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史记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第1/3页)

    史记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盛冬铃注译 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1〕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栗姬子曰荣、德、阏于。〔2〕程姬子曰余、非、端。贾夫人子曰彭祖、胜。唐姬子曰发。王夫人兒姁子曰越、寄、乘、舜。〔3〕【注释】〔1〕“十三人为王”,按汉景帝共十四子,一子后继位为帝(即武帝刘彻),其余十三子封王。〔2〕“栗姬”,齐人,其子荣为景帝长子,曾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栗姬忧惧而死。其事详见本书《外戚世家》。“阏于”,《汉书·景帝纪》、《诸侯王表》及《景十三王传》皆作“阏”。“阏”,音è。〔3〕“王夫人兒姁”,王皇后之妹。“姁”,音xū。

    河间献王德,〔1〕以孝景帝前二年用皇子为河间王。〔2〕好儒学,被服造次必于儒者。〔3〕山东诸儒多从之游。〔4〕【注释】〔1〕“河间”,汉诸侯王国名,都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东南部献县、交河、东光、阜成、武强等地。“间”,音ji1。“献”,谥号。〔2〕“孝景帝前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3〕“被服造次必于儒者”,《汉书·景十三王传》作“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被服”,原意为穿着,此指以儒术修养其心。“造次”,仓卒,匆遽。此谓在仓促之时行为也不失儒家规范。〔4〕“山东”,战国秦汉时对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北,崤,音xi2)或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南)以东的广大地区的习惯称呼。

    二十六年卒,〔1〕子共王不害立。〔2〕四年卒,〔3〕子刚王基代立。〔4〕十二年卒,〔5〕子顷王授代立。〔6〕【注释】〔1〕“二十六年卒”,时当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一三○年)。〔2〕“共王不害”,《汉书·诸侯王表》“不害”作“不周”。“共”,音g#ng,通“恭”,谥号。〔3〕“四年卒”,时当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一二六年)。〔4〕“刚王基”,本书《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及《汉书·景十三王传》“基”作“堪”。“刚”,谥号。〔5〕“十二年卒”,时当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一一四年)。〔6〕“顷王授”,《汉书·诸侯王表》“授”作“缓”。“顷”,通“倾”,谥号。顷王授在位十七年,死于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九七年)。

    临江哀王阏于,〔1〕以孝景帝前二年用皇子为临江王。三年卒,无后,国除为郡。

    【注释】〔1〕“临江”,景帝时设置的诸侯王国,都江陵(今湖北江陵),辖境约相当于今湖北粉青河及襄樊市以南,荆门及洪湖以西,长江及清江以北,四川巫山以东地区。“哀”,谥号。

    临江闵王荣,〔1〕以孝景前四年为皇太子,四岁废,〔2〕用故太子为临江王。

    【注释】〔1〕“闵”,谥号。〔2〕“四岁废”,事在景帝前七年(公元前一五○年)冬。刘荣被废是因为其母栗姬骄妒无礼,触犯了景帝。

    四年,〔1〕坐侵庙壖垣为宫,〔2〕上征荣。荣行,祖于江陵北门。〔3〕既已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4〕荣至,诣中尉府簿。〔5〕中尉郅都责讯王,〔6〕王恐,自杀。葬蓝田。〔7〕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

    【注释】〔1〕“四年”,时为景帝中三年(公元前一四七年)。〔2〕“庙”,据《汉书·景帝纪》,当为太宗庙。太宗即汉文帝。景帝前元年曾下诏命郡国诸侯皆为文帝立太宗之庙。临江国的太宗庙在江陵。“壖垣”,宗庙或宫殿墙外的又一道短墙。“壖”,音ru2n。〔3〕“祖”,远行动身之前祭祀路神,以祈一路平安。〔4〕“反”,通“返”。〔5〕“中尉”,官名,掌管长安治安,为列卿之一,秩中二千石,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后改称执金吾。“簿”,本指狱辞文书,即起诉状。此处用作动词,谓对簿,即司法官员据簿讯问,核对事实,受审者一一作答。〔6〕“郅都”,杨(今山西洪洞)人,景帝时官中尉,执法不避贵戚,号称“苍鹰”。后因逼迫刘荣致使自杀一事触怒景帝母窦太后,终于获罪被杀。详见本书《酷吏列传》。“郅”,音zhì。〔7〕“蓝田”,汉县名,属京兆尹,故治在今陕西蓝田西。

    荣最长,死无后,国除,地入于汉,为南郡。〔1〕【注释】〔1〕“南郡”,本秦郡名,汉初沿设,景帝前二年改为临江国,至是复为南郡。

    右三国本王皆栗姬之子也。〔1〕【注释】〔1〕“本王”,始封之王。

    鲁共王余,〔1〕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淮阳王。〔2〕二年,吴楚反破后,〔3〕以孝景前三年徙为鲁王。好治宫室苑囿狗马。〔4〕季年好音,〔5〕不喜辞辩。为人吃。〔6〕【注释】〔1〕“鲁”,汉诸侯王国名,都鲁(今山东曲阜),本秦薛郡地,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曲阜、滕县、泗水一带。〔2〕“淮阳”,汉诸侯王国名,都陈(今河南淮阳),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南淮阳、太康、柘城、鹿邑等地。〔3〕“吴楚反”,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朝廷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王封地以强本弱枝,巩固中央政权,吴王刘濞(音p@)、楚王刘戊约连胶东王刘熊渠、胶西王刘卬、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赵王刘遂等起兵对抗,史称“吴楚七国之乱”,后被汉将周亚夫等讨平。其事详见本书《孝景本纪》、《绛侯周勃世家》及《袁盎晁错列传》中的有关记载。〔4〕“苑囿”,畜养禽兽,种植花木,建有宫殿,以供帝王游观行猎的园林。〔5〕“季年”,晚年。〔6〕“吃”,口吃,说话结巴。

    二十六年卒,〔1〕子光代为王。初好音舆马;晚节啬,〔2〕惟恐不足于财。

    【注释】〔1〕“二十六年卒”,时当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一二九年)。〔2〕“晚节”,晚年。按,刘光死于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八九年),谥“安”。

    江都易王非,〔1〕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汝南王。〔2〕吴楚反时,非年十五,有材力,〔3〕上书愿击吴。景帝赐非将军印,击吴。吴已破,二岁,徙为江都王,治吴故国,〔4〕以军功赐天子旌旗。元光五年,〔5〕匈奴大入汉为贼,非上书愿击匈奴,上不许。非好气力,〔6〕治宫观,招四方豪桀,〔7〕骄奢甚。

    【注释】〔1〕“江都”,景帝时设置的诸侯王国,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约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射阳湖西南,仪征以东地区。〔2〕“汝南”,汉郡名,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地以及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地。〔3〕“材力”,膂力,勇力。〔4〕“国”,此谓国都。“吴故国”,即广陵。〔5〕“元光”,汉武帝年号。元光五年为公元前一三○年。〔6〕“好气力”,谓喜好使气任力。据《西京杂记》载,刘非轻捷有力,能超越七尺高的屏风。〔7〕“桀”,通“杰”。

    立二十六年卒,〔1〕子建立为王。七年自杀。〔2〕淮南、衡山谋反时,〔3〕建颇闻其谋。自以为国近淮南,恐一日发,为所并,即阴作兵器,而时佩其父所赐将军印,载天子旗以出。易王死未葬,建有所说易王宠美人淖姬,〔4〕夜使人迎与奸服舍中。〔5〕及淮南事发,治党与颇及江都王建。〔6〕建恐,因使人多持金钱,事绝其狱。而又信巫祝,使人祷祠妄言。建又尽与其姊弟奸。〔7〕事既闻,汉公卿请捕治建。天子不忍,使大臣即讯王。王服所犯,遂自杀。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

    【注释】〔1〕“立二十六年卒”,时当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一二八年)。〔2〕“七年自杀”,时当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3〕“淮南”,指淮南王刘安。安为高祖子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前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嗣位。当时淮南国辖境约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巢湖及肥西以北,塘河以东,凤阳、来安、和县以西地区;都寿春,即今寿县。“衡山”,指刘安之弟衡山王刘赐。赐初封庐江王,景帝前四年(公元前一五三年)徙封衡山,辖境约当今安徽淮河以南,霍丘及六安市以西地,并包括河南固始;都六,在今六安市北。刘安、刘赐于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因谋反事败自杀,封国都被撤销。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4〕“说”,音yuè,通“悦”。“淖”,音zhu$,一说音n4o,姓。〔5〕“服舍”,服丧期间的住处。〔6〕“党与”,同党,同伙。〔7〕“姊弟”,此谓姐妹。按,刘建淫乱暴虐事《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较详,可参看。胶西于王端,〔1〕以孝景前三年吴楚七国反破后,端用皇子为胶西王。端为人贼戾,〔2〕又阴痿,〔3〕一近妇人,病之数月。而有爱幸少年为郎。〔4〕为郎者顷之与后宫乱,端禽灭之,〔5〕及杀其子母。数犯上法,〔6〕汉公卿数请诛端,天子为兄弟之故不忍,而端所为滋甚。有司再请削其国,〔7〕去太半。〔8〕端心愠,遂为无訾省。〔9〕府库坏漏尽,腐财物以巨万计,终不得收徙。令吏毋得收租赋。端皆去卫,〔10〕封其宫门,从一门出游。数变名姓,为布衣,〔11〕之他郡国。

    【注释】〔1〕“胶西”,汉诸侯王国名,都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胶河以西高密县地。“于”,谥号。〔2〕“贼戾”,阴险凶狠。“戾”,音lì。〔3〕“阴痿”,即今所谓阳痿。〔4〕“郎”,郎官,天子或诸侯王的侍从。〔5〕“禽”,通“擒”。〔6〕“数”,音shu^,屡次。〔7〕“有司”,主管有关事务的官员。“削其国”,汉制,诸侯王犯罪或有过失,朝廷可以削减他的封地,以示惩罚,称为“削国”。〔8〕“太半”,大半。〔9〕“訾”,音zī,计量。“省”,音x@ng,察视。“为无訾省”,谓故意不去视察管理。〔10〕“卫”,卫士。〔11〕“布衣”,庶人的衣服。后因以“布衣”代指平民百姓。

    相二千石往者,〔1〕奉汉法以治,端辄求其罪告之,无罪者诈药杀之。所以设诈究变,〔2〕强足以距谏,〔3〕智足以饰非。相二千石从王治,则汉绳以法。故胶西小国,而所杀伤二千石甚众。

    【注释】〔1〕“相二千石”,指王国的相。汉制诸侯王国的相与郡守品级相等,秩禄都是二千石(月得俸谷一百二十斛)。相由中央政府任命,兼有监视诸侯王的责任。〔2〕“究”,穷极。〔3〕“强”,音ji4ng。“距”,通“拒”。

    立四十七年,卒,〔1〕竟无男代后,国除,地入于汉,为胶西郡。

    【注释】〔1〕“立四十七年卒”,时当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一○八年)。

    右三国本王皆程姬之子也。

    赵王彭祖,〔1〕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广川王。〔2〕赵王遂反破后,〔3〕彭祖王广川。〔4〕四年,徙为赵王。〔5〕十五年,孝景帝崩。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6〕好法律,持诡辩以中人。〔7〕彭祖多内宠姬及子孙。相二千石欲奉汉法以治,则害于王家。是以每相二千石至,彭祖衣皂布衣,〔8〕自行迎,除二千石舍,〔9〕多设疑事以作动之,〔10〕得二千石失言,中忌讳,辄书之。二千石欲治者,则以此迫劫;〔11〕不听,乃上书告,及污以奸利事。彭祖立五十余年,相二千石无能满二岁,辄以罪去,大者死,小者刑,以故二千石莫敢治。而赵王擅权,使使即县为贾人榷会,〔12〕入多于国经租税。〔13〕以是赵王家多金钱,然所赐姬诸子,亦尽之矣。彭祖取故江都易王宠姬王建所盗与奸淖姬者为姬,甚爱之。

    【注释】〔1〕“赵”,汉诸侯王国名,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本秦邯郸郡地,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泜河以南,滏阳河以西地及河南浚县、内黄,山东馆陶和冠县西部地。〔2〕“广川”,景帝时设置的诸侯王国,由信都国改置,都信都(今河北冀县),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武邑、景县以南,南宫、故城以北滏阳河流域及山东德州市地。〔3〕“赵王遂”,高祖子赵幽王刘友之子,文帝元年嗣封,景帝前三年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一起发动叛乱,事败自杀。〔4〕“王”,音w4ng,用作动词,为王。〔5〕“四年,徙为赵王”,时当景帝前五年(公元前一五二年)。〔6〕“足恭”,过度谦虚。语出《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宋朱熹《集注》:“足,过也。”“刻深”,苛刻,阴险。〔7〕“中”,音:zh^ng,中伤陷害。〔8〕“衣皂布衣”,上“衣”字音yì,用作动词,穿着。“皂”,黑色。〔9〕“除”,扫除。〔10〕“作”,通“诈”。“作动”谓诱骗引动。〔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