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史记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第2/3页)

传为黄帝后裔。后人亦称为南燕。《周本纪》“王子克奔燕”、“谋召燕、卫师”皆指此燕国。〔3〕“周惠王”,春秋时周王。姬姓。名阆。周厘王之子。周惠王元年(公元前六七六年)继位。二年,其叔父颓与故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谋与燕、卫之师入侵,遂奔郑。四年,由郑厉公与虢公林父护驾复位。在位二十五年卒。谥惠。详见本书《周本纪》。“温”,古邑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西周、春秋时苏国建都于此。后为晋国邑。〔4〕“郑”,古国名,姬姓。开国君主为周宣王弟友(郑桓公)。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八○六年)封于郑(今陕西华县)。周幽王时,郑桓公迁其民于东虢、郐之间。郑武公灭虢、郐,重建郑国,都新郑(今河南新郑)。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中部地区。春秋初年亦为强国。周烈王元年(公元前三七五年)为韩国所灭。郑纳惠王时的国君是郑厉公。纳惠王事,详见本书《郑世家》。

    懿公即位,好鹤,淫乐奢侈。九年,翟伐卫,〔1〕卫懿公欲发兵,兵或畔。〔2〕大臣言曰:“君好靍,〔3〕靍可令击翟。”翟于是遂入,杀懿公。

    【注释】〔1〕“翟”,亦作“狄”,古民族名。原为鬼方分支。春秋时分布在今陕西和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内蒙古及其以北地区。战国时,除鲜虞族建立中山国以外,其余大部分为华夏族及其诸侯国兼并。一部分则迁至大漠南山,与当地部落结合,形成后来的匈奴和东胡族。〔2〕“畔”,通“叛”,叛背。〔3〕“靍”,通“鹤”。

    懿公之立也,百姓大臣皆不服。自懿公父惠公朔之谗杀太子伋代立至于懿公,常欲败之,卒灭惠公之后而更立黔牟之弟昭伯顽之子申为君,是为戴公。

    戴公申元年卒。齐桓公以卫数乱,〔1〕乃率诸侯伐翟,为卫筑楚丘,〔2〕立戴公弟毁为卫君,是为文公。文公以乱故奔齐,齐人入之。〔3〕【注释】〔1〕“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襄公之弟。襄公晚年,公室内乱,公子纠由管仲辅佐,逃奔鲁国。他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奔莒国。不久襄公被杀,他战胜公子纠并在高溪等贵族支持下返国执政。他任管仲为相,对内实行改革,国富兵强。对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威望盖于诸侯。周襄王元年(公元前六五一年),在葵丘(今河南兰考)约集宋、卫、鲁、郑、许、曹等国会盟,周襄王亦派代表参加。他在会上发号施令,周王正式承认其为盟主。他在位期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首开春秋时大国称霸之局面。他死后,诸公子争位,国势渐衰。在位四十二年,谥桓。事详本书《齐世家》。〔2〕“楚丘”,古邑名。故城在今河南省滑县东。春秋时,卫曾都于此。〔3〕“入”,通“纳”,接纳。

    初,翟杀懿公也,卫人怜之,思复立宣公前死太子伋之后,伋子又死,而代伋死者子寿又无子。太子伋同母弟二人:其一曰黔牟,黔牟尝代惠公为君,八年复去;其二曰昭伯。昭伯、黔牟皆已前死,故立昭伯子申为戴公。戴公卒,复立其弟毁为文公。

    文公初立,轻赋平罪,〔1〕身自劳,与百姓同苦,以收卫民。

    【注释】〔1〕“轻赋”,减轻赋税。“平罪”,公平决狱。

    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1〕无礼。十七年,齐桓公卒。二十五年,文公卒,子成公郑立。

    【注释】〔1〕“晋公子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姬姓,名重耳。献公诡诸之子。公元前六三六年至前六二八年在位。献公十二年(公元前六六五年)封于蒲(今山西隰县西北)。二十二年,遭骊姬之乱,先后逃亡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在外十九年。公元前六三六年,由秦发兵护送回国,继君位,是为文公。在位时,整顿内政,增强军队,称霸诸侯。事详本书《晋世家》。

    成公三年,晋欲假道于卫救宋,〔1〕成公不许。晋更从南河度,〔2〕救宋。征师于卫,卫大夫欲许,成公不肯。大夫元咺攻成公,〔3〕成公出奔。晋文公重耳伐卫,分其地予宋,讨前过无礼及不救宋患也。卫成公遂出奔陈。二岁,如周求入,〔4〕与晋文公会。晋使人鸩卫成公,〔5〕成公私于周主鸩,〔6〕令薄,得不死。已而周为请晋文公,卒入之卫,而诛元咺,卫君瑕出奔。〔7〕七年,晋文公卒。十二年,成公朝晋襄公。〔8〕十四年,秦穆公卒。〔9〕二十六年,齐邴歜弑其君懿公。〔10〕三十五年,成公卒,子穆公遬立。

    【注释】〔1〕“晋欲假道于卫救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及本书《晋世家》记载为“晋侯将代曹,假道于卫”,此为假道救宋,异。“假”,借。〔2〕“南河”,古代称黄河自今潼关以上北南流向河段为西河,潼关以下西东流向河段为南河。《史记集解》引杜预云:“从汲郡南度,出卫南。”此处指今河南汲县一带黄河。“度”,通“渡”。〔3〕“大夫元咺”,春秋时卫国大夫。卫成公三年(公元前六三二年)晋欲假道于卫救宋,成公不许。晋改从南河渡,出卫南救宋,征师于卫,他欲答应而成公又不许,于是他攻成公。成公奔楚,他便立公子瑕为卫君。五年(公元前六三○年),成公求周王请晋文公出兵入卫,他与公子瑕遂被杀,成公复位。〔4〕“如”,往,到。〔5〕“鸩”,指鸩鸟羽毛浸制的毒酒。这里指用鸩酒杀卫成公。〔6〕“私”,私下贿赂。“周主鸩”,指周王室主持放鸩毒的人。〔7〕“卫君瑕”,春秋时卫国公室贵族。姬姓,名瑕,亦称公子瑕。《左传》又作“子适”。成公之弟。《左传》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六三二年),晋文公假道于卫,卫成公不许,卫大夫元咺攻成公,成公奔楚,他被元咺等拥立为卫君。二十三年,成公在周王室帮助下返回卫国,他与元咺俱被杀。此云“卫君瑕出奔”,疑误。〔8〕“晋襄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公元前六二七年至前六二一年在位。襄公元年,秦伐郑,他出兵救郑,大败秦军,并虏得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归,四年(公元前六二四年),秦三将兴兵大举攻晋,取晋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封殽尸而还。五年,为报王官仇,他也起兵代秦,取秦新城(今陕西澄城东北)。七年,他废去文公时所作五军中之上、下新二军,恢复三军六卿之制;用赵盾为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制改革。同年八月卒。事详本书《晋世家》。〔9〕“秦穆公”,一作“秦缪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德公少子,成公之弟,继成公为君。公元前六五九年至前六二一年在位。任用百里奚、蹇叔等为谋臣,奋发图强。初即位,努力向东开拓,图谋争霸中原,亲自率兵攻晋。曾在韩原(今山西稷山西)大破晋军,俘获晋惠公,迫使晋国献出河西八地。不久又吞灭梁(今陕西韩城南)、芮(今陕西大荔南),将国土向东推至黄河。后又向西扩张,用内史廖之计,离间戎王君臣。又听戎降臣由余之谋,袭灭戎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周襄王特派召公至秦祝贺,并赐金鼓。病卒,谥缪(一作“穆”)。事详本书《秦本纪》。〔10〕“邴歜”,齐国大夫。《齐太公世家》作“丙戎”。因其为齐懿公御戎,故号“丙戎”。其父生前与懿公争田,懿公即位便掘尸而刖之,他怀恨在心,和懿公参乘阎职合谋,乘懿公出游杀之。然后归告齐祖庙,从容亡去。“齐懿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商人。桓公之子,密姬所生。周匡王元年(公元前六一二年)杀昭公之子姜舍自立。他统治残暴,生活荒淫。在位四年,被仇人丙戎(邴歜)、庸职所杀。

    穆公二年,楚庄王伐陈,〔1〕杀夏征舒。〔2〕三年,楚庄王围郑,郑降,复释之。十一年,孙良夫救鲁伐齐,〔3〕复得侵地。穆公卒,子定公臧立。定公十二年卒,子献公衎立。

    【注释】〔1〕“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国君。芈姓,名熊侣(一作“吕”、“旅”)。又称“荆庄王”、“严王”。穆王之子。周顷王六年(公元前六三一年)继位。即位初,耽于淫乐,不理政事。经伍举、苏从屡谏,乃省悟,委伍举、苏从以国政,申张王权。又重用叔孙敖改革内政,兴修水利,平定若敖氏的叛乱。并连年出兵北代,力图称霸中原。周定王元年(公元前六○六年)陈兵于周郊,问周王九鼎之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之势。先后灭庸、舒、陈诸小国,将楚国推向全盛时期。之后又成为代晋而起的中原霸主。在位二十三年卒。谥庄。事见《楚世家》。〔2〕“夏征舒”,春秋时陈国大夫。妫姓,夏氏,名征舒。陈公族。因其祖父名少西,故又以少西为氏。大夫御叔之子。陈灵公时任大夫。其父早卒,母夏姬■,与灵公、大夫孔宁、仪行父私通,又互相以他为戏乐。周定王八年(公元前五九九年),他遂起兵攻杀灵公,自立为陈侯。孔宁、仪行父奔楚求援,次年,楚庄王率军入陈,他兵败,被车裂。〔3〕“孙良夫”,春秋时卫国大夫。又称“孙桓子”、“孙子”。卫成公三十三年(公元前六○二年)出使鲁国,卫始与鲁和好。卫穆公十一年(公元前五八九年),率军和齐军战于新筑(今河北魏县南),卫军大败。他入晋讨得救兵,在鞍(今山东济南西)大败齐军,收复失土,史称齐晋鞍之战。献公十三年,公令师曹教宫妾鼓琴,〔1〕妾不善,曹笞之。妾以幸恶曹于公,公亦笞曹三百。十八年,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2〕皆往。日旰不召,〔3〕而去射鸿于囿。〔4〕二子从之,公不释射服与之言。二子怒,如宿。〔5〕孙文子子数侍公饮,使师曹歌《巧言》之卒章。〔6〕师曹又怒公之尝笞三百,乃歌之,欲以怒孙文子,报卫献公。〔7〕文子语蘧伯玉,〔8〕伯玉曰:“臣不知也。”遂攻出献公。献公奔齐,齐置卫献公于聚邑。〔9〕孙文子、宁惠子共立定公弟秋为卫君,〔10〕是为殇公。

    【注释】〔1〕“师曹”,卫国宫廷乐师。名曹。〔2〕“孙文子”,即孙林父,春秋时卫国大夫。孙良夫之子。卫定公五年(公元前五八四年)冬,因得罪定公而出奔晋。十二年,依仗晋国支持,定公不得已而复其职。后又和大夫宁殖废献公而立定公弟,是为殇公。献公出奔齐。殇公十二年(公元前五四七年),与大夫宁喜争权,殇公使宁喜攻之,他出奔晋,借晋兵力量使献公复位,并杀宁喜。“宁惠子”,春秋时卫国大臣。名殖。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五五九年),与孙林父攻逐献公,献公奔逃齐国,二人共立定公弟秋为卫君,是为殇公。〔3〕“旰”,晚,迟。音g4n。〔4〕“囿”,圈养禽兽的园地。音yòu。〔5〕“宿”,春秋时卫国邑名。在今河南濮阳北。或作“戚”,《史记志疑》云:“宿、戚,古字通用。”〔6〕“《巧言》”,《诗经·小雅》的一篇,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讽刺周王听信谗言,良莠不分。诗中对巧言乱政之徒表示憎恶,对周天子听信谗言表示伤怨。“卒章”,即末章。《巧言》末章云:“彼何人斯,居河之糜。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献公想用此来比喻文子居河上而作乱。〔7〕“报”,报复。〔8〕“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卫公族,大夫蘧无咎之子。卫献公时为大夫。献公十八年(公元前五五九年),献公被其臣攻逐,他曾避乱出亡。后返国,曾事殇公、襄公,有贤声。相传他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勤于改过。灵公立,经史鱼等力荐,为灵公所亲幸。病卒。谥成子。〔9〕“聚邑”,按此条《左传》襄公十四年作“齐人以郲寄卫侯”。本书“聚”疑当为“■”之误。“■”同“莱”,在今山东龙口。〔10〕“秋”,《集解》引徐广云:“班氏云献公弟焱。”《索隐》云:“《左传》作‘剽’,《古今人表》作‘焱’,盖音相乱,字易改耳。”

    殇公秋立,封孙文子林父于宿。十二年,宁喜与孙林父争宠相恶,〔1〕殇公使宁喜攻孙林父。林父奔晋,复求入故卫献公。献公在齐,齐景公闻之,〔2〕与卫献公如晋求入。晋为伐卫,诱与盟。卫殇公会晋平公,〔3〕平公执殇公与宁喜而复入卫献公。献公亡在外十二年而入。

    【注释】〔1〕“宁喜”,春秋时卫国大臣。殇公宠臣。与孙林父争宠,奉殇公命发兵攻之,逼孙林父逃往晋国。后孙林父在晋国的帮助下,与流亡在外十二年的卫献公返回卫国,献公复位后元年,他被诛杀。〔2〕“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杵臼。庄公异母弟。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五四七年)继位。任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好筑宫室,聚狗马,厚敛重刑,奢侈无度。后任晏婴为卿,常为婴谏阻,稍有收抑。时齐公室衰落,私门崛起,晏婴预知齐公室即将为田氏所取代,叹为“季世”。在位五十八年卒。谥景。事详本书《齐世家》。〔3〕“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姬姓,名彪。晋悼公之子。公元前五五七年至前五三五年在位。即位初,率师伐齐。八年,晋栾盈(一作“栾逞”)帅曲沃之兵攻入晋都绛(今山西曲沃西南),他兵败欲自杀,范鞅救之,并以其徒击盈,盈败,遂灭栾氏宗。后又屡战齐、燕等国。晚年厚赋横敛,不恤政治,政归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三家,晋公室益衰。事详本书《晋世家》。

    献公后元年,诛宁喜。

    三年,吴延陵季子使过卫,〔1〕见蘧伯玉、史䲡,〔2〕曰:“卫多君子,其国无故。”〔3〕过宿,孙林父为击磬,〔4〕曰:“不乐,音大悲,使卫乱乃此矣。”是年,献公卒,子襄公恶立。

    【注释】〔1〕“吴”,古国名。亦称句吴、攻吴。姬姓。西周太王之子太伯、雍仲所建。初都蕃篱(今江苏无锡东南梅里)。传至十九世孙寿梦时国势渐强,开始称王。阖闾时迁都于吴(今江苏苏州)。据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一部。曾一度攻破楚国郢都。夫差时大败越国,迫使句践求和事吴,并北上黄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四七三年为越国所灭。事见本书《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季子曾封于延陵,所以称延陵季子。“延陵”,古邑名。在今江苏常州南淹城遗址。春秋时吴邑。“季子”,春秋时吴国贵族。姬姓,名札,吴王寿梦少子。曾封于延陵,后又封州来(今安徽凤台北),史又称“延州来季子”。他贤明博学,寿梦欲立他为嗣,固辞。诸樊立,又欲让位于他,他弃其室而耕。吴王余祭四年(公元前五四四年),他奉命使鲁,观周礼,尽知其意,深受鲁人敬重。又游历齐、郑、晋等国,与晏婴、子产等著名政治家交游,议论盛衰大势,颇中时要。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五一五年)又奉命使晋。僚为公子光(阖闾)刺杀,他回国复命,曾哭于僚墓,然后至封邑以待阖闾之命。事详本书《吴太伯世家》。〔2〕“史䲡”,春秋末卫国史官,字子鱼,也称“史鱼”。以正直著称。临死还嘱咐家人不要治丧正室,以劝戒卫灵公进贤,后人称为“尸谏”。〔3〕“故”,事故,问题。〔4〕“磬”,古代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用美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以物击之而鸣。单一的称“特磬”,大小相次成组的称“编磬”。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其后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配合祭祀、宴享等礼仪活动的雅乐中,成为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

    襄公六年,楚灵王会诸侯,〔1〕襄公称病不往。

    【注释】〔1〕“楚灵王”,春秋时楚国国君。芈姓,名熊围,后改名熊虔。共王次子,康王之弟。郏敖时为令尹,兼领军权。周景王四年(公元前五四一年)杀其侄郏敖,自立为王。即位后,大会诸侯,率兵伐吴。又使其弟弃疾灭陈、蔡,以盟主自居。景王十五年(公元前五三○年),率大军伐徐以胁吴,因穷兵黩武,百姓嗟怨。次年,弃疾杀死太子熊禄,另立其弟公子比为王。他闻讯逃匿山中,自缢而死。谥灵。事详本书《楚世家》。

    九年,襄公卒。初,襄公有贱妾,辛之,有身,梦有人谓曰:“我康叔也,令若子必有卫,〔1〕名而子曰‘元’。”〔2〕妾怪之,问孔成子。〔3〕成子曰:“康叔者,卫祖也。”及生子,男也,以告襄公。襄公曰:“天所置也。”〔4〕名之曰“元”。襄公夫人无子,于是乃立元为嗣,是为灵公。

    【注释】〔1〕“若”,人称代词,你,你们。〔2〕“而”,人称代词,你,你们。〔3〕“孔成子”,春秋时卫国正卿,名烝锄。卫定公时为卿,历仕献公、殇公朝。襄公立,为正卿。襄公卒,他立襄公次子姬元为君,是为灵公。旋病卒。谥成子。〔4〕“置”,安排,设置。

    灵公五年,朝晋昭公。〔1〕六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自立,〔2〕为平王。十一年,火。

    【注释】〔1〕“晋昭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姬姓,名夷。平公彪之子。公元前五三一年至前五二六年在位。在位时,韩、赵、魏、范、中行及知氏六卿势力更加强大,而晋公室日益衰弱。昭公六年卒,子顷公去疾继立为晋君。事详本书《晋世家》。〔2〕“楚公子弃疾”,即楚平王。春秋时楚国国君。亦作“荆平王”。芈姓,名弃疾。即位后改名熊居。共王幼子。灵王时率军灭陈、蔡,因号陈公、蔡公。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五二九年),作乱自立为王,灵王及子比、子皙被逼自杀。即位后,恐国人及诸侯不服,内宽简刑政,外复陈、蔡国。重用嬖臣费无忌。无忌谗害太子建,逼建逃奔宋,并诛及太子傅伍奢,致奢及其子尚被杀。在位十三年卒。谥平。事详本书《楚世家》。

    三十八年,孔子来,禄之如鲁。〔1〕后有隙,孔子去。后复来。

    【注释】〔1〕“禄”,奉禄。这里用作动词。指孔子到卫国后,给他的俸禄和在鲁国时一样。

    三十九年,太子蒯聩与灵公夫人南子有恶,〔1〕欲杀南子。蒯聩与其徒戏阳遬谋,〔2〕朝,使杀夫人。戏阳后悔,不果。蒯聩数目之,〔3〕夫人觉之,惧,呼曰:“太子欲杀我!”灵公怒,太子蒯聩奔宋,已而之晋赵氏。〔4〕【注释】〔1〕“蒯聩”,即卫庄公。春秋时卫国国君。姬姓,名蒯聩。一作“蒉聩”。灵公之子。为太子时,曾欲杀灵公夫人南子,未遂。惧罪逃奔宋国,后又至晋国,依附于赵简子。灵公卒,卫人立蒯聩子姬辄为君,是为出公。他曾欲回国夺权,被卫所拒,又逃至宿(今河南濮阳东北),据地自保。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四八○年),在孔悝等支持下立为君,其子姬辄出奔鲁。即位后,即背叛晋,晋卿赵简子发兵围卫,他在兵乱中被杀。谥庄。“南子”,卫灵公夫人。宋国贵族女,私通于宋子朝,灵公太子蒯聩恶之。她谗于灵公,蒯聩奔宋。后蒯聩立(庄公),遂杀南子。〔2〕“戏阳遬”,卫国人。卫灵公时为太子蒯聩家臣。〔3〕“目”,以目示意。用作动词。〔4〕“赵氏”,这里指春秋时晋国赵简子。嬴姓,赵氏,史称“赵简主”。定公时为卿,时晋国衰乱,荀寅、范吉射伐赵氏,他逃奔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后召归复位,改名志父。曾发兵攻击范氏、中行氏,克朝歌(今河南淇县)、邯郸,迫使范氏、中行氏出奔齐国。他还将范宣子所著《刑书》铸成刑鼎,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使私门(即大夫)势力日益强大。周元王元年(公元前四七五年)卒。谥简子。

    四十二年春,灵公游于郊,令子郢仆。〔1〕郢,灵公少子也,字子南。灵公怨太子出奔,谓郢曰:“我将立若为后。”郢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2〕君更图之。”〔3〕夏,灵公卒,夫人命子郢为太子,曰:“此灵公命也。”郢曰:“亡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不敢当。”于是卫乃以辄为君,是为出公。

    【注释】〔1〕“仆”,御,驾御。〔2〕“辱”,使社稷受辱。郢自谓己无德,不足立。〔3〕“更”,另。“图”,谋划,打算。

    六月乙酉,赵简子欲入蒯聩,乃令阳虎诈命卫十余人衰绖归,〔1〕简子送蒯聩。卫人闻之,发兵击蒯聩。蒯聩不得入,入宿而保,卫人亦罢兵。

    【注释】〔1〕“阳虎”,一作阳货。本为春秋时鲁国人。初为季孙氏家臣,事季平子。平子死后,专鲁国之政。鲁定公五年(公元前五○五年)执季桓子。八年,他欲尽杀“三桓”之嫡子,而更立其所善之庶子以代之,遭三桓联合攻伐,兵败,逃至阳关(今山东泰安东南)。九年,复遭三桓攻伐,奔齐,被齐囚执,脱逃后奔晋,为晋赵简子家臣。“衰绖”,古代守丧的孝服。“衰”,通缞,用粗麻布制成,缀于胸前,有斩衰、齐衰之分。“绖”,麻带,围在头上称首绖,围在腰间称腰绖。

    出公辄四年,齐田乞弑其君孺子。〔1〕八年,齐鲍子弑其君悼公。〔2〕【注释】〔1〕“田乞”,春秋时齐国大臣。妫姓,田氏(陈氏)。田桓子无宇之子,事齐景公,以大斗借贷,小斗收进之法笼络民心,并结交诸侯。景公卒,子荼立,是为晏孺子,高昭子、国惠子为相。他攻杀高、国,迎立公子阳生(悼王),又杀晏孺子,自为相,专齐国之政。卒谥釐子。“孺子”,史称晏孺子,春秋时齐国国君。姜性,名荼。景公少子。景公五十八年(公元前四九○年),景公因宠孺子生母黄姬,遂逐群公子而立孺子为太子。同年,景公卒,孺子即位。以国夏、高张为相。次年,大夫田(陈)乞率兵入公宫,杀逐国、高二氏,立其兄公子阳生,是为悼公,悼公把他迁于骀,不久又派人谋杀之。事见本书《齐世家》。〔2〕“鲍子”,即鲍牧,春秋时齐国正卿。景公时,与公子阳生有隙。景公卒,他在田乞胁迫下迎立阳生为君,是为悼公。悼公即位四年,他便杀死了悼公。但据《左传》哀公十年仅记载“齐人弑悼公”,而鲍牧则已于鲁哀公八年(齐悼公三年)为悼公所杀。故清人梁玉绳疑杀悼公者为田乞之子田常。“齐悼公”,春秋末年齐国国君。姜姓,名阳生。景公之子。原流亡于鲁国,周敬王三十二年(公元前四八八年)由田乞迎归,立为国君。即位后,诛杀晏孺子。在位四年,被鲍子(牧)所杀。谥悼。事详本书《齐世家》。

    孔子自陈入卫。〔1〕九年,孔文子问兵于仲尼,〔2〕仲尼不对。其后鲁迎仲尼,仲尼反鲁。〔3〕【注释】〔1〕“孔子”,春秋末年教育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及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时逃难到鲁国。早年做过管理粮草的“委吏”和看管牛羊的“乘田”,中年做过中都(今山东汶上)宰。年五十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因遭新兴势力反对而去职,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宣扬其政治观点及主张,终不见用。年六十八而返鲁,致力于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主张,在中国以至外国都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西汉以来,其学术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正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事详本书《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以及《论语》。〔2〕“孔文子”,春秋时卫国正卿。名圉(《论语》作“仲叔圉”,《礼记》作“文叔”)。卫国正卿孔成子曾孙。卫灵公时为卿,主管外交,善对应。后迁正卿。灵公卒,他立灵公孙姬辄为君(出公),执掌朝政。有贤声,孔子称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卒谥文子。〔3〕“反”,通“返”,返回。

    十二年,初,孔圉文子取太子蒯聩之姊,生悝。〔1〕孔氏之竖浑良夫美好,〔2〕孔文子卒,良夫通于悝母。太子在宿,悝母使良夫于太子。〔3〕太子与良夫言曰:“苟能入我国,报子以乘轩,〔4〕免子三死,〔5〕毋所与。”与之盟,许以悝母为妻。闰月,良夫与太子入,舍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6〕宦者罗御,〔7〕如孔氏。〔8〕孔氏之老栾宁问之,称姻妾以告。〔9〕遂入,适伯姬氏。〔10〕既食,悝母杖戈而先,〔11〕太子与五人介,〔12〕舆豭从之。〔13〕伯姬劫悝于厕,强盟之,遂劫以登台。栾宁将饮酒,炙未熟,〔14〕闻乱,使告仲由。〔15〕召护驾乘车,〔16〕行爵食炙,〔17〕奉出公辄奔鲁。

    【注释】〔1〕“悝”,即孔悝。姬姓,孔氏。卫庄公蒯聩之外甥。卫出公辄十二年(公元前四八一年),出公之父蒯聩居外不得入,孔悝使与其母(蒯聩之姊)等密谋策划,先邀蒯聩潜入其家,然后与蒯聩之徒共同作乱,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蒯聩自立为君。〔2〕“竖”,僮仆。“浑良夫”,春秋时卫国大夫,孔文子家仆。孔文子卒,他与文子妻私通。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四八○年),文子妻指使他与孔悝等发动政变,赶走出公,拥立流亡在外的灵公太子蒯聩为卫君,从此他以功自居,骄横越礼,后被庄公之子疾所杀。〔3〕“于”,去,到……去。〔4〕“乘轩”,乘坐大夫的车子。“轩”,古代一种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车箱到顶较高,并装饰有花纹,或加皮饰的席子作障蔽。也用作大夫的代称。这里是指浑良夫如果事成,则将封他为大夫,并赦免他三次死罪。〔5〕“免三死”,免除三种犯罪的死刑。《正义》引杜预云:“三罪,紫衣、祖裘、带剑。”紫衣,古代君主穿的服饰。穿紫衣,为犯上。袒裘,天热偏袒裘为不敬。〔6〕“蒙衣”,穿着妇女穿的服装,用头巾蒙着头。〔7〕“罗”,宦者名。“御”,驾车。〔8〕“如”,至,到。〔9〕“姻妾”,婚姻家妾。〔10〕“伯姬氏”,孔文子之妻,孔悝之母。〔11〕“杖”,持、执。“先”,走在前面。〔12〕“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铠甲。〔13〕“舆豭”,用车拉着公猪。表示来盟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