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下 本紀第十九下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卷十九下 本紀第十九下 (第1/3页)

    僖宗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諱儇,懿宗第五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咸通三年五月八日生於東內。初封普王,名儼。十四年七月,懿宗大漸。其月十八日,制曰:「朕守大器之重,居兆人之上,日慎一日,如履如臨。旰昃勞懷,寢興思理,涉道猶淺,導化未孚。而攝養乖方,寒暑成癘,實有慮於闕政,且無暇於怡神。恙未少瘳,日加寖劇,萬務凡總,須有主張。考思舊章,謀于卿士,思闡鴻業,式建皇儲。第五男普王儼改名儇,孝敬溫恭,寬和博厚,日新令德,天假英姿,言皆中規,動必由禮。俾崇邦本,允恊人心,宜立為皇太子,權勾當軍國政事。咨爾中外卿士,洎于腹心之臣,敬保予胤,輔成予志,各竭乃心,以安黎庶。布告中外,知朕意焉。」是日,懿宗崩。二十日,即皇帝位于柩前,時年十二。左軍中尉劉行深、右軍中尉韓文約居中執政,並封國公。

    八月,皇帝釋服。冊聖母王氏為皇太后。河南大水,自七月雨不止,至釋服後方霽。

    九月,守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韋保衡貶賀州刺史。以岳州刺史于琮為太子少傅,緣琮貶逐者並放還。循州司戶崔沆復為中書舍人,前戶部侍郎、知制誥、翰林學士承旨鄭畋為左散騎常侍,前兵部侍郎、知制誥、翰林學士張裼為太子賔客,前諫議大夫高湘復為諫議大夫,前宣歙觀察使楊嚴復為給事中。

    十月,左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劉鄴檢校左僕射、同平章事,兼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淮南節度觀察副大使、知節度事。

    十一月,以光祿大夫、守太子少傅、駙馬都尉于琮檢校尚書左僕射,兼襄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山南東道節度觀察等使。

    十二月,雷震。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刑部尚書杜慆就加兵部尚書。

    乾符元年春正月辛酉朔。乙丑,左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蕭倣兼右僕射。門下侍郎、吏部尚書、平章事王鐸檢校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兼汴州刺史,充宣武軍節度、宋亳觀察等使。

    二月,葬懿宗于簡陵。

    三月,以河東節度使、檢校尚書右僕射崔彥昭為尚書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等使。以銀青光祿大夫、京兆尹、上柱國、岐山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竇澣檢校戶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御史大夫,充河東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以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同平章事趙隱檢校吏部尚書、潤州刺史、浙江西道都團練觀察等使。

    四月,崔彥昭本官同平章事,領使如故。以前淮南節度使李蔚為吏部尚書。以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右僕射、兼鄆州刺史高駢檢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劒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以右散騎常侍韋荷為吏部侍郎。前同州刺史崔璞為右散騎常侍。右領軍衛上將軍渾僖檢校吏部尚書、左千牛衛上將軍。以侍御史盧胤征為司封員外郎,判戶部案。

    五月,以吏部侍郎鄭畋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戶部侍郎、知制誥、翰林學士、賜紫金魚袋盧攜本官同平章事。太子右庶子李嶧為太僕卿,侍御史裴渥為起居郎。以嶺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刑部尚書鄭從讜為刑部尚書,以吏部侍郎韋荷檢校禮部尚書、廣州刺史、嶺南東道節度使。

    七月,以禮部侍郎裴瓚為檢校左散騎常侍、潭州刺史、御史大夫、湖南觀察使;故湖南觀察使李庾贈禮部尚書。

    十月,以中書舍人崔沆為中書侍郎,右諫議大夫崔胤為給事中。

    十一月丙戌朔。庚寅,上有事於宗廟,禮畢,御丹鳳門,大赦,改元為乾符。宰相蕭倣兼司空、弘文館大學士、太清宮使,兵部侍郎崔彥昭為中書侍郎,兵部侍郎鄭畋為集賢殿大學士。以宣慰沙陀六州部落、檢校兵部尚書李鈞為靈武節度,制曰:「朕以沙陀驍勇,重累戰功,六州蕃、渾,沐浴王化。念其出於猜貳,互有傷殘,而克璋報仇,其意未已。被我君臨之德,軫吾子育之心,爰擇良能,俾之宣撫。惟爾先正,嘗鎮北門,待國昌以雄傑之才,置國昌於濟活之地。旣藉奕葉之舊,又懷任土之觀。是用付以封疆,委之軍旅,必集王事,無墜家聲。」初鈞父業鎮太原,能安集代北部落。時李國昌父子據大同、振武,吐渾、契苾、幽州諸道之軍攻之不利,故假鈞靈武節鉞,率師招諭之。以長安令李壁為諫議大夫,以吏部員外郎徐彥若為長安令。兵部郎中盧鄯為楚州刺史。

    十二月,党項、迴鶻寇邊。以左司郎中崔原為兵部郎中,江州刺史李可仁為右司郎中。權知工部尚書牛蔚為禮部尚書,太子賔客于浱為工部尚書。是冬,南詔蠻寇蜀,詔河西、河東、山南西道、東川徵兵赴援。西川節度使高駢奏:「奉勑抽發長武、鄜州、河東等道兵士赴劒南行營者。伏以西川新軍舊軍差到已衆,況蠻蜑小醜,必可枝梧。今以道路崎嶇,館驛窮困,更有軍頓,立見流移,所謂望一處完全而百處俱破。且兵不在衆而在於和,其左右神策長武鎮、鄜州、河東所抽甲馬兵士,人數不少,況備辦軍食,費損尤多。又緣三道藩鎮,盡扼羌戎,邊鄙未寧,望不差發。如已在道路,並請降勑勒迴。」詔荅曰:「蠻蜑如尚憑凌,固須倍兵禦敵;若已奔退,即要併力追擒。方藉北軍,助平南寇,其三處兵士,宜委高駢候到蜀日分布驅使。具務多多之辦,寧亂整整之師。其河東一千二百人,令竇澣不要差發。」時駢扞蠻已退,長武兵士竟至蜀而還,議者惜其勞費而虛邀出入之賞也。右軍中尉韓文約以疾乞休致,從之。

    二年春正月乙酉朔。己丑,宰相崔彥昭率文武百僚上尊號,上御正殿受冊。以知內樞密田令孜為右軍中尉。南蠻驃信遣使乞盟,許之。以鳳州刺史郭弘業為左金吾衛將軍。庫部郎中韋岫為泗州刺史,都官員外郎李頻為建州刺史。

    二月,以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王凝為秘書監,以所補吏職罪也。以吏部侍郎裴坦為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以翰林學士崔澹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徐仁嗣為司封郎中,學士如故。以容管經略招討使高秦檢校戶部尚書,太府卿李嶧為宗正卿,湖州刺史張搏為廬州刺史,庫部員外郎楊堪為吏部員外郎。

    三月,以右補闕鄭勤為起居郎,度支推官牛徽為右補闕。以戶部郎中崔彥融為長安令,都官郎中楊知退為戶部郎中。左司員外郎唐嶠為刑部郎中,刑部員外郎畢紹顏為左司員外郎,侍御史鄭頊為刑部員外郎。

    四月,海賊王郢攻剽浙西郡邑。以殿中侍御史李燭為禮部員外郎。以太子賔客張裼為吏部侍郎。前淮南節度使李蔚為太常卿,成德軍節度使王景崇加開府儀同三司。秘書監蕭峴為國子祭酒。汝州刺史崔彥沖為太子賔客分司。新除吏部侍郎張裼為京兆尹。東川點檢兵馬使吳行魯可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兵部尚書,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劒南東川節度等使。以東川節度使、檢校戶部尚書崔充為河南尹;河南尹李晦檢校左散騎常侍,兼福州刺史、福建都團練觀察使。以鳳翔隴西節度使、檢校司徒、同平章事、上柱國、涼國公、食邑三千戶令狐綯進封趙國公。

    五月,濮州賊首王仙芝聚於長垣縣,其衆三千,剽掠閭井,進陷濮州,俘丁壯萬人。鄆州節度使李種出兵擊之,為賊所敗。以殿中少監薛璫為衛州刺史,國子司業裴拙為洋州刺史,中書舍人崔沆為禮部侍郎,兵部郎中裴虔餘為太常少卿。

    六月,以司勳員外郎薛邁為兵部郎中,戶部員外郎鄭就為司勳員外郎,倉部員外郎鄭綮為戶部員外郎,主客員外郎王鐐為倉部員外郎。

    秋七月,以大理卿蔡行為豐州刺史、天德軍都防禦使,大理卿張彥遠為大理卿。以京兆尹張裼檢校戶部尚書,兼鄆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天平軍節度、鄆曹濮觀察等使。以左司勳員外郎杜貞符為都官郎中,吏部員外郎牛循為金州刺史,司封員外郎盧胤征為吏部員外郎。

    十月,以秘書少監李貺為諫議大夫。以前大同軍及雲朔都防禦營田供軍等使李璫檢校左散騎常侍、豐州刺史,充天德軍豐州西城中城都防禦使、本管押蕃落等使。以考功員外郎趙蘊為吏部員外郎,戶部員外郎盧莊為起居員外郎,禮部員外郎蕭遘為考功員外郎。

    十一月,以起居郎劉崇龜為禮部員外郎,殿中侍御史孔綸為戶部員外郎。是月,雷震電。左僕射王鐸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復輔政。

    三年春正月己卯朔,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蕭倣以病求免,罷為太子太傅。浙西奏誅王郢徒黨。以左金吾衛大將軍、右街使齊克讓檢校兵部尚書,兼兗沂海等州節度使。

    三月,以吏部尚書歸仁晦、吏部侍郎孔晦、吏部侍郎崔蕘試宏詞選人,考功郎中崔庾、考功員外郎周仁舉為考官。以太常卿李蔚本官同平章事。奉天鎮上言金龍晝見,自河升天。門下侍郎崔彥昭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鄭畋監修國史。以右武衛大將軍墨沖謙為左金吾衛大將軍,以黎州刺史杜岡為雅州刺史。

    五月,以江西觀察使獨孤雲為太子少傅,金州刺史束鄉勵為嘉州刺史。

    六月,勑福建觀察使李播、荊州刺史楊權古、蔚州刺史王龜範、璧州刺史張贄、濮州刺史韋浦、施州刺史婁傅會、邢州刺史王回、撫州刺史崔理、黃州刺史計信卿等:「刺史親人之官,苟不諳詳,豈宜除授。比為朕養百姓,非獨榮爾一身,每念疲羸,實所傷歎。李播等九人授官之時,衆詞不同;王回等三人到郡無政,惟務貪求。實污方州,並宜停任。」以檢校右散騎常侍、衛尉卿李鐸為太府卿,以涼王傅分司裴思謙為衛尉卿,撫王府長史劉允章涼王傅。主客郎中崔福為汾州刺史,荊南節度副使王慥為主客郎中。六月,以門下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判度支崔彥昭兼左僕射,中書侍郎鄭畋兼門下侍郎,太常卿、平章事李蔚為中書侍郎。以歙州刺史蕭騫為右司員外郎,右司員外郎崔潼為歙州刺史。

    七月,草賊王仙芝寇掠河南十五州,其衆數萬。是月,賊逼潁、許,攻汝州,下之,虜刺史王鐐。刑部侍郎劉承雍在郡,為賊所害。賊遂南攻唐、鄧、安、黃等州。時關東諸州府兵不能討賊,但守城而已。以戶部郎中李節為駕部郎中,金部郎中王慥為戶部郎中,主客郎中鄭諴為金部郎中,金部員外郎張譙為主客郎中,屯田員外郎竇珝為金部員外郎,京兆司錄趙曄為屯田員外郎。工部侍郎崔朗為同州刺史,左軍擗仗使、左監門衛上將軍西門思恭為右威衛上將軍。以右諫議大夫、知制誥魏簹為中書舍人。

    九月,以右丞崔蕘權知吏部侍郎,禮部侍郎崔沆為尚書右丞,中書舍人高湘權知禮部侍郎,京兆尹楊知至為工部侍郎。兵部尚書、兼太常卿李璫檢校尚書右僕射、太常;衛尉卿蕭寬為鴻臚卿,充閑廄使。以宰相崔彥昭男保謙為秘書省校書郎。右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崔彥昭加特進;門下侍郎、禮部尚書、平章事鄭畋可特進。太中大夫、平章事盧攜可銀青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平章事李蔚可金紫光祿大夫。以太府卿李嶧檢校工部尚書、滑州刺史、御史大夫,充義成軍節度、鄭滑潁觀察處置等使。雅州自六月地震至七月未止,壓傷人頗衆。詔河南藩鎮舉兵討賊。以刑部郎中李磎為戶部郎中,分司東都;戶部郎中鄭諴為刑部郎中。戶部郎中、知制誥、翰林學士王徽為中書舍人,戶部員外郎、翰林學士蕭遘為戶部郎中,學士並如故。諫議大夫趙蒙為給事中,商州刺史張同為諫議大夫。

    十一月,以司門員外郎鄭蕘為池州刺史、水部員外郎樊充為工部員外郎,汴宋度支使杜孺休為水部員外郎。太常少卿崔渾貶康州刺史,揚州左司馬鄭祥為澧州刺史,度支分巡院使李仲章為建州刺史。

    十二月,以右金吾衛將軍張簡會為左金吾大將軍,充右街使;右龍武將軍李弢為右金吾將軍。前陝西虢觀察使陸墉為太子賔客。

    四年春正月癸酉朔。丁丑,降制赦天下繫囚及徒流人放還。以諫議大夫李湯為給事中,以兵部郎中崔厚為諫議大夫。大理少卿王承顏為鹽州剌史,明州刺史殷僧辯為大理卿。以吏部尚書鄭從讜、吏部侍郎孔晦、吏部侍郎崔蕘考宏詞選人。

    三月,以開府、行內侍監致仕劉行深為內侍省觀軍容、守內侍監致仕。以判鹽鐵案、檢校考功郎中鄭溵為司封員外郎,充轉運判官。兵部員外郎裴渥為蘄州刺史,職方員外郎盧澄為兵部員外郎。以草賊大寇河南、山南,詔曰:

    亂常干紀,天地所不容;伐罪弔人,帝王之大典。歷觀往代,徧數前朝,其有怙衆稱兵,憑凶構孽,或疑迷於郡縣,或殘害於生靈。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旋則鳥焚魚爛,無非破敗而終。蓋以逆順相懸,幽明共怒。近者龐勛拒命,王郢挻災,結聚至多,猖狂頗甚,尋則身膏原野,家受誅夷。亦有方從叛亂,能自徊翔,移吉凶於反掌之間,變禍福於立談之際。則諸葛爽今為刺史,朱實見存將軍,弘霸郎受職於禁營,宋再雄策名於淮海,莫不身名光顯,家族輝榮。近準諸道奏報,草賊稍多,江西、淮南,宋、亳、曹、潁,或攻郡縣,或掠鄉村,雖命兵師,且令招撫。朕以寬弘為理,慈愍居心,每念蒼生,皆同赤子。恨不能均其衣食,令致荒饑,寧忍迫以鋒鋩,斷其身首。如王仙芝及諸賊頭領能洗心悔過,散卒休兵,所在州府投降,便令具名聞奏,朝廷當議獎升。如諸賊頑傲不悛,凶強自恃,即宜令諸道兵師掎角誅剪。若諸軍全捕得一火草賊數至三百人已上者,超授將軍,賞錢一千貫。如鄉村有幹勇才略,而能率合義徒,驅除草寇者,本處以聞,亦與重賞。如鄭鎰、湯群之輩,已為刺吏,朝廷故不食言。勑到,宜令諸道明行宣諭,令知朕意。

    青州節度使宋威上表:「請步騎五千,特為一使,兼率本道兵士,所在討賊,必立微功以酬聖獎。」優詔嘉之,乃授威諸道招討草賊使,仍給禁兵三千,甲馬五百匹。仍諭河南方鎮曰:「王仙芝本為鹽賊,自號草軍,南至壽、廬,北經曹、宋。半年燒劫,僅十五州;兩火轉鬬,踰七千衆。諸道發遣將士,同共討除,日月漸深,煙塵未息。蓋以遞相觀望,虛費糇糧,州縣罄於供承,鄉村泣於侵暴。今平盧軍節度使宋威深憤萑蒲,請行誅討。朕以威前時蜀部,破南詔之全軍;比歲徐州,摧龐勛之大陣。官階甚貴,可以統諸道之都頭;驍勇素彰,足以破伏戎之草寇。今已授指揮諸道兵馬招討草賊使,候宋威到本道日,供給犒設,並取上供錢支給。仍命指揮都頭,凡攻討進退,取宋威處分。」時賊渠王仙芝、尚君長在安州,宋威自青州與副使曹全晸進軍攻討,所在破賊。是月,冤朐賊黃巢聚萬人攻鄆州,陷之,逐節度使薛崇。

    五月,幽州節度使李茂勳上表乞致仕,以其男可舉權知兵馬事。制以壽王傑為開府儀同三司、幽州經略盧龍等軍節度觀察押奚契丹等使;以幽州節度副使、權知兵馬事李可舉檢校左散騎常侍、幽州大都督府左司馬,充幽州兵馬留後。制以幽州盧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李茂勳守尚書左僕射致仕。以前綿州刺史皇甫鏞為秘書少監,以陳州刺史許珂為睦州刺史,以右衛將軍程可復為左衛大將軍。黃巢賊陷沂州。

    六月,以宣歙觀察使高駢檢校司空,兼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蘇常杭潤觀察處置、江淮鹽鐵轉運、江西招討等使。以汝州防禦使李鈞檢校尚書右僕射、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昭義軍節度、潞邢洺磁觀察等使。幽州留後李可舉請以本軍討沙陀三部落,從之。

    七月,黃巢自沂、海,其徒數萬,趨潁、蔡,入查牙山,遂與王仙芝合。

    八月,賊陷隨州,執刺史崔休徵。群賊屯於白洑。是月,江州賊首柳彥璋聚徒陷江州,殺刺史陶祥。

    九月,以中書舍人崔澹權知貢舉。沙陀大寇雲、朔。

    十月,詔昭義節度李鈞、幽州李可舉、吐渾赫連鐸白義誠、沙陀安慶薛葛部落合兵討李國昌父子於蔚州。

    十一月,賊王仙芝率衆渡漢,攻江陵,節度使楊知溫嬰城拒守。知溫本非禦侮之才,城無宿備,賊急攻之。

    十二月,賊陷江陵之郛,知溫窮蹙,求援於襄陽,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福悉其師援之。時沙陀軍五百騎在襄陽,軍次荊門,騎軍擊賊,敗之。賊盡焚荊南郛郭而去。

    五年春正月丁酉朔,沙陀首領李盡忠陷遮虜軍。太原節度使竇澣遣都押衙康傳圭率河東土團二千人屯代州,將發,求賞呼譟,殺馬步軍使鄧虔。竇澣自入軍中安慰,仍借率富戶錢五萬貫以賞之。朝廷以澣非禦侮才,以前昭義節度使曹翔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又以左散騎常侍支謨為河東節度副使。

    二月,王仙芝餘黨攻江西,招討使宋威出軍屢敗之,仍宣詔書諭仙芝。仙芝致書於威,求節鉞,威偽許之。仙芝令其大將尚君長、蔡溫玉奉表入朝,威乃斬君長、溫玉以徇。仙芝怒,急攻洪州,陷其郛。宋威赴援,與賊戰,大敗之,殺仙芝,傳首京師。尚君長弟尚讓為黃巢黨,以兄遇害,乃大驅河南、山南之民,其衆十萬,大掠淮南,其鋒甚銳。侍中、晉國公王鐸請自督衆討賊,天子以宋威失策殺君長,乃以王鐸檢校司徒、兼侍中、門下侍郎、江陵尹、荊南節度使,充諸道兵馬都統。

    三月,王鐸奏兗州節度使李係為統府左司馬,兼潭州刺史,充湖南都團練觀察使。黃巢之衆再攻江西,陷虔、吉、饒、信等州,自宣州渡江,由浙東欲趨福建,以無舟船,乃開山洞五百里,由陸趨建州,遂陷閩中諸州。以吏部尚書鄭從讜、吏部侍郎崔沆考宏詞選人。

    七月,滑州、忠武、昭義諸道之師會于太原,大同軍副使支謨為前鋒,先趨行營。

    八月,沙陀陷岢嵐軍,曹翔自率軍赴忻州。翔至軍,中風而卒,諸軍皆退。太原大懼,閉城門,昭義兵士為亂,劫坊市。

    九月,門下侍郎、吏部尚書、平章事李蔚檢校尚書左僕射,充東都留守;以吏部尚書鄭從讜本官同平章事。

    十月,司空、平章事崔彥昭罷為太子太傅。

    十一月,制以河東宣慰使、權知代北行營招討崔季康檢校戶部尚書,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東節度、代北行營招討使,沙陀攻石州,崔季康救之。

    十二月,季康與北面行營招討使李鈞,與沙陀李克用戰于岢嵐軍之洪谷,王師大敗,鈞中流矢而卒。戊戌,至代州,昭義軍亂,為代州百姓所殺殆盡。以中書舍人張讀權知禮部貢舉。

    六年春正月辛卯朔,河東節度使崔季康自靜樂縣收合餘衆迴軍,軍亂,殺孔目官石裕。季康委衆遁歸行營,衙將張鍇、郭朏率其衆歸太原,兵士鼓譟,攻東陽門,入使衙,季康父子皆被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