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史记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第1/3页)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 蒋非非注译 汉兴,接秦之弊,〔1〕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2〕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3〕于是为秦钱重难用,〔4〕更令民铸钱,〔5〕一黄金一斤,〔6〕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7〕物踊腾粜,〔8〕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注释】〔1〕“弊”,衰败,疲困。〔2〕“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3〕“藏盖”,积蓄,储藏。〔4〕“秦钱”,秦用半两钱,重十二铢。〔5〕“更令民铸钱”,令民改铸榆荚钱。〔6〕“一黄金一斤”,一说秦代复用周制,黄金以斤两计算重量。又一说认为秦以一溢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一溢为二十四两。)〔7〕“稽”,贮滞,囤积。〔8〕“踊”,跳。“腾”,上。“踊腾”,说谓乍贱乍贵,或谓物贵价起,如物腾跃而起。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1〕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2〕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3〕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漕转山东粟,〔4〕以给中都官,〔5〕岁不过数十万石。〔6〕【注释】〔1〕“重租税”,汉律,商人倍算(二百四十钱)。〔2〕“市井”,古时称买卖场所,亦指商贾。一说古人未有市,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谓因井为市交易,故曰市井。尹知章认为:“立市必四方,若选井之制。”〔3〕“汤沐邑”,皇帝、贵族等收取赋税的私邑。〔4〕“山东”,地名。秦、汉时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与当时“关东”含义相同,一般专指黄河流域。〔5〕“中都官”,一说指京师各官府,一说指天子之仓府。〔6〕“石”,容量单位。汉有大石、小石。一大石合1.66小石,约合今0.33市石,一小石合今0.2市石。

    至孝文时,荚钱益多,〔1〕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2〕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邓通,〔3〕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

    【注释】〔1〕“荚钱”,一种形如榆荚的小钱,重三铢。〔2〕“吴”,即吴王刘濞,西汉诸侯王。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刘邦之侄。在封国内铸钱、煮盐,招揽亡人,扩充势力。景帝削藩时,他以“清君侧”为名,联合楚、赵等六国发动叛乱。不久兵败,为东越人所杀。事详《史记》、《汉书》本传。〔3〕“邓通”,西汉文帝时官上大夫,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初为黄头郎,后为文帝幸臣,受赐蜀郡严道铜山,许其即山铸钱。邓氏钱遍天下。景帝时免官,后穷困而死。事详《史记》、《汉书》《佞幸传》。

    匈奴数侵盗北边,〔1〕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2〕【注释】〔1〕“匈奴”,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胡族的一支。商、周时称为严允、荤粥(音h&ny)),战国时始称匈奴。以游牧为业。秦曾派蒙恬修长城以拒之。西汉武帝以前,经常侵扰西北、北方边郡。事详《史记》、《汉书》《匈奴传》。〔2〕“大庶长”,爵名,二十等爵制中的一个等级。商鞅变法时制订,汉代继承下来。二十等为:第一级公士,第二级上造,第三级簪袅(又称谋人),第四级不更,第五级大夫,第六级官大夫,第七级公大夫,第八级公乘,第九级五大夫,第十级左庶长,第十一级右庶长,第十二级左更,第十三级中更,第十四级右更,第十五级少上造,第十六级大上造,第十七级驷车庶长,第十八级大庶长,第十九级关内侯,第二十级彻侯(通侯)。

    孝景时,上郡以西旱,〔1〕亦复修卖爵令,〔2〕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3〕得输粟县官以除罪。益造苑马以广用,〔4〕而宫室列观舆马益增修矣。〔5〕【注释】〔1〕“上郡”,汉郡名,辖境约相当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乌审旗等地。〔2〕“卖爵令”,文帝时,晁错上书,建议实行“入粟拜爵,除罪”的办法。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一六八年),下卖爵令。上造价六百石,递增至五大夫价四千石,大庶长价一万二千石。五大夫以上,免除家中一人徭役。〔3〕“徒复作”,徒是被判处徒刑、从事劳役的罪犯,刑期长短不等。复作亦称罚作,乃指轻罪罚作苦工一年者。或谓复作是在官府服役的女徒。也有人释复作为弛刑徒,即犯人免带刑具、不着囚服而服劳役者。〔4〕“苑马”,汉代在西北地区设牧师苑,养马以备军用。〔5〕“舆”,音y*,车子。

    至今上即位数岁,〔1〕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2〕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3〕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4〕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5〕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6〕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注释】〔1〕“今上”,即汉武帝。〔2〕“廪庾”,音l!ny(,廪为米仓,庾为露天积谷处。〔3〕“太仓”,京城中谷仓。大司农属官有太仓令,主藏积谷。〔4〕“字”,亦作“牸”,孳生。“字牝”,怀孕的母马。汉人骑乘重公马,轻贱母马。〔5〕“有土”,指享有封地。〔6〕“僭”,音ji4n,旧称超越封建等级名分的行为。

    自是之后,严助、〔1〕朱买臣等〔2〕招来东瓯,〔3〕事两越,〔4〕江淮之间萧然烦费矣。唐蒙、〔5〕司马相如〔6〕开路西南夷,〔7〕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8〕巴蜀之民罢焉。彭吴贾灭朝鲜,置沧海之郡,〔9〕则燕齐之间靡然发动。〔10〕及王恢设谋马邑,〔11〕匈奴绝和亲,侵扰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行者赍,〔12〕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13〕财赂衰秏而不赡。〔14〕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选举陵迟,〔15〕廉耻相冒,〔16〕武力进用,法严令具。兴利之臣自此始也。

    【注释】〔1〕“严助”,本姓庄,后人避东汉明帝刘庄讳改。西汉会稽吴(今江苏苏州市)人。武帝时为中大夫,建元三年(公元前一三八年),闽越攻东瓯时,曾率兵救东瓯,又出使南越。后迁会稽太守。因与淮南王谋反事有牵连被杀。事详《汉书》本传。〔2〕“朱买臣”,西汉会稽吴人。武帝时初为中大夫,迁会稽太守。曾与韩说等击破东越的叛乱,官至丞相长史,后被杀。事详《汉书》本传。〔3〕“东瓯”,古代民族名。古越族的一支,亦称瓯越。秦汉时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瓯江、灵江流域。武帝初因遭闽越攻击,迁居今江、淮一带。事详《史记·东越传》、《汉书·两粤传》。〔4〕“两越”,古代民族名,指南越和闽越。南越是古代南方越族的一支,也作南粤,大体分布在今广西、广东的南部和贵州的东南部。秦时在这里设置了象、桂林、南海三郡,秦末赵佗建立了南越国。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灭南越国,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等九郡。闽越是古越族的一支,分布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秦时属闽中郡,汉初封无诸为闽越王。武帝元鼎六年秋,无诸弟东越王余善反,被部将所杀。汉遣军吏将其民迁置江、淮间。事详《史记》《南越传》、《东越传》,《汉书·两粤传》。〔5〕“唐蒙”,西汉人,武帝时番阳(今江西波阳东北)令。上书力主开通夜郎道,被任为中郎将。后开路二千余里,招夜郎侯归汉。汉于夜郎地设犍为郡。〔6〕“司马相如”,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曾作《子虚赋》,为武帝赏识,又作《上林赋》,任为郎。后奉使西南夷,拜为中郎将。事详《史记》、《汉书》本传。〔7〕“西南夷”,古代少数民族名,西夷和南夷的合称。汉时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的西部,云南的东部、中部、西部,四川的西部和西北部及西藏的东部。这些民族分为若干族属,语言、风俗不同,有的从事农业生产,有的过着游牧生活。详见《史记》、《汉书》本传。〔8〕“巴蜀”,古地区名,大约相当于今四川大部。〔9〕“沧海之郡”,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一二八年)东夷■君南闾等内附,汉于其地置沧海郡,辖境约当今朝鲜半岛北部。元朔三年罢废。〔10〕“燕齐”,古地区名,指六国时燕、齐旧地,大致相当今辽宁中部、东部及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11〕“王恢”,西汉燕地人。数为边吏,熟知匈奴事。武帝时为大行(主管接待宾客办理外交的官员),建元六年(公元前一三五年)曾率兵击东越。元光元年(公元前一三四年)上书言击匈奴,以马邑人聂翁壹诱匈奴入塞,汉兵三十余万伏于马邑旁山谷中。后单于发觉回兵,恢以故下狱,自杀。〔12〕“赍”,音j9,谓行人自带衣粮。〔13〕“抏弊”,音w2nb@,“抏”,同“玩”。玩弄作弊,为巧诈以避法令。〔14〕“秏”,即“耗”字。〔15〕“陵迟”,原意为斜平,迤逦渐平状,引申为衰颓。〔16〕“冒”,欺骗。一说“冒”即“媢”字,妒忌。

    其后汉将岁以数万骑出击胡,〔1〕及车骑将军卫青〔2〕取匈奴河南地,〔3〕筑朔方。〔4〕当是时,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5〕散币于邛〔6〕僰〔7〕以集之。数岁道不通,蛮夷因以数攻,吏发兵诛之。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8〕东至沧海之郡,人徒之费拟于南夷。又兴十万余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辽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益虚。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终身复,为郎增秩,及入羊为郎,始于此。

    【注释】〔1〕“胡”,泛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匈奴。〔2〕“卫青”,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武帝皇后卫子夫弟,为大将军,封长平侯。元朔二年(公元前一二七年)率兵出云中以西,击匈奴楼烦、白羊王,取河南地,汉设朔方郡。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将五万骑出定襄,追至寘颜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南面的一脉)赵信城而还。是后匈奴远遁,幕南无王庭。卫青一生七次大出击匈奴,为解除匈奴对边郡的威胁作出了贡献。事详《史记》、《汉书》本传。〔3〕“河南地”,古地区名,今内蒙古黄河以南之地。〔4〕“朔方”,西汉郡名,元朔二年(公元前一二七年)置,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河套地区西北部及宁夏一部分地区。〔5〕“钟”,古容量单位,一钟初为六石四斗,汉时一钟为十石(小石)。〔6〕“邛”,古地名,西汉为临邛县,在今四川邛崃县。〔7〕“僰”,音b$,古地名,西汉为犍为郡僰道县,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安边镇。〔8〕“都内”,大司农属官有都内令,主管国库。

    其后四年,而汉遣大将将六将军,军十余万,击右贤王,〔1〕获首虏万五千级。明年,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得首虏万九千级。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虏数万人皆得厚赏,衣食仰给县官;而汉军之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之财转漕之费不与焉。于是大农陈藏钱经秏,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有司言:“天子曰:‘朕闻五帝之教不相复而治,禹汤之法不同道而王,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北边未安,朕甚悼之。日者,大将军攻匈奴,斩首虏万九千级,留■无所食。〔2〕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3〕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千夫如五大夫;其有罪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军功多用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吏道杂而多端,则官职秏废。

    【注释】〔1〕“右贤王”,匈奴族官名。单于之下设左贤王、右贤王,各有辖区及官属,右贤王地位略高于左贤王。〔2〕“■”,音d4i,通“滞”,停滞。〔3〕“武功爵”,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置,分为十七级。第一级造士,第二级闲舆卫,第三级良士,第四级元戎士,第五级官首,第六级秉铎,第七级千夫,第八级乐卿,第九级执戎,第十级左庶长(一说为政戾庶长),第十一级军卫,余不可考。第八级以下可以买卖,九级以上专以奖军功。与旧二十等爵并行,不久废。

    自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汉相,〔1〕张汤用峻文决理为廷尉,〔2〕于是见知之法生,〔3〕而废格〔4〕沮诽〔5〕穷治之狱用矣。其明年,淮南、〔6〕衡山、〔7〕江都王谋反迹见,〔8〕而公卿寻端治之,竟其党与,而坐死者数万人,长吏益惨急而法令明察。

    【注释】〔1〕“公孙弘”,西汉齐淄川国(大致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及寿光、益都等县部分地区)薛县人。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一二八年)拜为博士,出使西南夷。元朔三年(公元前一二六年)为御史大夫,后迁为丞相,封平津侯。事详《史记》、《汉书》本传。〔2〕“张汤”,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武帝时任廷尉、御史大夫等职。谙熟律令,执法严酷。曾建议铸白金及五铢钱,并制订“告缗令”,后因统治集团内部倾轧自杀。事详《史记·酷吏传》、《汉书》本传。〔3〕“见知”,汉律罪名一种,谓官吏知他人有罪不举劾,应按“故纵”论处。〔4〕“废格”,汉律罪名一种,谓搁置皇帝诏令不执行。〔5〕“沮诽”,汉律罪名。诽为诽谤罪。沮为阻止、败坏罪。司马迁以欲阻(注曰败坏)贰师下狱,是有“沮”之罪。义纵捕杨可使者,以“废格沮事,罪弃市”,是“沮事”为阻止之意。〔6〕“淮南”,即西汉皇族刘安,系刘邦孙,孝文帝十六年封淮南王。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因谋反自杀国除。〔7〕“衡山”,即西汉皇族刘赐,系刘邦孙,刘安兄弟。武帝元狩元年冬,因谋反自杀。〔8〕“江都王”,即西汉皇族刘建,景帝孙。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以谋反事自杀。

    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1〕或至公卿大夫。公孙弘以汉相,布被,食不重味,为天下先。然无益于俗,稍骛于功利矣。〔2〕【注释】〔1〕“方正、贤良、文学”,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文帝时曾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武帝时始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后任以官职。〔2〕“骛”,音w),追求。

    其明年,骠骑仍再出击胡,〔1〕获首四万。其秋,浑邪王率数万之众来降,〔2〕于是汉发车二万乘迎之。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余巨万。

    【注释】〔1〕“骠骑”,即骠骑将军霍去病,西汉河东平阳人。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将万骑出陇西击匈奴,杀匈奴折兰王、卢胡王,收休屠王祭天金人,汉收取河南地。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将五万骑出代,封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而还。是后匈奴远遁,不复大举入塞。霍去病一生六次大出击匈奴,为解除匈奴对汉的威胁作出了贡献。〔2〕“浑邪王”,匈奴族首领。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一年)秋,杀匈奴休屠王降汉。汉置其众于边境五郡故塞外,因其故俗为五属国。

    初,先是往十余岁河决观,〔1〕梁楚之地固已数困,〔2〕而缘河之郡堤塞河,辄决坏,费不可胜计。其后番系欲省厎柱之漕,〔3〕穿汾、河渠以为溉田,作者数万人;郑当时为渭漕渠回远,〔4〕凿直渠自长安至华阴,作者数万人;朔方亦穿渠,作者数万人:各历二三期,〔5〕功未就,费亦各巨万十数。

    【注释】〔1〕“观”,古地名,大约相当于今河南清丰县附近。〔2〕“梁楚”,古地名,相当于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3〕“厎柱之漕”,厎柱即砥柱山,故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东黄河中,今已不存。番系为武帝时河东太守,曾上书建议开渠引汾水、河水灌溉今山西临汾、运城地区,并以该地产粮经渭河运到长安,以省却由山东经黄河运粮到关中。事详《史记·河渠书》。〔4〕“郑当时”,西汉陈(今河南淮阳)人。景帝时为太子舍人,好黄老之学。武帝时为大农令。元光中河决瓠子,塞治无效,上书建议引渭水自长安至河修渠,以省漕运之时。水工徐伯负责此项工程,自长安傍秦岭而下,历三年竣工。渠成后,便利漕运,广溉民田。事详《史记》、《汉书》本传。〔5〕“期”,音j9,一周年为一期。

    天子为伐胡,盛养马,马之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卒牵掌者关中不足,〔1〕乃调旁近郡。而胡降者皆衣食县官,〔2〕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驷,出御府禁藏以赡之。〔3〕【注释】〔1〕“关中”,古地区名。秦汉时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2〕“县官”,这里指封建政府。〔3〕“御府禁藏”,天子之所用所为称御,所居称禁,这里指皇帝的储蓄。

    其明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以振贫民。〔1〕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2〕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3〕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产业,使者分部护之,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

    【注释】〔1〕“■”,音ku4i,堆放柴草的房舍,这里借指储藏。〔2〕“关”,指函谷关,战国秦置,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一一四年),徙关于今河南新安县东。〔3〕“新秦中”,古地区名,即河南地,在今内蒙古河套一带。

    于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或■财役贫,转毂百数,〔1〕废居居邑,〔2〕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是时禁苑〔3〕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4〕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从建元以来,〔5〕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有司言曰:“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6〕赤金为下。〔7〕今半两钱法重四铢,〔8〕而奸或盗摩钱里取鋊,〔9〕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10〕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11〕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注释】〔1〕“毂”,音g(,车轮中心的圆木,也代称车轮。“转毂”,指车辆。〔2〕“废居居邑”,向无确解,有几种说法:一、废指贱物,居为贮藏,谓居贱物于邑中,待其价贵出售。二、废同发,为出售,居为停积,谓随价起落或卖或贮。三、居邑为居谷于邑。〔3〕“禁苑”,本泛指天子苑囿,这里指上林苑。〔4〕“少府”,古官署名,秦汉时为九卿之一,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5〕“建元”,汉武帝年号,建元元年为公元前一四○年。〔6〕“白金”,即银。〔7〕“赤金”,即铜。〔8〕“铢”,古重量单位名称,二十四铢为一两,汉时一铢约合今0.65克。〔9〕“盗摩钱里取鋊”,“鋊”,音r$ng,铜屑。磨铜钱背面以盗取得铜屑,更铸私钱。〔10〕“缋”,通“绘”,绘画。〔11〕“朝觐聘享”,诸侯于正月和秋季面见皇帝称为朝觐,向天子、宗庙贡献称为聘享。

    又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选”,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撱之,〔1〕其文龟,直三百。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2〕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

    【注释】〔1〕“撱之”,铸成长方形、去掉四角。一说铸成椭圆形。〔2〕“文如其重”,钱上铸的字和重量(三铢)一致。

    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1〕领盐铁事;桑弘羊以计算用事,〔2〕侍中。咸阳,齐之大煮盐,孔仅,南阳大冶,皆致生累千金,故郑当时进言之。弘羊,雒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故三人言利事析秋豪矣。

    【注释】〔1〕“大农丞”,古职官名,为大农令副职,掌国家租税钱谷盐铁及财政收支等事。〔2〕“桑弘羊”,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出身商人家庭,年十三侍中。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制订并实行盐铁酒专卖政策,推行平准、均输等经济措施。主张积极抵抗匈奴的侵扰,组织屯垦边郡。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一年),于讨论国是的盐铁会议上坚持盐铁官营政策,次年被控参与谋反遇害。

    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故吏皆适令伐棘上林,〔1〕作昆明池。〔2〕【注释】〔1〕“上林”,古苑名,秦时始建,汉初废弃,武帝时重修。方圆二百余里,苑内放养禽兽,并建有离宫别馆数十处。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2〕“昆明池”,汉元狩三年(公元前一二○年)开凿,“周四十里”。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东南。

    其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得首虏八九万级,赏赐五十万金,汉军马死者十余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1〕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2〕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

    【注释】〔1〕“牢盆”,盆谓煮盐用的大铁盆。牢谓所给雇值。牢盆即官府提供煮盐器,并付给煮盐工价之意。〔2〕“釱”,音d@,古代刑具,以铁为之,类似后世脚镣。

    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于是公卿言:“郡国颇被灾害,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陛下损膳省用,出禁钱以振元元,〔1〕宽贷赋,而民不齐出于南亩,商贾滋众。贫者畜积无有,皆仰县官。异时算轺车贾人缗钱皆有差,〔2〕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3〕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以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4〕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

    【注释】〔1〕“元元”,谓民众,庶民。〔2〕“算轺车贾人缗钱”,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下令增算缗钱。凡商人、高利贷者都必须向政府申报财产,每二千钱纳税一算(百二十钱;以前每千钱出二十钱),经营手工业者,每四千钱纳一算。轺车(一种一匹马拉的轻便车)一辆纳一算,商人的轺车一辆纳两算。船长五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