金剛陷澮州,王行本據蒲州,而夏縣人呂崇茂殺縣令以應武周。高祖懼,詔諸將棄河東以守關中。太宗以為不可棄,願得兵三萬可以破賊。高祖於是悉發關中兵益之。十一月,出龍門關,屯于柏壁。

    三年四月,擊敗宋金剛于柏壁。金剛走介州,太宗追之,一日夜馳二百里,宿于雀鼠谷之西原。軍士皆饑,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剛將尉遲敬德、尋相等皆來降。劉武周懼,奔于突厥,其將楊伏念舉并州降。高祖遣蕭瑀即軍中拜太宗益州道行臺尚書令。七月,討王世充,敗之于北邙。

    四年二月,竇建德率兵十萬以援世充,太宗敗建德于虎牢,執之,世充乃降。六月,凱旋,太宗被金甲,陳鐵騎一萬、介士三萬,前後鼓吹,獻俘于太廟。高祖以謂太宗功高,古官號不足以稱,乃加號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增邑戶至三萬,賜袞冕、金輅、雙璧、黃金六千斤,前後鼓吹九部之樂,班劍四十人。

    五年正月,討劉黑闥於洺州,敗之。黑闥旣降,已而復反。高祖怒,命太子建成取山東男子十五以上悉阬之,驅其小弱婦女以實關中。太宗切諫,以為不可,遂已。加拜左右十二衛大將軍。

    七年,突厥寇邊,太宗與遇于豳州,從百騎與其可汗語,乃盟而去。

    八年,進位中書令。初,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等,太宗功益高,而高祖屢許以為太子。太子建成懼廢,與齊王元吉謀害太宗,未發。

    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高祖大驚,乃以太宗為皇太子。

    八月甲子,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遣裴寂告于南郊。大赦,武德流人還之。賜文武官勳、爵。免關內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二歲租,給復天下一年。民八十以上賜粟帛,百歲加版授。廢潼關以東瀕河諸關。癸酉,放宮女三千餘人。丙子,立妃長孫氏為皇后。癸未,突厥寇便橋。乙酉,及突厥頡利盟于便橋。

    九月壬子,禁私家妖神淫祀、占卜非龜易五兆者。

    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癸亥,立中山郡王承乾為皇太子。庚辰,蕭瑀、陳叔達罷。

    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非有功者爵為縣公。

    十二月癸酉,慮囚。

    是歲,進封子長沙郡王恪為漢王,宜陽郡王祐楚王。

    貞觀元年正月乙酉,改元。辛丑,燕郡王李藝反于涇州,伏誅。

    二月丁巳,詔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無夫家者,州縣以禮聘娶;貧不能自行者,鄉里富人及親戚資送之;鰥夫六十、寡婦五十、婦人有子若守節者勿彊。

    三月癸巳,皇后親蠶。丙午,詔:「齊僕射崔季舒、黃門侍郎郭遵、尚書右丞封孝琰以極言蒙難,季舒子剛、遵子雲、孝琰子君遵並及淫刑,宜免內侍,褒敘以官。」

    閏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四月癸巳,涼州都督、長樂郡王幼良有罪,伏誅。

    五月癸丑,敕中書令、侍中朝堂受訟辭,有陳事者悉上封。

    六月辛丑,封德彝薨。甲辰,太子少師蕭瑀為尚書左僕射。

    是夏,山東旱,免今歲租。

    七月壬子,吏部尚書長孫无忌為尚書右僕射。

    八月河南、隴右邊州霜。宇文士及檢校涼州都督。戊戌,貶高士廉為安州大都督。

    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辛酉,遣使諸州行損田,賑問下戶。御史大夫杜淹檢校吏部尚書,參議朝政。宇文士及罷。辛未,幽州都督王君廓奔于突厥。

    十月丁酉,以歲饑減膳。

    十一月己未,許子弟年十九以下隨父兄之官所。

    十二月壬午,蕭瑀罷。戊申,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衛將軍劉德裕謀反,伏誅。

    二年正月辛亥,長孫无忌罷。兵部尚書杜如晦檢校侍中,總監東宮兵馬事。癸丑,吐谷渾寇岷州,都督李道彥敗之。丁巳,徙封恪為蜀王,泰越王,祐燕王。庚午,刑部尚書李靖檢校中書令。

    二月戊戌,外官上考者給祿。

    三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壬子,命中書門下五品以上及尚書議決死罪。壬戌,李靖為關內道行軍大總管,以備薛延陀。己巳,遣使巡關內,出金寶贖饑民鬻子者還之。庚午,以旱蝗責躬,大赦。癸酉,雨。

    四月己卯,瘞隋人暴骸。壬寅,朔方人梁洛仁殺梁師都以降。

    六月甲申,詔出使官稟食其家。庚寅,以子治生,賜是日生子者粟。辛卯,辰州刺史裴虔通以弒隋煬帝削爵,流驩州。

    七月戊申,萊州刺史牛方裕、絳州刺史薛世良、廣州長史唐奉義、虎牙郎將高元禮,以宇文化及之黨,皆除名,徙于邊。

    八月甲戌,省冤獄于朝堂。辛丑,立二王後廟,置國官。

    九月壬子,以有年,賜酺三日。

    十月庚辰,杜淹薨。戊子,殺瀛州刺史盧祖尚。

    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南郊。

    十二月壬辰,黃門侍郎王珪守侍中。癸巳,禁五品以上過市。

    三年正月丙午,以旱避正殿。癸丑,官得上下考者,給祿一年。戊午,享于太廟。癸亥,耕藉田。辛未,裴寂罷。

    二月戊寅,房玄齡為尚書左僕射,杜如晦為右僕射,尚書右丞魏徵為祕書監,參預朝政。

    三月己酉,慮囚。

    四月乙亥,太上皇徙居于大安宮。甲午,始御太極殿。戊戌,賜孝義之家粟五斛,八十以上二斛,九十以上三斛,百歲加絹二匹,婦人正月以來產子者粟一斛。

    五月乙丑,周王元方薨。

    六月戊寅,以旱慮囚。己卯,大風拔木。壬午,詔文武官言事。

    八月己巳朔,日有食之。丁亥,李靖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以伐突厥。

    九月丁巳,華州刺史柴紹為勝州道行軍總管,以伐突厥。

    十一月庚申,并州都督李世勣為通漠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任城郡王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幽州都督衛孝節為恒安道行軍總管,營州都督薛萬淑為暢武道行軍總管,以伐突厥。

    十二月癸未,杜如晦罷。

    閏月癸丑,為死兵者立浮屠祠。辛酉,慮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