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史记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第2/3页)

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14〕“若毋声!〔15〕而反,〔16〕明矣!”武士反接之。〔17〕遂会诸侯于陈,尽定楚地。还至雒阳,〔18〕赦信以为淮阴侯,而与功臣剖符定封。〔19〕【注释】〔1〕“汉六年”,公元前二○一年。〔2〕“高帝”,汉五年,刘邦灭项羽后称皇帝。刘邦死后,群臣认为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故称“高帝”。这里,司马迁是以当时的习惯称呼称刘邦。〔3〕“亟”,音jí,赶快,急速。“竖子”,对人的鄙称,犹言“小子”。〔4〕“辞谢”,推辞。〔5〕“趣”,通“促”,催促,加速。〔6〕“窃”,谦指自己,犹言“私下”。〔7〕“巡狩”,古代帝王巡视境内诸侯所守的地方。帝王所至,附近诸侯皆应来朝见述职。〔8〕“云梦”,古泽名,在南郡华容(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南。〔9〕“弟”,只管。〔10〕“好”,指善意。〔11〕“禽”,通“擒”,捉住。〔12〕“特”,仅仅,只。〔13〕“豫”,预先。“具”,准备好。〔14〕“顾”,回头。〔15〕“若”,你。“声”,喊叫。〔16〕“而”,你。〔17〕“反接之”,反绑他的双手。〔18〕“雒阳”,邑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19〕“剖符定封”,古代帝王分封功臣爵邑时,把符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信守的凭证。符是古代的信物,用铜或竹、木制成,上刻有文字。

    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1〕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2〕乃复赏魏无知。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3〕卒至平城,〔4〕为匈奴所围,〔5〕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6〕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

    【注释】〔1〕“克”,制胜,取胜。〔2〕“若子”,像你这个人。〔3〕“代”,诸侯国名,都代(今河北蔚县东北),辖境有今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地区。〔4〕“卒”,通“猝”,音cù,匆忙,仓促。“平城”,县名,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5〕“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散居于大漠南北,游牧为生,善骑射。〔6〕“单于”,音ch2ny*,匈奴君主的称号。“阏氏”,音y1nzh9,匈奴王后的称号。

    高帝南过曲逆,〔1〕上其城,望见其屋室甚大,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顾问御史曰:〔2〕“曲逆户口几何?”对曰:〔3〕“始秦时三万余户,间者兵数起,〔4〕多亡匿,今见五千户。”于是乃诏御史,更以陈平为曲逆侯,尽食之,〔5〕除前所食户牖。

    【注释】〔1〕“曲逆”,县名,治所在今河北完县东南。〔2〕“顾问”,回头询问。“御史”,御史大夫的属官,内掌图籍秘书,外司弹劾纠察。〔3〕“对”,回答长辈或上级的提问。〔4〕“间者”,近来。〔5〕“尽食之”,指把曲逆县现存五千户的赋税全部赏给陈平。“食”,音sì。

    其后常以护军中尉从攻陈豨及黥布。〔1〕凡六出奇计,〔2〕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注释】〔1〕“陈豨”,宛朐(今山东曹县西北)人。汉七年,韩王信叛入匈奴,高祖封陈豨为列侯,以赵相国身份监领赵、代边兵。赵相周昌向高祖告发陈豨招致宾客,多年拥兵在外,怕有不测。豨恐。汉十年,高祖召见陈豨,陈豨称病不至,自立为代王。汉十二年(公元前一九五年)冬,陈豨被樊哙军所杀。详见本书《韩信卢绾列传》所附《陈豨传》。“豨”,音xī。“黥布”,即英布,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东北)人,因受过黥刑,故又称黥布。秦末率刑徒起兵,依附项羽,封九江王。后归汉,封淮南王。汉十一年,举兵反汉,高祖亲自领兵讨伐。汉十二年,黥布被杀。详见本书《黥布列传》。“黥”,音qíng。〔2〕“凡”,总共。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1〕徐行至长安。〔2〕燕王卢绾反,〔3〕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4〕既行,人有短恶哙者。〔5〕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6〕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7〕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8〕“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9〕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10〕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11〕传诣长安,〔12〕而令绛侯勃代将,将兵定燕反县。

    【注释】〔1〕“创”,创伤。高帝征黥布时,中流矢受伤。〔2〕“长安”,西汉国都,故地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七年高帝迁都于此。〔3〕“燕王卢绾”,与刘邦同县同里,又同日出生。后随刘邦起兵,汉五年被封为燕王。汉十一年,卢绾暗中结交陈豨、匈奴以自固。汉十二年,高帝派樊哙征伐卢绾。高祖崩,卢绾入降匈奴,为东胡卢王,死在匈奴。详见本书《韩信卢绾列传》。“绾”,音w3n。〔4〕“樊哙”,沛县(今江苏沛县)人,随刘邦起兵,屡战有功。鸿门之会,掩护刘邦脱险。后以功封舞阳侯。详见本书《樊郦滕灌列传》。“哙”,音kuài。“相国”,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时汉相国为萧何。樊哙以相国将兵,是给樊哙特加相国的称号,以提高他的身份。〔5〕“短恶”,揭短处,说坏话。“恶”,音wù。〔6〕“冀”,希望。〔7〕“驰传”,驾乘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传”,音zhu4n。〔8〕“行计”,在路上商议。〔9〕“弟”,此指女弟,即妹。“媭”,音xū。“吕媭”,吕后执政时被封为临光侯。〔10〕“节”,符节,古代使臣执以为凭证的信物。〔11〕“槛车”,周围有栅栏的车,用以囚禁运送罪犯。〔12〕“传诣长安”,用驿站的车马递解到长安。“诣”,音yì,往,到。

    平行闻高帝崩,〔1〕平恐吕太后及吕媭谗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于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甚哀,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劳,出休矣。”平畏谗之就,〔2〕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3〕曰:“傅教孝惠。”〔4〕是后吕媭谗乃不得行。樊哙至,则赦复爵邑。

    【注释】〔1〕“崩”,按照封建等级制,皇帝死称“崩”。〔2〕“就”,成,成功。〔3〕“郎中令”,汉九卿之一,掌管守卫皇宫,侍从皇帝。〔4〕“孝惠”,即汉惠帝刘盈,汉高祖之子,吕后所生,在位七年(公元前一九四年至前一八八年)。

    孝惠帝六年,〔1〕相国曹参卒,〔2〕以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3〕陈平为左丞相。

    【注释】〔1〕“孝惠帝六年”,公元前一八九年。〔2〕“曹参”,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曾为沛县狱吏,佐刘邦起兵,屡有功,封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用黄老之术,齐国安集。汉惠帝二年,继萧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时人称之。详见本书《曹相国世家》。曹参死后,汉惠帝改相国为左右丞相。〔3〕“安国侯”,安国,县名,治所在今河北安国县东。

    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1〕兄事陵。陵少文,〔2〕任气,〔3〕好直言。及高祖起沛,入至咸阳,〔4〕陵亦自聚党数千人,居南阳,〔5〕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6〕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7〕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8〕雍齿,高帝之仇,而陵本无意从高帝,以故晚封,〔9〕为安国侯。

    【注释】〔1〕“微”,指地位低微。〔2〕“少文”,不讲究仪节。“文”,指礼仪。〔3〕“任气”,纵任意气。〔4〕“咸阳”,秦都,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5〕“南阳”,郡名,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辖境相当于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襄樊市、随州市以北地区。〔6〕“东乡坐”,朝东面坐。古人室内座次,以朝东为尊。“乡”,通“向”。〔7〕“伏剑”,用剑自杀。〔8〕“善”,与……相好。“雍齿”,刘邦部将,守丰,以丰降魏。刘邦得项梁之助,复攻克丰,雍齿奔魏。刘邦对雍齿极为憎恨。后雍齿复归汉,汉六年被封为什方侯。“什”,一作“汁”。〔9〕“晚封”,汉六年正月,高帝封功臣,张良、萧何等俱为侯。王陵封安国侯在八月,故曰“晚封”。

    安国侯既为右丞相,二岁,孝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王陵,王陵曰:“不可。”问陈平,陈平曰:“可。”吕太后怒,乃详迁陵为帝太傅,〔1〕实不用陵。陵怒,谢疾免,〔2〕杜门竟不朝请,〔3〕七年而卒。

    【注释】〔1〕“详迁”,假意升迁。“帝太傅”,辅导皇帝的官,品位极高,但无实权。〔2〕“谢疾免”,推托有病而引退免职。〔3〕“杜门”,闭门。“朝请”,汉律,诸侯春朝皇帝叫朝,秋朝皇帝叫请。此泛指大臣朝见皇帝。

    陵之免丞相,吕太后乃徙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1〕左丞相不治,〔2〕常给事于中。〔3〕【注释】〔1〕“辟阳”,治所在今河北冀县东南。“食其”,音yìjī。〔2〕“不治”,不在丞相官府治事。〔3〕“给事”,供职,办事。“中”,指宫中。

    食其亦沛人。汉王之败彭城,西,〔1〕楚取太上皇、吕后为质,〔2〕食其以舍人侍吕后。〔3〕其后从破项籍为侯,幸于吕太后。〔4〕及为相,居中,百官皆因决事。

    【注释】〔1〕“西”,指向西撤退。〔2〕“太上皇”,皇帝的父亲。此指刘邦的父亲。汉六年,高帝尊其父太公为太上皇,此为生时之称,与死后之追尊不同。“质”,人质。〔3〕“舍人”,在身边侍从的亲近门客。〔4〕“幸”,受宠爱。

    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1〕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2〕“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3〕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4〕【注释】〔1〕“醇酒”,酒质厚的酒,美酒。〔2〕“面质吕媭”,当着吕媭的面。“质”,对。〔3〕“鄙语”,俗语。〔4〕“无”,通“毋”,不要,别。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1〕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2〕平与太尉勃合谋,〔3〕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4〕陈平本谋也。〔5〕审食其免相。

    【注释】〔1〕“立诸吕为王”,吕太后临朝称制,立吕台为吕王。吕台去世,先立吕嘉(吕台子)、后立吕产(吕台弟)为吕王,后又徙吕产为梁王。此外又立吕禄为赵王,吕通为燕王。〔2〕“吕太后崩”,时在公元前一八○年。〔3〕“太尉”,汉代中央政府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4〕“孝文皇帝”,即刘恒,汉高祖之子,以代王入为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一七九年至前一五七年)。〔5〕“本谋”,主要策划者。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居顷之,〔1〕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2〕“天下一岁决狱几何?”〔3〕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4〕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5〕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6〕责廷尉;〔7〕问钱谷,责治粟内史。”〔8〕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9〕陛下不知其驽下,〔10〕使待罪宰相。〔11〕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12〕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13〕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14〕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15〕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注释】〔1〕“顷之”,不多久。〔2〕“朝”,临朝。〔3〕“决狱”,判决狱讼。〔4〕“钱谷出入”,指赋税的收入和国家的支出。〔5〕“主者”,主管其事的人。〔6〕“即”,表示假设,若,如果。〔7〕“责”,要求……回答,询问。“廷尉”,汉九卿之一,是掌管刑狱的长官。〔8〕“治粟内史”,汉九卿之一,是掌管赋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的长官。〔9〕“主臣”,惶恐的意思。或谓主管众臣。〔10〕“驽下”,才能低下。“驽”,音nú,原指劣马。〔11〕“待罪”,听候治罪,为供职的谦词。意谓身居其位而力不胜任,必将因失职而获罪,故称“待罪”。〔12〕“理阴阳”,古人认为阴阳构成万物。阴阳调理好了,就能国富民安,天下太平,所以称“理阴阳”为宰相之大任。〔13〕“四夷”,指四方少数民族。〔14〕“任其职”,胜任其职,称职。〔15〕“强”,音qi3ng,勉强。

    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1〕子共侯买代侯。二年卒,子简侯恢代侯。二十三年卒,子何代侯。二十三年,何坐略人妻,〔2〕弃市,〔3〕国除。

    【注释】〔1〕“谥”,音shì,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称号。如“献侯”的“献”及下文“共侯”的“共”(一作“恭”)、“简侯”的“简”都是谥号。〔2〕“坐”,获罪。“略”,抢夺。〔3〕“弃市”,在市集上执行死刑,陈尸街头,取与众人共弃之意,故称“弃市”。

    始陈平曰:“我多阴谋,〔1〕是道家之所禁。〔2〕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3〕以吾多阴祸也。”〔4〕然其后曾孙陈掌以卫氏亲贵戚,〔5〕愿得续封陈氏,然终不得。

    【注释】〔1〕“阴谋”,秘密的计谋。〔2〕“道家”,当时的学术流派之一,据本书《太史公自序》所载《论六家要指》,“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3〕“起”,兴起,此指继续被封为侯。〔4〕“阴祸”,暗中积下的祸因。〔5〕“陈掌以卫氏亲贵戚”,陈掌之妻卫少儿,为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将军卫青之姊,故陈掌身份显贵。“亲贵戚”,《汉书·陈平传》作“亲戚贵”。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1〕方其割肉俎上之时,〔2〕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3〕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4〕及吕后时,事多故矣,〔5〕然平竟自脱,定宗庙,〔6〕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7〕【注释】〔1〕“黄帝、老子之术”,指道家的学说。道家以黄帝、老子为祖。黄帝是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祖先。本书《五帝本纪》说他姓公孙,名轩辕,战胜炎帝,擒杀蚩尤,被诸侯尊为天子。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实际上黄帝是当时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领袖。老子,本书《老子韩非列传》说他姓李,名耳,字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为周藏书室之史官。著《道德经》五千言。其学说主张无为自化,清净自正,以自隐无名为务。〔2〕“俎”,音zǔ,切肉用的砧板。〔3〕“倾侧扰攘”,彷徨不定。〔4〕“振”,救,消除。〔5〕“故”,变故,意外发生的变化。〔6〕“宗庙”,帝王祭祀祖宗的处所,是统治的象征,所以把宗庙作为国家的代称。〔7〕“知”,通“智”。

    译文 陈丞相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少年时家境贫穷,喜好读书,有田地三十亩,独自和哥哥陈伯一起生活。陈伯常年在家种田,听任陈平外出游学。陈平身材高大,仪容俊美。有人议论他说:“这么穷,吃了些什么而长得这样胖?”他的嫂嫂恨他毫不关心家里的谋生之业,说道:“也是吃些糠里的粗屑罢了。有这样的小叔,还不如没有的好。”陈伯听到这些话后,把她赶出家门,休弃了她。

    等到陈平长大,可以娶妻了,有钱人家没有人肯把姑娘嫁给他;娶穷人家的姑娘,他又感到羞耻。过了好久,户牖乡有个富人张负,张负的孙女五次嫁人,次次死了丈夫,没有人再敢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