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史记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第1/3页)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骈宇骞注译 绛侯周勃者,〔1〕沛人也。〔2〕其先卷人,〔3〕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4〕常为人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强。〔5〕【注释】〔1〕“绛侯”,周勃生前的封号。“绛”,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东北。〔2〕“沛”,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沛县。〔3〕“卷”,音qu1n,古邑名,战国时属魏,故址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4〕“薄曲”,即箔(音b$)曲,用竹子或苇子编织成的一种养蚕工具。〔5〕“材官”,武卒名。“引强”,能拉强弓的武卒。

    高祖之为沛公初起,〔1〕勃以中涓从攻胡陵,〔2〕下方与。〔3〕方与反,与战,却适。〔4〕攻丰。〔5〕击秦军砀东。〔6〕还军留及萧。〔7〕复攻砀,破之。下下邑,〔8〕先登。赐爵五大夫。〔9〕攻蒙、虞,〔10〕取之。击章邯车骑,〔11〕殿。〔12〕定魏地。〔13〕攻爰戚、东缗,〔14〕以往至栗,〔15〕取之。攻齧桑,〔16〕先登。击秦军阿下,〔17〕破之。追至濮阳,〔18〕下甄城。〔19〕攻都关、定陶,〔20〕袭取宛朐,〔21〕得单父令。〔22〕夜袭取临济,〔23〕攻张,〔24〕以前至卷,破之。击李由军雍丘下。〔25〕攻开封,〔26〕先至城下为多。后章邯破杀项梁,〔27〕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自初起沛还至砀,一岁二月。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28〕为砀郡长。〔29〕沛公拜勃为虎贲令,〔30〕以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城武,〔31〕破之。击王离军,〔32〕破之。攻长社,〔33〕先登。攻颍阳、缑氏,〔34〕绝河津。〔35〕击赵贲军尸北。〔36〕南攻南阳守■,〔37〕破武关、峣关。〔38〕破秦军于蓝田,〔39〕至咸阳,〔40〕灭秦。

    【注释】〔1〕“高祖”,刘邦的庙号。〔2〕“中涓”,主掌宫中打扫卫生,为皇帝亲近的侍臣。“胡陵”,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南。〔3〕“方与”,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鱼台县西北。〔4〕“适”,通“敌”。《汉书·周勃传》作“敌”。〔5〕“丰”,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丰县。〔6〕“砀”,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永城县东北。〔7〕“留”,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南。“萧”,县名,治所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8〕“下邑”,县名,治所在今安徽省砀山县西。〔9〕“五大夫”,功爵名,秦、汉时根据军功的大小定爵为二十等,五大夫是第九级爵位。〔10〕“蒙”,邑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虞”,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虞城县。〔11〕“章邯”,秦末将领,曾率兵镇压过陈胜、项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后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为项羽所破,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围困,兵败自杀。〔12〕“殿”,古代考核功绩或军功,上等称“最”,下等称“殿”。〔13〕“魏地”,指战国时魏国之地,辖境大约在今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西南部。〔14〕“爰戚”,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嘉祥县南。“东缗”,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境。〔15〕“栗”,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夏邑县。〔16〕“齧桑”,亭名,在今江苏省沛县西南。〔17〕“阿”,即东阿,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18〕“濮阳”,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19〕“甄”,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北。〔20〕“都关”,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北。“定陶”,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21〕“宛朐”,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菏泽县西南。〔22〕“单父”,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单县。〔23〕“临济”,城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封丘县境。〔24〕“张”,即寿张,邑名,故址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南。〔25〕“李由”,秦朝丞相李斯的儿子,秦三川郡郡守。“雍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杞县。〔26〕“开封”,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南。〔27〕“项梁”,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南)人,楚国贵族后裔,楚国将领项燕的儿子。秦二世元年(公元前二○九年)陈胜起义后,他和侄子项羽起兵反秦,后任张楚上柱国,陈胜失败以后,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仍称楚怀王。自号武信君。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后因轻敌,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战死。〔28〕“楚怀王”,秦末项梁起义后所拥立的楚王,熊氏,名心。战国时楚怀王(槐)之孙。建都于盱台(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公元前二○六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表面上尊他为义帝,让他迁都长沙,暗中却命英布追杀于郴县(今湖南省郴县)。“安武侯”,《史记》古钞本作武安侯。本书记载楚怀王封刘邦的事共出现四次,除此处外,其余三处(《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秦楚之际月表》)皆作“武安侯”,《汉书》亦作武安侯,疑作“武安侯”是。〔29〕“砀郡”,郡名,治所在砀县(今河南省永城县东北)。〔30〕“虎贲令”,统率警卫部队的将领。〔31〕“东郡”,郡名,治所濮阳,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尉”,郡尉。秦时每郡设郡守、郡尉和郡监三个主要官吏。郡尉的职责是辅佐郡守并掌全郡军事。“城武”,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成武县。〔32〕“王离”,秦将,秦国著名将领王翦的孙子。封武城侯。〔33〕“长社”,邑名,故址在河南省长葛县东北。〔34〕“颍阳”,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缑氏”,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35〕“河津”,指平阴津,是黄河的渡口之一。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36〕“赵贲”,秦将。“尸”,即尸乡,一作尸氏,即西毫,故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37〕“南阳”,郡名,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史记》未载其姓,据荀悦《汉纪》云姓吕。〔38〕“武关”,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峣关”,又名蓝田关,故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这两个关都是古代关中通向中原的交通要道。〔39〕“蓝田”,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40〕“咸阳”,秦王朝的都城,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1〕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2〕拜为将军。还定三秦,〔3〕至秦,赐食邑怀德。〔4〕攻槐里、好畤,〔5〕最。〔6〕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7〕最。北攻漆。〔8〕击章平、姚卬军。〔9〕西定汧。〔10〕还下郿、频阳。〔11〕围章邯废丘。〔12〕破西丞。〔13〕击盗巴军,〔14〕破之。攻上邦。〔15〕东守峣关。转击项籍。攻曲逆,〔16〕最。还守敖仓,〔17〕追项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水、东海郡,〔18〕凡得二十二县。还守雒阳、栎阳,〔19〕赐与颍阴侯共食钟离。〔20〕以将军从高帝击反者燕王臧荼,〔21〕破之易下。〔22〕所将卒当驰道为多。〔23〕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24〕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注释】〔1〕“汉王”,公元前二○六年,沛公率军攻入秦都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同年,项羽入关,大封诸侯王,沛公被封为汉王。〔2〕“汉中”,郡名,因地处汉水上游而得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东)。〔3〕“三秦”,秦亡以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有今陕西省中部咸阳以西和甘肃省东部地区;司马欣为塞王,领有今陕西省咸阳以东地区;董翳为翟王,领有今陕西省北部地区,合称三秦。〔4〕“怀德”,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5〕“槐里”,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好畤”,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乾县东。〔6〕“最”,古代考核军功或政绩,上等曰最。〔7〕“内史”,秦官名,掌治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8〕“漆”,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彬县。〔9〕“章平”,项羽部属将领。章邯的弟弟。“姚卬”,项羽部属将领。〔10〕“汧”,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陇县南。〔11〕“郿”,邑名,故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频阳”,邑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12〕“废丘”,邑名,或称犬丘,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13〕“西”,县名,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14〕“盗巴”,秦军将领章邯的部下。《史记》仅此一见。〔15〕“上邦”,县名,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16〕“曲逆”,县名,因曲逆水而得名。治所在今河北省完县东南。〔17〕“敖仓”,秦时大粮仓,故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北的敖山上,所以称为“敖仓”。〔18〕“泗水”,秦郡名,治所在相县(即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东海郡”,楚、汉之际也称郯郡,治所郯县,在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19〕“雒阳”,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栎阳”,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20〕“颍阴侯”,即灌婴。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南)人。秦末从刘邦起义,转战各地,后从韩信击破齐军,并攻杀项羽。刘邦称帝后,任车骑将军,封为颍阴侯。事详《史记》、《汉书》本传。“颍阴”,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钟离”,治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21〕“臧荼”,原为燕王韩广的部将,曾随项羽救赵,后又跟从项羽入关。被项羽封为燕王。后臧荼背楚归汉。高祖五年,因反叛被俘。〔22〕“易”,即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是大清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易县境内,向东流入南拒马河。〔23〕“驰道”,专供帝王车马行驶的道路。〔24〕“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的一种凭证。“剖符”,即把表示凭证的符分成两半,一半存帝王处,一半由受封人所执。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1〕降下霍人。〔2〕以前至武泉,〔3〕击胡骑,〔4〕破之武泉北。转攻韩信军铜鞮,〔5〕破之。还,降太原六城。〔6〕击韩信胡骑晋阳下,〔7〕破之,下晋阳。后击韩信军于硰石,〔8〕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9〕因击胡骑平城下,〔10〕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勃迁为太尉。〔11〕【注释】〔1〕“韩王信”,战国韩襄王的后裔,曾率兵随刘邦入武关。刘邦封为汉王后又随刘邦到汉中。刘邦还定三秦之后,授为韩太尉,击败韩王郑昌以后被封为韩王。高祖七年投降匈奴。一般称他为韩王信,以区别于淮阴侯韩信。事详《史记》、《汉书》本传。“代”,郡名,治所代县在今河北省蔚县西南。〔2〕“霍人”,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繁峙县北。〔3〕“武泉”,邑名,故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4〕“胡”,古代泛称居住在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这里指匈奴。〔5〕“铜鞮”,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省沁县南。〔6〕“太原”,郡名,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7〕“晋阳”,县名,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南面晋源镇。〔8〕“后”,王先谦曰:“后当作复。下文复击绾军沮阳,即其证。”当作“复”为是。《册府元龟》卷三百八十四引“后”正作“复”。“硰石”,邑名,故址在今山西省静乐县东北。〔9〕“楼烦”,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省宁武县。〔10〕“平城”,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11〕“太尉”,官名,秦、汉时主管全国军政事,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击陈豨,〔1〕屠马邑。〔2〕所将卒斩豨将军乘马絺。〔3〕击韩信、陈豨、赵利军于楼烦,〔4〕破之。得豨将宋最、雁门守圂。〔5〕因转攻得云中守遫、丞相箕肆、将勋。〔6〕定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因复击豨灵丘,〔7〕破之,斩豨,得豨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8〕定代郡九县。

    【注释】〔1〕“陈豨”,宛句(今山东省菏泽县西南)人。刘邦的将领,汉初任赵国的相国,统帅赵、代的军队。曾与王黄勾结匈奴发动武装叛乱,高祖十年(公元前一九七年)自立为代王。高祖十二年(公元前一九五年)战败被杀。〔2〕“马邑”,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东北。〔3〕“乘马絺”,陈豨的部将。事迹不详,《史记》仅此一见。《汉书》作“乘马降”,亦只一见。〔4〕“赵利”,据本书《韩王信列传》云“赵苗裔”,原赵国将领。〔5〕“宋最”,事迹不详,《史记》仅此一见。“雁门”,郡名,治所善无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南。“圂”,事迹不详,《史记》仅此一见。〔6〕“云中”,郡名,治所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遫”,云中郡守。事迹不详,《史记》仅此一见。“箕肆”,人名事迹不详。“勋”,陈豨将领名,事迹不详,《史记》仅此一见。〔7〕“灵丘”,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省灵丘县东。〔8〕“都尉”,官名,比将军略低的武官。

    燕王卢绾反,〔1〕勃以相国代樊哙将,〔2〕击下蓟,〔3〕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4〕屠浑都。〔5〕破绾军上兰,〔6〕复击破绾军沮阳。〔7〕追至长城,〔8〕定上谷十二县,〔9〕右北平十六县,〔10〕辽西、辽东二十九县,〔11〕渔阳二十二县。〔12〕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13〕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14〕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

    【注释】〔1〕“卢绾”,沛(今江苏省沛县)人,刘邦的同乡,曾跟随刘邦起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二○二年)被封为燕王。后投降匈奴,匈奴单于封他为东胡卢王,后死于匈奴。〔2〕“樊哙”,沛(今江苏省沛县)人。初随刘邦起义,后以军功封为贤成君。汉初,随刘邦击破臧荼、陈豨和韩王信的叛乱,任左丞相,封为舞阳侯。事详本书《樊哙列传》。〔3〕“蓟”,县名,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4〕“御史大夫”,官名,秦、汉时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兼掌重要文书图籍。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5〕“浑都”,县名,或作“军都”,治所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6〕“上兰”,地名,或称为马兰溪,故址在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北。〔7〕“沮阳”,县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南。〔8〕“长城”,指令河北省怀来县北面的长城。〔9〕“上谷”,郡名,治所沮阳。〔10〕“右北平”,郡名,秦时治所在无终(今天津市蓟县)。汉时移治平刚(在今辽宁省凌源县西南)。〔11〕“辽西”,郡名,治所在阳乐(今辽宁省义县西)。“辽东”,郡名,治所在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12〕“渔阳”,郡名,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13〕“最”,总计。〔14〕“二千石”,泛指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

    勃为人木强敦厚,〔1〕高帝以为可属大事。〔2〕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3〕“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4〕【注释】〔1〕“木强”,指性格耿直刚强。〔2〕“属”,托付。〔3〕“东乡坐”,面向东坐。“乡”通“向”。汉礼以东向坐为尊。〔4〕“椎”,质朴,“文”,文饰,客套话。

    勃既定燕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