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本紀第十

    卷十 本紀第十 (第3/3页)

史張鄂叛附于全忠。甲戌,享于太廟。丙子,大赦,改元。武德、貞觀配饗功臣主祭子孫敘進之,介公、酅公後予一子九品正員官。免光化以來畿內逋負。

    五月,李茂貞來朝。

    六月,李克用陷隰、慈二州。

    十月戊戌,朱全忠犯京師。

    十一月己酉,陷同州。壬子,如鳳翔。丁巳,朱全忠陷華州,鎮國軍節度使韓建叛附于全忠。辛酉,兵部侍郎盧光啟權勾當中書事。癸亥,李茂貞及朱全忠戰于武功,敗績。丁卯,盧光啟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機務。戊辰,朱全忠犯鳳翔。辛未,陷邠州,靜難軍節度使李繼徽叛附于全忠。甲戌,崔胤、裴樞罷。

    十二月,鍾傳陷吉州。

    是歲,清海軍節度使徐彥若卒,行軍司馬劉隱自稱留後。武貞軍節度使雷滿卒,其子彥威自稱留後。

    二年正月丁卯,給事中韋貽範為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子,給事中嚴龜為汴、岐和協使。

    二月己亥,盜發簡陵。王建陷利州,昭武軍節度使李繼忠奔于鳳翔。

    三月庚戌,晝晦。癸丑,朱全忠陷汾州。乙卯,浙西大雨雪。戊午,朱全忠陷慈、隰二州。丁卯,李克用陷汾、慈、隰三州。

    四月,盧光啟罷。丙申,溫州刺史朱褒卒,其兄敖自稱刺史。楊行密陷昇州。

    五月丙午,李茂貞及朱全忠戰于武功,敗績。庚午,韋貽範罷。

    六月丙子,中書舍人蘇檢為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戌,朱全忠陷鳳州。

    七月甲辰,陷成州。乙巳,陷隴州。

    八月己亥,韋貽範起復。辛丑,王建陷興元,山南西道節度使王萬弘叛附于建。

    九月戊申,李茂貞及朱全忠戰于槐林,敗績。武定軍節度使拓拔思恭叛附于王建。

    十月癸酉,楊行密為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及湖南節度使馬殷討朱全忠。王建陷興州。

    十一月癸卯,保大軍節度使李茂勳以兵援鳳翔。丙辰,韋貽範薨。

    十二月癸巳,溫州將丁章逐其刺史朱敖。己亥,朱全忠陷鄜州,保大軍節度使李茂勳叛附于全忠。

    是歲,盧光稠陷韶州。岳州刺史鄧進思卒,其弟進忠自稱刺史。

    三年正月丙午,平盧軍節度使王師範取兗州。戊申,殺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韓全誨張彥弘、內樞密使袁易簡周敬容。辛亥,翰林學士姚洎為汴、岐和協使。壬子,工部尚書崔胤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甲子,幸朱全忠軍。己巳,至自鳳翔,哭于太廟,大赦。庚午,崔胤及朱全忠殺中官七百餘人。辛未,胤判六軍十二衛事。丁章伏誅。

    二月,雨土。甲戌,貶陸扆為沂王傅,分司東都。丙子,王溥罷。朱全忠殺蘇檢、吏部侍郎盧光啟。戊寅,降京畿、河中鳳翔興德府、同邠鄜三州死罪以下。己卯,輝王祚為諸道兵馬都元帥;庚辰,朱全忠為太尉、中書令,副之。崔胤為司徒。乙未,清海軍節度使裴樞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三月,朱全忠陷青州。楊行密陷密州,刺史劉康乂死之。

    四月己卯,朱全忠判元帥府事。

    五月壬子,荊南節度使成汭及楊行密戰于君山,死之。武貞軍節度使雷彥威之弟彥恭陷江陵。

    六月乙亥,朱全忠陷登州。

    九月,楊行密殺奉國軍節度使朱延壽。辛亥,朱全忠陷棣州,刺史邵播死之;陷密州。戊午,平盧軍節度使王師範叛附于全忠。

    十月,忠義軍將趙匡明陷江陵,自稱留後。王建陷忠、萬、施三州。甲戌,陷夔州。丁丑,平盧軍將劉鄩以兗州叛附于朱全忠。

    十二月,裴贄罷。楊行密陷宣州,寧國軍節度使田頵死之。辛巳,禮部尚書獨孤損為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申,朱全忠殺尚書左僕射致仕張濬。

    天祐元年正月乙巳,崔胤罷。裴樞判左三軍事,獨孤損判右三軍事。兵部尚書崔遠為中書侍郎,翰林學士、右拾遺柳璨為右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己酉,朱全忠殺太子少傅崔胤及京兆尹鄭元規、威遠軍使陳班。戊午,全忠遷唐都于洛陽。

    二月丙寅,日中見北斗。戊寅,次陝州。朱全忠來朝。甲申,封子禎為端王,祁豐王,福和王,禧登王,祜嘉王。

    三月丁未,朱全忠兼判左右神策及六軍諸衛事。

    閏四月壬寅,次穀水。朱全忠來朝。甲辰,至自西都。享于太廟。大風,雨土。乙巳,大赦,改元。

    六月,靜難軍節度使楊崇本會李克用、王建兵以討朱全忠。

    七月乙丑,全忠以兵屯于河中。

    八月壬寅,全忠以左右龍武統軍朱友恭、氏叔琮、樞密使蔣玄暉兵犯宮門;是夕,皇帝崩,年三十八。明年,起居郎蘇楷請更謚「恭靈莊閔」,廟號襄宗。至後唐同光初,復故號謚云。

    昭宣光烈孝皇帝諱祝,昭宗第九子也。母曰皇太后何氏。始封輝王。朱全忠已弒昭宗,矯詔立為皇太子,監軍國事。

    天祐元年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柩前。衢州刺史陳璋、睦州刺史陳詢叛附于楊行密。

    九月庚午,尊皇后為皇太后。

    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癸巳,朱全忠來朝。甲午,全忠殺朱友恭、氏叔琮。

    十一月,全忠陷光州。

    是歲,虔州刺史盧光稠卒,衙將李圖自稱知州事。

    二年正月,盧約陷溫州。楊行密殺平盧軍節度使安仁義。丁丑,盜焚乾陵下宮。

    二月,楊行密陷鄂州,武昌軍節度使杜洪死之。戊戌,朱全忠殺德王裕及棣王祤、虔王禊、遂王禕、景王祕、祁王祺、瓊王祥。己酉,葬聖穆景文孝皇帝于和陵。

    三月甲子,裴樞罷。戊寅,獨孤損罷。禮部侍郎張文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甲申,崔遠罷。吏部侍郎楊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四月乙未,以旱避正殿,減膳。庚子,有彗星出于西北;甲辰,出于北河。辛亥,降京畿死罪以下,給復山陵役者一年。

    五月,王建陷金州,戎昭軍節度使馮行襲奔于均州。

    六月,行襲克金州。楊行密陷婺州,執刺史沈夏。戊子,朱全忠殺裴樞及靜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左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司空致仕裴贄、檢校司空兼太子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

    七月,卜郊。岳州刺史鄧進忠叛附于馬殷。

    九月甲子,朱全忠陷襄州,忠義軍節度使趙匡凝奔于淮南。丙寅,封弟禔為潁王,祐蔡王。朱全忠陷江陵,留後趙匡明奔于成都。乙酉,改卜郊。

    十月丙戌,朱全忠為諸道兵馬元帥。

    十一月庚午,三卜郊。庚辰,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卒,以其子渥為淮南節度副大使、東面諸道行營都統。辛巳,朱全忠為相國,總百揆,封魏王。

    十二月乙未,全忠為天下兵馬元帥,殺蔣玄暉及豐德庫使應頊、尚食使朱建武。癸卯,柳璨為司空。戊申,朱全忠弒皇太后。辛亥,罷郊。癸丑,貶柳璨為登州刺史。甲寅,殺璨及太常卿張廷範。

    三年正月壬戌,淮南將王茂章以宣、歙二州叛附于錢鏐。

    二月,楊渥陷岳州。癸巳,王建陷歸州。

    四月癸未朔,日有食之。鎮南軍節度使鍾傳卒,其子匡時自稱留後。

    六月,錢鏐陷衢、睦二州,刺史陳璋、陳詢奔于淮南。

    七月,楊渥陷饒州。

    八月癸未,朱全忠陷相州。

    九月,楊渥陷洪州,執鍾匡時。乙亥,匡國軍節度使劉知俊陷坊州,執刺史劉彥暉。

    十月辛巳,楊崇本會鳳翔、涇原、鄜延、秦隴兵以討朱全忠,戰于美原,敗績。

    十一月,忠國軍節度使高彥卒,其子澧自稱留後。

    閏十二月戊辰,李克用陷潞州,昭義軍節度使丁會叛附于克用。乙亥,震電,雨雪。

    四年三月,劉守光囚其父仁恭,自稱幽州盧龍軍節度使。

    四月戊午,錢鏐陷溫州。甲子,皇帝遜于位,徙于曹州,號濟陰王。梁開平二年二月遇弒,年十七,謚曰哀帝。後唐明宗追謚昭宣光烈孝皇帝,陵曰溫陵。

    贊曰:自古亡國,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禍亂之來有漸積,及其大勢已去,適丁斯時,故雖有智勇,有不能為者矣,可謂真不幸也,昭宗是已。昭宗為人明雋,初亦有志於興復,而外患已成,內無賢佐,頗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亂。自唐之亡也,其遺毒餘酷,更五代五十餘年,至於天下分裂,大壞極亂而後止。跡其禍亂,其漸積豈一朝一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