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史记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第2/3页)

1〕“迫劫”,逼迫威胁。〔12〕“贾人”,商人。“贾”,音gǔ。“榷会”,总计商人财货征收营业税。“榷”,音qu8。“会”,音ku4i。〔13〕“经”,常。此指常额。

    彭祖不好治宫室、■祥,〔1〕好为吏事。上书愿督国中盗贼。常夜从走卒行徼邯郸中。〔2〕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3〕莫敢留邯郸。

    【注释】〔1〕“■祥”,祭祀鬼神以求福。“■”,音jī。〔2〕“行徼”,巡逻,巡察。“徼”,音ji4o。〔3〕“险陂”,阴险邪谄,行为不正。“陂”,音bì。

    其太子丹与其女及同产姊奸,〔1〕与其客江充有卻。〔2〕充告丹,丹以故废。赵更立太子。〔3〕【注释】〔1〕“女”,《汉书·景十三王传》作“女弟”。“同产”,同母所生。〔2〕“江充”,字次倩,邯郸人。其人后被武帝任为直指绣衣使者,以巫蛊事陷害太子刘据,被刘据所杀。“卻”,音xì,通“隙”,嫌隙。〔3〕“赵更立太子”,更立彭祖另一子武始侯昌为太子。按,刘彭祖后死于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九三年),太子昌嗣封。

    中山靖王胜,〔1〕以孝景前三年用皇子为中山王。十四年,孝景帝崩。胜为人乐酒好内,〔2〕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3〕常与兄赵王相非,曰:“兄为王,专代吏治事。王者当日听音乐声色。”赵王亦非之,曰:“中山王徒日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4〕何以称为藩臣!”〔5〕【注释】〔1〕“中山”,汉诸侯王国名,都卢奴(今河北定县),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内长城以南,保定、安国以西,唐县、新乐以东,滹沱河以北地区。“靖”,谥号。〔2〕“乐”,音y4o,喜好。“内”,指后房姬妾,女色。〔3〕“枝属”,各支宗属。〔4〕“拊循”,安抚,抚慰。“拊”,音fǔ。〔5〕“藩”,本义为屋外的篱笆。诸侯王分封在外,等于是皇室的藩篱,所以称“藩臣”。

    立四十二年卒,〔1〕子哀王昌立。〔2〕一年卒,〔3〕子昆侈代为中山王。〔4〕【注释】〔1〕“立四十二年卒”,时当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一一三年)。〔2〕“哀”,谥号。〔3〕“一年卒”,时当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4〕昆侈后死于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九○年),谥“康”。

    右二国本王皆贾夫人之子也。

    长沙定王发,〔1〕发之母唐姬,故程姬侍者。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辟,〔2〕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上醉不知,以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3〕已乃觉非程姬也。及生子,因命曰发。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长沙王。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注释】〔1〕“长沙”,汉诸侯王国名,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当时辖境约相当于今湖南境内益阳、邵阳以东,衡阳、酃县以北地区。“定”,谥号。〔2〕“辟”,通“避”。“有所辟”指月经来潮,不能侍寝。〔3〕“有身”,有孕。

    立二十七年卒,〔1〕子康王庸立。〔2〕二十八年,卒,〔3〕子鲋■立为长沙王。〔4〕【注释】〔1〕“立二十七年卒”,时当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一二九年)。〔2〕“康”,谥号。《汉书·诸侯王表》及《景十三王传》作“戴”。〔3〕“二十八年卒”,时当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一○一年)。按,《汉书·诸侯王表》及《景十三王传》记刘庸在位二十七年。〔4〕“鲋■”,音f)q*。《汉书·诸侯王表》作“附朐”。鲋■后死于昭帝始元三年(公元前八四年),谥“顷”。

    右一国本王唐姬之子也。

    广川惠王越,〔1〕以孝景中二年用皇子为广川王。〔2〕【注释】〔1〕“惠”,谥号。〔2〕“孝景中二年”,公元前一四八年。

    十二年卒,〔1〕子齐立为王。齐有幸臣桑距。〔2〕已而有罪,欲诛距,距亡,王因禽其宗族。距怨王,乃上书告王齐与同产奸。自是之后,王齐数上书告言汉公卿及幸臣所忠等。〔3〕【注释】〔1〕“十二年卒”,时当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一三七年)。〔2〕“桑距”,《汉书·景十三王传》作“乘距”。〔3〕“所忠”,武帝亲信近臣,当时官谏大夫,一说官掌故。

    胶东康王寄,〔1〕以孝景中二年用皇子为胶东王。二十八年卒。〔2〕淮南王谋反时,寄微闻其事,私作楼车镞矢,〔3〕战守备,候淮南之起。及吏治淮南之事,辞出之。〔4〕寄于上最亲,〔5〕意伤之,发病而死,不敢置后,于是上闻。寄有长子者名贤,母无宠;少子名庆,母爱幸,寄常欲立之,为不次,〔6〕因有过,〔7〕遂无言。上怜之,乃以贤为胶东王奉康王嗣,而封庆于故衡山地,为六安王。〔8〕【注释】〔1〕“胶东”,汉诸侯王国名,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胶水以东平度、莱西、莱阳等县及其迤南地区。“康”,谥号。〔2〕“二十八年卒”,时当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3〕“楼车”,一种战车,上设望楼,可以瞭望敌情。“镞矢”,轻便锐利的箭。〔4〕“辞出之”,“辞”谓狱辞,“出”,出脱,开脱。〔5〕“寄于上最亲”,“上”,皇上,指武帝。刘寄母王夫人是武帝母王太后的亲妹妹,所以在诸兄弟中与武帝关系最亲。〔6〕“不次”,不合传承的次序。〔7〕“有过”,指前与闻淮南王谋反并企图响应事。〔8〕“六安”,汉诸侯王国名,所辖即衡山国故地。

    胶东王贤立十四年卒,〔1〕谥为哀王。子庆为王。〔2〕【注释】〔1〕“立十四年卒”,时当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一○七年)。〔2〕“子庆为王”,按,本书《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及《汉书·诸侯王表》、《景十三王传》皆记嗣王名“通平”,此作“庆”必误,因刘贤有弟名“庆”,不得以“庆”名其子。刘通平后死于昭帝始元四年(公元前八三年),谥“戴”。

    六安王庆,以元狩二年用胶东康王子为六安王。〔1〕【注释】〔1〕“元狩”,汉武帝年号,元狩二年为公元前一二一年。刘庆后死于昭帝始元三年(公元前八四年),谥“恭”。

    清河哀王乘,〔1〕以孝景中三年用皇子为清河王。十二年卒,〔2〕无后,国除,地入于汉,为清河郡。

    【注释】〔1〕“清河”,汉诸侯王国名,都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地,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哀”,谥号。〔2〕“十二年卒”,时当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一三六年)。

    常山宪王舜,〔1〕以孝景中五年用皇子为常山王。舜最亲,〔2〕景帝少子,骄怠多淫,数犯禁,上常宽释之。立三十二年卒,〔3〕太子勃代立为王。

    【注释】〔1〕“常山”,汉诸侯王国名,都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辖地约相当于今河北唐河以南,曲阳、行唐、栾城、赵县、高邑、临城以西,内丘以北地区。“宪”,谥号。〔2〕“舜最亲”,指在诸兄弟中与武帝关系最亲,因其母王夫人与武帝母王太后是亲姐妹。〔3〕“立三十二年卒”,时当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一一五年)。

    初,宪王舜有所不爱姬生长男棁。〔1〕棁以母无宠故,亦不得幸于王。王后脩生太子勃。王内多,所幸姬生子平、子商,王后希得幸。及宪王病甚,诸幸姬常侍病,故王后亦以妒媢不常侍病,〔2〕辄归舍。医进药,太子勃不自尝药,〔3〕又不宿留侍病。及王薨,〔4〕王后、太子乃至。宪王雅不以长子棁为人数,〔5〕及薨,又不分与财物。郎或说太子、王后,〔6〕令诸子与长子棁共分财物,太子、王后不听。太子代立,又不收恤棁。棁怨王后、太子。汉使者视宪王丧,棁自言宪王病时,王后、太子不侍,及薨,六日出舍,〔7〕太子勃私奸,饮酒,博戏,击筑,〔8〕与女子载驰,环城过市,入牢视囚。天子遣大行骞验王后及问王勃,〔9〕请逮勃所与奸诸证左,〔10〕王又匿之。吏求捕,勃大急,使人致击笞掠,擅出汉所疑囚者。有司请诛宪王后脩及王勃。上以脩素无行,使棁陷之罪,勃无良师傅,不忍诛。有司请废王后脩,徙王勃以家属处房陵,〔11〕上许之。

    【注释】〔1〕“棁”,音tu#。〔2〕“妒媢”,嫉妒。“媢”,音m4o。〔3〕“太子勃不自尝药”,古代礼教规定,尊长有病,卑幼者侍奉汤药,应先尝后进。《礼记·曲礼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太子勃在宪王病中不先尝药是违背孝道的。〔4〕“薨”,音h#ng,诸侯死称“薨”。〔5〕“雅”,平素。“为人数”,当人看待。〔6〕“说”,音shuì,劝说。〔7〕“舍”,指居丧时居住的服舍。〔8〕“筑”,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状与琴相似,有十三弦。〔9〕“大行”,官名,秦及汉初称典客,景帝中六年(公元前一四四年)改称大行,武帝太初元年又改称大鸿胪,掌管宾客朝觐之事,秩中二千石,为九卿之一。“骞”,音qiān,当指张骞。张骞,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圃)人,武帝时曾两次出使西域,又从卫青出击匈奴,以功封博望侯,卒于元鼎三年(公元前一一四年),详见《汉书·张骞传》。张骞于元鼎二、三年间曾官大行。〔10〕“证左”,证据,此指见证人。〔11〕“房陵”,汉县名,属汉中郡,故治即今湖北房县。西汉时诸侯王宗室有罪废弃,多迁徙于此。

    勃王数月,迁于房陵,国绝。月余,天子为最亲,乃诏有司曰:“常山宪王蚤夭,〔1〕后妾不和,適孽诬争,〔2〕陷于不义以灭国,朕甚闵焉。其封宪王子平三万户,为真定王;〔3〕封子商三万户,为泗水王。”〔4〕【注释】〔1〕“蚤”,通“早”。“夭”,少壮而死。〔2〕“適”,音d0,通“嫡”,谓正妻所生的嫡子。“孽”,谓姬妾所生的庶子。〔3〕“真定”,诸侯王国名,汉武帝分常山国部分地设置,都真定(今河北正定南),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石家庄市及藁城、正定地。〔4〕“泗水”,汉武帝时设置的诸侯王国,都凌(今江苏泗阳西北),辖境约相当于今江苏泗阳及宿迁、沭阳、涟水及清江市各一部分地。

    真定王平,元鼎四年用常山宪王子为真定王。〔1〕【注释】〔1〕“元鼎”,汉武帝年号,元鼎四年为公元前一一三年。刘平后卒于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九○年),谥“顷”。

    泗水思王商,〔1〕以元鼎四年用常山宪王子为泗水王。十一年卒,〔2〕子哀王安世立。〔3〕十一年卒,〔4〕无子。于是上怜泗水王绝,乃立安世弟贺为泗水王。〔5〕【注释】〔1〕“思”,谥号。〔2〕“十一年卒”,时当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3〕“哀”,谥号。〔4〕“十一年卒”,按,本书《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及《汉书·诸侯王表》、《景十三王传》皆记哀王安世在太初二年嗣位的当年即死,此云“十一年卒”,疑是涉上文思王“十一年卒”而误。〔5〕刘贺后死于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一年),谥“戴”。

    右四国本王皆王夫人兒姁子也。其后汉益封其支子为六安王、泗水王二国。〔1〕凡兒姁子孙,于今为六王。

    【注释】〔1〕“支子”,非嫡长子系统的旁系子孙。

    太史公曰:高祖时诸侯皆赋,〔1〕得自除内史以下,〔2〕汉独为置丞相,黄金印。诸侯自除御史、廷尉正、博士,〔3〕拟于天子。自吴楚反后,五宗王世,汉为置二千石,去“丞相”曰“相”,银印。诸侯独得食租税,夺之权。其后诸侯贫者或乘牛车也。

    【注释】〔1〕“赋”,收取租税。〔2〕“除”,拜官授职。“内史”,官名。汉初沿秦制设内史以治理京师,各诸侯王国也依拟设内史以掌国内民政,秩皆二千石。景帝时中央职官系统的内史分置左右,武帝时改左右内史为左冯(音píng)翊、京兆尹,王国内史名称依旧,但改由朝廷任命,成帝时撤销王国内史,其职权归并于王国相。〔3〕汉初诸侯王国可以依拟中央设置百官,王国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之事和国内图籍秘书,王国廷尉正掌管国内刑狱,王国博士则掌博通古今,备王顾问。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下令取消各诸侯王国的御史大夫、廷尉正、博士及少府、宗正等官。

    译文 孝景皇帝的儿子共有十三人被封为诸侯王,他们分别由五个母亲所生,同母的就是宗亲。栗姬生的儿子名叫荣、德、阏于。程姬生的儿子名叫余、非、端。贾夫人生的儿子名叫彭祖、胜。唐姬生的儿子名叫发。王夫人兒姁生的儿子名叫越、寄、乘、舜。

    河间献王德,在孝景帝前二年以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