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史记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第2/3页)

列传》。

    燕王刘泽者,〔1〕诸刘远属也。〔2〕高帝三年,〔3〕泽为郎中。〔4〕高帝十一年,泽以将军击陈豨,〔5〕得王黄,〔6〕为营陵侯。〔7〕【注释】〔1〕“燕”,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地包括战国时燕国的全部领土,约当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和内蒙古赤峰市以南一小部分地区;都蓟,故地在今北京城区西南。〔2〕“远属”,族中亲属关系较疏远者。《汉书·荆燕吴传》称刘泽为刘邦“从祖昆弟”。〔3〕“高帝三年”,即汉三年(公元前二○四年)。〔4〕“郎中”,官名,为帝王近侍。〔5〕“陈豨”,宛朐(今山东菏泽西南,朐,音qú)人,从刘邦起兵,以功封阳夏侯,官巨鹿郡守,后为赵相国,统率赵、代边兵;因结客养士,被朝廷所疑,于高祖十年(公元前一九七年)反,勾结匈奴,自立力代王,次年兵败被杀。详见本书《韩信卢绾列传》。豨,音xī。〔6〕“王黄”,商人出身,曾为韩王信部将,后归陈豨,是陈豨军中的主要将领之一。〔7〕“营陵”,汉县名,当时属齐国,故治在今山东潍坊市南。刘泽封营陵侯,食邑一万二千户。

    高后时,齐人田生游乏资,〔1〕以画干营陵侯泽。〔2〕泽大说之,〔3〕用金二百斤为田生寿。〔4〕田生已得金,即归齐。二年,泽使人谓田生曰:“弗与矣。”〔5〕田生如长安,〔6〕不见泽,而假大宅,〔7〕令其子求事吕后所幸大谒者张子卿。〔8〕居数月,田生子请张卿临,亲修具。〔9〕张卿许往。田生盛帷帐共具,〔10〕譬如列侯。〔11〕张卿惊。酒酣,乃屏人说张卿曰:〔12〕“臣观诸侯王邸弟百余,〔13〕皆高祖一切功臣。〔14〕今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15〕功至大,又亲戚太后之重。太后春秋长,〔16〕诸吕弱,太后欲立吕产为王,〔17〕王代。〔18〕太后又重发之,〔19〕恐大臣不听。〔20〕今卿最幸,大臣所敬,何不风大臣以闻太后,〔21〕太后必喜。诸吕已王,万户侯亦卿之有。〔22〕太后心欲之,而卿为内臣,〔23〕不急发,恐祸及身矣。”张卿大然之,乃风大臣语太后。太后朝,因问大臣。大臣请立吕产为吕王。〔24〕太后赐张卿千斤金,张卿以其半与田生。田生弗受,因说之曰:“吕产王也,诸大臣未大服。今营陵侯泽,诸刘,为大将军,独此尚觖望。〔25〕今卿言太后,列十余县王之,〔26〕彼得王,喜去,诸吕王益固矣。”张卿入言,太后然之。乃以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27〕琅邪王乃与田生之国。田生劝泽急行,毋留。出关,〔28〕太后果使人追止之,已出,即还。

    【注释】〔1〕“齐”,地区名。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地,战国时属齐,汉代仍沿称其地为齐。“田生”,据裴骃《集解》所引《楚汉春秋》,其人名子春。〔2〕“画”,谋画,计策。“干”,干谒,因有所求而往见有权势的人。〔3〕“说”,音yuè,通“悦”。〔4〕“金二百斤”,汉制一斤约当今二百五十八克。〔5〕“与”,亲附交好。〔6〕“如”,往。〔7〕“假”,借,赁。〔8〕“大谒者”,官名,即中宫谒者令,是皇后、皇太后宫中的高级宦官。“张子卿”,其人名泽(一作释),字子卿。〔9〕“修”,整治,准备好。“具”,酒肴食器。〔10〕“共”,音gōng,通“供”。〔11〕“列侯”,秦爵二十等,以彻侯为最尊,汉因之,后避武帝刘彻讳,改称通侯,又称列侯。此司马迁用后来的爵称追记前事。汉代的列侯都有自己的封国(侯国)食邑,爵位可以世袭,地位十分尊贵。〔12〕“屏”,音bǐng,退避。“说”,音shuì,游说,用言语打动别人。〔13〕“邸弟”,诸侯王在京的宅第,府第。“弟”,通“第”。〔14〕“一切”,一律,一概。〔15〕“雅故”,本来,平素。“推毂”,毂,音gǔ,车轮。推毂谓助人推车,使之前进;比喻助人成事。“就天下”,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16〕“春秋”,此指年岁。〔17〕“吕产”,吕后长兄吕泽之子,高祖时被封为交侯,惠帝死后,吕后任他为将,统率南军,封为吕王,又改封梁王(后把梁国改称为吕),拜相国。吕后死后,汉将相陈平、周勃、刘章等诛灭诸吕,吕产被击杀。〔18〕“代”,诸侯王国名,领有代、云中、雁门三郡,都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后去云中郡,增太原郡,并徙都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一说徙都晋阳(今太原市南)。辖地约相当于今山西中部、北部,内蒙古南部及河北西北部地区。当时的代王是刘邦之子刘恒,吕后曾想徙刘恒为赵王,而以代封诸吕。〔19〕“重”,难,为难。〔20〕“恐大臣不听”,按,刘邦生前曾与大臣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所以吕后恐怕大臣们不赞成封吕产为王。〔21〕“风”,音fěng,用隐约的言词对人作暗示劝告。〔22〕“万户侯亦卿之有”,据本书《吕太后本纪》和《惠景间侯者年表》,后张子卿于吕后八年四月被封为建陵侯。〔23〕“内臣”,内官,宦官。〔24〕“立吕产为吕王”,当时分齐国的济南郡封吕产为王,吕国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济南市及章丘、邹平、济阳等县地,都东平陵,故治在今章丘西。〔25〕“觖望”,怨恨,有所不满。觖,音jué。〔26〕“列”,通“裂”,割取。〔27〕“琅邪”,本齐国属郡,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半岛东南部,治东武,即今诸城县。吕后把其地从齐国割出以封刘泽。〔28〕“关”,指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汉时出入函谷关都要查验符信。

    及太后崩,〔1〕琅邪王泽乃曰:“帝少,〔2〕诸吕用事,刘氏孤弱。”乃引兵与齐王合谋西,〔3〕欲诛诸吕。至梁,〔4〕闻汉遣灌将军屯荥阳,〔5〕泽还兵备西界,遂跳驱至长安。〔6〕代王亦从代至。诸将相与琅邪王共立代王为天子。〔7〕天子乃徙泽为燕王,乃复以琅邪予齐,复故地。

    【注释】〔1〕“太后崩”,时在公元前一八○年。古时帝后死称“崩”。〔2〕“帝”,此指吕后所立第二个少帝。吕后以自己的外孙女张氏配惠帝为后,张后无子,吕后取后宫美人所生之子冒为张后子,立为太子,而杀其生母。惠帝死后,太子即位,史称少帝。后少帝知道自己实非张后所生,颇有怨言。吕后就把他废掉,并幽禁杀害,另立所谓惠帝后宫子义为帝,史亦称少帝。此少帝初名山,封襄城侯;后封恒山王(司马迁避文帝讳称之为常山王),改名义;于高后四年(公元前一八四年)即位为帝,又改名恒。在位四年,徒有虚名,由吕后称制。吕后死后,汉将相大臣诛灭吕氏,以为少帝并非真是惠帝之子,而是吕后取吕氏子冒充的,就迎立代王刘恒为帝,而把这个少帝及其三弟全都杀死,以绝后患。〔3〕“齐王”,此齐王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刘襄。刘襄于惠帝七年(公元前一八八年)继位,在位十年,死于文帝前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谥哀王。按,据本书《齐悼惠王世家》,刘泽本无意兴兵,被刘襄诱迫,不得已从之。〔4〕“梁”,指当时的梁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虞城、民权三县以及安徽砀山县地。〔5〕“灌将军”,即灌婴,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商贩出身,追随刘邦转战各地,冲锋陷阵,颇多战功,先后任御史大夫、车骑将军,封颍阳侯。惠帝、吕后时以列侯身份居长安,至此吕产得知齐王发兵西向,因他是有名的宿将,就任命他为大将军,领兵抵御。他内心不肯为吕氏效力,即与齐王连和观变。文帝即位后又任太尉、丞相,至文帝前五年(公元前一七五年)去世,谥懿侯。详见本书《樊郦滕灌列传》。“荥阳”,汉县名,故治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地势重要,当时为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