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史记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第2/3页)

自历元时起,一年十二个月后,每个朔望月为二十九又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日,积日数为三百五十四又九百四十分之三百四十八,日数以六十余弃之,得余数五十四,这就是大余五十四、小余三百四十八的来历。

    大余五,小余八;〔1〕【注释】〔1〕“大余五,小余八”,一回归年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日数以六十除弃之,得五又四分之一日。取气日法(节气日余的分母)为三十二,四分之一日余为八分,故有大余五,小余八。以下仿此。

    端蒙单阏二年。〔1〕【注释】〔1〕“端蒙单阏二年”,乙卯岁。“端蒙”为乙,《尔雅》作“旃蒙”。

    闰十三;〔1〕【注释】〔1〕“闰十三”,一平年十二个月积三百五十四又九百四十分之三百四十八日,一回归年经十二月后,尚余十日又九百四十分之八百二十七日,经三个平年之后,岁余达三十二日有余,积满一月,故于此年置闰。四分历以十九年为一章,在十九年中共积满七个闰月。

    大余四十八,小余六百九十六;大余十,小余十六;游兆执徐三年。〔1〕【注释】〔1〕“游兆执徐三年”,丙辰岁。”游兆”为丙,《尔雅》作“柔兆”。

    十二;大余十二,小余六百三;大余十五,小余二十四;强梧大荒落四年。〔1〕【注释】〔1〕“强梧大荒落四年”,丁巳岁。“强梧”为丁,《尔雅》作“强圉”。

    十二;大余七,小余十一;大余二十一,无小余;徒维敦牂天汉元年。〔1〕【注释】〔1〕“徒维敦牂天汉元年”,戊午岁。“徒维”为戌,《尔雅》作“著雍”。

    闰十三;大余一,小余三百五十九;大余二十六,小余八;祝犁协洽二年。〔1〕【注释】〔1〕“祝犁协洽二年”,己未岁。“祝犁”为己,《尔雅》作“屠维”。

    十二;大余二十五,小余二百六十六;大余三十一,小余十六;商横涒滩三年。〔1〕【注释】〔1〕“商横涒滩三年”,庚申岁。“商横”为庚,《尔雅》作“上章”。

    十二;大余十九,小余六百一十四;大余三十六,小余二十四;昭阳作鄂四年。〔1〕【注释】〔1〕“昭阳作鄂四年”,辛酉岁。“昭阳”为辛,《尔雅》作“重光”。

    闰十三;大余十四,小余二十二;大余四十二,无小余;横艾淹茂太始元年。〔1〕【注释】〔1〕“横艾淹茂太始元年”,壬戌岁。“横艾”为壬,《尔雅》作“玄黓”。据《索隐》所说,自太始、征和以下至篇末,其年次皆褚先生所续。

    十二;大余三十七,小余八百六十九;大余四十七,小余八;尚章大渊献二年。〔1〕【注释】〔1〕“尚章大渊献二年”,癸亥岁。“尚章”为癸,《尔雅》作“昭阳”。

    闰十三;大余三十二,小余二百七十七;大余五十二,小余一十六;焉逢困敦三年。〔1〕【注释】〔1〕“焉逢困敦三年”,甲子岁。

    十二;大余五十六,小余一百八十四;大余五十七,小余二十四;端蒙赤奋若四年。〔1〕【注释】〔1〕“端蒙赤奋若四年”,乙丑岁。

    十二;大余五十,小余五百三十二;大余三,无小余;游兆摄提格征和元年。

    闰十三;大余四十四,小余八百八十;大余八,小余八;强梧单阏二年。

    十二;大余八,小余七百八十七;大余十三,小余十六;徒维执徐三年。十二;大余三,小余一百九十五;大余十八,小余二十四;祝犁大荒落四年。

    闰十三;大余五十七,小余五百四十三;大余二十四,无小余;商横敦牂后元元年。

    十二;大余二十一,小余四百五十;大余二十九,小余八;昭阳汁洽二年。闰十三;大余十五,小余七百九十八;大余三十四,小余十六;横艾涒滩始元元年。正西;十二;大余三十九,小余七百五;大余三十九,小余二十四;尚章作噩二年。

    十二;大余三十四,小余一百一十三;大余四十五,无小余;焉逢淹茂三年。

    闰十三;大余二十八,小余四百六十一;大余五十,小余八;端蒙大渊献四年。

    十二;大余五十二,小余三百六十八;大余五十五,小余十六;游兆困敦五年。十二;大余四十六,小余七百一十六;无大余,小余二十四;强梧赤奋若六年。

    闰十三。

    大余四十一,小余一百二十四;大余六,无小余;徒维摄提格元凤元年。

    十二;大余五,小余三十一;大余十一,小余八;祝犁单阏二年。

    十二;大余五十九,小余三百七十九;大余十六,小余十六;商横执徐三年。

    闰十三;大余五十三,小余七百二十七;大余二十一,小余二十四;昭阳大荒落四年。

    十二;大余十七,小余六百三十四;大余二十七,无小余;横艾敦牂五年。

    闰十三;大余十二,小余四十二;大余三十二,小余八;尚章汁洽六年。

    十二;大余三十五,小余八百八十九;大余三十七,小余十六;焉逢涒滩元平元年。

    十二;大余三十,小余二百九十七;大余四十二,小余二十四;端蒙作噩本始元年。

    闰十三;大余二十四,小余六百四十五;大余四十八,无小余;游兆阉茂二年。

    十二;大余四十八,小余五百五十二;大余五十三,小余八;强梧大渊献三年。

    十二;大余四十二,小余九百;大余五十八,小余十六;徒维困敦四年。

    闰十三;大余三十七,小余三百八;大余三,小余二十四;祝犁赤奋若地节元年。

    十二;大余一,小余二百一十五;大余九,无小余;商横摄提格二年。

    闰十三;大余五十五,小余五百六十三;大余十四,小余八;昭阳单阏三年。

    正南;十二;大余十九,小余四百七十;大余十九,小余十六;横艾执徐四年。

    大余十三,小余八百一十八;大余二十四,小余二十四;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

    闰十三;大余八,小余二百二十六;大余三十,无小余;焉逢敦牂二年。

    十二;大余三十二,小余一百三十三;大余三十五,小余八;端蒙协洽三年。

    十二;大余二十六,小余四百八十一;大余四十,小余十六;游兆涒滩四年。

    闰十三;大余二十,小余八百二十九;大余四十五,小余二十四;强梧作噩神雀元年。

    十二;大余四十四,小余七百三十六;大余五十一,无小余;徒维淹茂二年。

    十二;大余三十九,小余一百四十四;大余五十六,小余八;祝犁大渊献三年。

    闰十三;大余三十三,小余四百九十二;大余一,小余十六;商横困敦四年。

    大余五十七,小余三百九十九;大余六,小余二十四;昭阳赤奋若五凤元年。

    闰十三;大余五十一,小余七百四十七;大余十二,无小余;横艾摄提格二年。

    大余十五,小余六百五十四;大余十七,小余八;尚章单瘀三年。

    十二;大余十,小余六十二;大余二十二,小余十六;焉逢执徐四年。

    闰十三;大余四,小余四百一十;大余二十七,小余二十四;端蒙大荒落甘露元年。

    大余二十八,小余三百一十七;大余三十三,无小余;游兆敦牂二年。

    十二;大余二十二,小余六百六十五;大余三十八,小余八;强梧协洽三年。

    闰十三;大余十七,小余七十三;大余四十三,小余十六;徒维涒滩四年。

    十二;大余四十,小余九百二十;大余四十八,小余二十四;祝犁作噩黄龙元年。

    闰十三;大余三十五,小余三百二十八;大余五十四,无小余;商横淹茂初元元年。

    正东;十二;大余五十九,小余二百三十五;大余五十九,小余八;昭阳大渊献二年。

    十二;大余五十三,小余五百八十三;大余四,小余十六;横艾困敦三年。

    闰十三;大余四十七,小余九百三十一;大余九,小余二十四;尚章赤奋若四年。

    十二;大余十一,小余八百三十八;大余十五,无小余;焉逢摄提格五年。

    十二;大余六,小余二百四十六;大余二十,小余八;端蒙单阏永光元年。

    闰十三;无大余,小余五百九十四;大余二十五,小余十六;游兆执徐二年。

    大余二十四,小余五百一;大余三十,小余二十四;强梧大荒落三年。

    十二;大余十八,小余八百四十九;大余三十六,无小余;徒维敦牂四年。

    闰十三;大余十三,小余二百五十七;大余四十一,小余八;祝犁协洽五年。

    大余三十七,小余一百六十四;大余四十六,小余十六;商横涒滩建昭元年。

    闰十三;大余三十一,小余五百一十二;大余五十一,小余二十四;昭阳作噩二年。

    十二;大余五十五,小余四百一十九;大余五十七,无小余;横艾阉茂三年。

    十二;大余四十九,小余七百六十七;大余二,小余八;尚章大渊献四年。

    闰十三;大余四十四,小余一百七十五;大余七,小余十六;焉逢困敦五年。

    十二;大余八,小余八十二;大余十二,小余二十四;端蒙赤奋若竟宁元年。

    十二;大余二,小余四百三十;大余十八,无小余;游兆摄提格建始元年。

    闰十三;大余五十六,小余七百七十八;大余二十三,小余八;强梧单阏二年。

    十二;大余二十,小余六百八十五;大余二十八,小余十六;徒维执徐三年。

    闰十三;大余十五,小余九十三;大余三十三,小余二十四;祝犁大荒落四年。〔1〕【注释】〔1〕“祝犁大荒落四年”,四分历以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这个历表共七十六年,恰为一蔀之数。经一蔀,季节合朔时刻都回到原处,即回到冬至朔旦夜半。

    右历书:大余者,日也。小余者,月也。〔1〕端蒙者,年名也。支:丑名赤奋若,寅名摄提格。干:丙名游兆。正北,冬至加子时;正西,加酉时;正南,加午时;正东,加卯时。

    【注释】〔1〕“小余者,月也”,当是“小余者,日之余分也”之误。

    译文 在远古的时候,历法的正月设在孟春。这个时候,冰融解了,蛰居的动物也开始活动,各种植物都竞相生长,子规鸟也先叫了起来。万物的生长一岁循环一次,从春天开始,顺着四季生长,尽于冬季。以鸡叫三遍天明时,作为一天的开始;一年从孟春正月起,经过十二个月的节气,终于丑月。日月交替的运动,形成明暗的变化。明相当于孟,就是长的意思;幽相当于幼,就是小的意思。幽明就相当于雌雄,代表月与日。雌雄的交替变化,便成年月的更迭。每天太阳隐没在西方,第二天又出现于西方;每个月底时,月亮隐没于东方,第二个月开始时,又出现于西方。如果上不合天时,下不顺民情,那么任何政治措施都容易败坏而难以成功。

    随着时代的改变,王天下的人改换了姓名,接受天命而治理百姓,初始时必须要慎重,接位后要改正朔,易服色,推定正确的天运的初始时刻,以顺承上天的意志。

    太史公评论说:神农以前已经太久远了,从黄帝开始,考察星象,制定历法,建立起五行的运行,阴阳消长的变化,设立闰余以调整季节,于是有天地神和物类的官,称为五官。五官各自职掌自己的秩序,所以不相混乱。以致于人民能够诚实地事奉神明,神明也有恩赐于人民。人和神所从事的事业不同,敬而不渎。那么神就会赐给人嘉谷,人也以牺牲献给神享用。这样灾祸就不会产生,所求的东西也不至于匮乏。

    到了少皞氏衰微的时候,九黎作乱,破坏了原有的法则,扰乱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以至于二者无法区分,各种灾祸也就接踵而来,人也就无法享尽天年。颛顼受命治理天下的时候,就命令南正重主管有关天的事务,负责祀神;命令火正黎主管有关地的事务,负责理民。使恢复已往正常的秩序,不致互相侵扰。

    后来三苗又学着九黎的样子起来作乱,以至于天地二官也荒废了他们的职事。使闰余安排发生错乱。到帝尧的时候,又找到重黎后代中不忘旧业的人,让他们继续执掌此事,重新设立羲和的官职。这样,时节明白了,历度也正了,于是阴阳调和,风雨也按时到来,兴旺景象降临到人间,社会上也无夭疫发生。帝尧年老时让位给舜,在神庙告戒他说:“观象授时的责任在你的身上了啊!”舜年老时也以次告戒禹。从这点看起来,历法一向是王者所重视的工作。

    夏朝以寅正的正月为正月,殷朝以寅正的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寅正的十一月为正月。三代的正月就是这样依次循环的,一周循环完毕,再从头开始。国王的政策贤明,天下太平,则纪年和月序都有条不紊;如果无道,则诸侯各自为政,以皇权象征的国王所制订的正朔,就无法在诸侯间通行。

    自从幽王、厉王以后,周王室衰微,原本辅佐的卿大夫执掌国政,史官不能精确地记载四时,国君也废弃了每月初一告朔于庙的礼。于是原本为王家服务的懂得天文历算的人及其后代就四处流散,有的在若干夏朝后裔的国家中任职,有的则到远处边陲的夷狄去为他们服务。这样一来,他们察知吉凶之兆的方法就被废弃而得不到行用。周襄王二十六年,也即鲁文公元年,鲁历将闰月置于三月,而《左传》以为不符合礼制。因为古代帝王定历,首先要选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