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史记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第1/3页)

    史记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胡平生 注译 魏其侯窦婴者,〔1〕孝文后从兄子也。〔2〕父世观津人。〔3〕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4〕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5〕 【注释】〔1〕“魏其”,汉县名,故地在今山东省临沂县东南。〔2〕“从兄”,堂兄。〔3〕“观津”,汉县名,故地在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南。〔4〕“吴相”,诸侯国吴的丞相。吴是汉高祖的哥哥刘喜之子刘濞的封国。〔5〕“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务的长官。

    梁孝王者,〔1〕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2〕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3〕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4〕“千秋之后传梁王。”〔5〕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6〕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7〕不得入朝请。〔8〕 【注释】〔1〕“梁孝王”,名武,文帝次子。文帝二年(公元前一七八年)封为代王,三年徙为淮阳王,十年徙为梁王,在位三十五年,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一四四年)卒,“孝”是谥号。事详本书《梁孝王世家》。〔2〕“窦太后”,即窦姬,初为吕后宫女,吕后赐予代王,受到宠幸,生一女两男。代王立为帝,即汉文帝,窦姬立为皇后,长子即景帝,次子即梁王。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一三五年)去世。事迹详本书《外戚列传》。〔3〕“因昆弟燕饮”,以兄弟的身份而举行的不讲究正规礼仪的宴会,景帝与梁王虽是兄弟,但依君臣之礼,仍等级分明;“因兄弟燕饮”,则为叙兄弟之情而设宴,可以比较随便。“燕”,通“宴”。〔4〕“从容”,舒缓,不慌不忙。〔5〕“千秋”,“死”的委婉说法。《梁孝王世家》记此语为:“千秋万岁后传于王”。〔6〕“卮”,饮酒的器具,形与今之带柄圆口柱状茶杯相近。音zhī。窦婴此举是为景帝失言,有进酒示罚之意。〔7〕“门籍”’,出入宫门的名籍。为二尺之牒,上记姓名、年龄、形貌等,悬于宫门旁,进入宫门时须经门卫核对后方能放行。〔8〕“朝请”,诸侯朝见天子,春季叫“朝”,秋季叫“请”。此处泛指一般的朝见。

    孝景三年,〔1〕吴楚反,〔2〕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3〕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4〕乃拜婴为大将军,〔5〕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6〕所赐金,陈之廊庑下,〔7〕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8〕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9〕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10〕诸列侯莫敢与亢礼。〔11〕 【注释】〔1〕“孝景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2〕“吴楚反”,指吴王濞、楚王戊、胶西王卬、胶东王雄渠、菑川王贤、济南王辟光、赵王遂联合反叛。七国之中,吴为主谋,楚军与吴会合,共同西进,史称“吴楚七国之乱”。〔3〕“宗室”,皇帝同姓的亲戚。“诸窦”,泛指皇帝的姻亲外戚。“毋”,通“无”。〔4〕“王孙”,窦婴的字。“让”,推辞。〔5〕“大将军”,武官名,地位次于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掌率军征伐四方。汉代不常设,又有“前、后、左、右”等不同的称号。〔6〕“袁盎”,楚人,字丝,曾为吴相,以直谏敢言闻名。由窦婴推荐给景帝后,拜为太常,设计斩杀晁错,出使吴国,无功而返。因反对景帝传位梁王,被梁王刺客刺杀。事详《史记》、《汉书》本传。“栾布”,梁人,曾为梁王彭越之大夫。文帝时为燕相。参加平定吴楚之乱,因军功封为俞侯。事详《史记》、《汉书》本传。〔7〕“廊庑”,堂下两廊及门屋。〔8〕“财取用之”,裁量自己的情形而取去用。“财”,通“裁”。〔9〕“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当时汉军三十六将军以主力击吴、楚,由太尉周亚夫统率;郦寄率军击赵,栾布率军击齐,由窦婴在荥阳统制。“荥阳”,县名,属河南郡,故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10〕“条侯”,即周亚夫,绛侯周勃之子,文帝时改封于条。“条”,在今河北省景县境。《汉书·地理志》作“脩市”,属渤海郡,“脩”仍读为“条”。周亚夫,文帝时任中尉,景帝三年为太尉,平吴楚反叛,迁为丞相,因病免。后获罪死于狱中。事迹详本书《周勃世家》、《汉书·周勃传》。〔11〕“列侯”,汉制,刘氏子孙封侯叫“诸侯”,异姓功臣封侯叫“列侯”(初称“彻侯”,因避武帝名讳而改为“列侯”),是二十等爵中最高一级的爵位。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1〕使魏其侯为太子傅。〔2〕孝景七年,栗太子废,〔3〕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4〕诸宾客辩士说之,〔5〕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6〕屏闲处而不朝。〔7〕相提而论,〔8〕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9〕则妻子毋类矣。”〔10〕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注释】〔1〕“栗太子”,景帝长子,名荣,栗姬所生,因后被废去,故从母姓,称“栗太子”。事迹见本书《五宗世家》、《汉书·景十二王传》。〔2〕“太子傅”,掌辅佐、教导太子事务,有太傅、少傅之别。〔3〕“栗太子废”,刘荣因其母失宠而被废为临江王。四年后因获罪而自杀。〔4〕“屏”,退隐。音bǐng。“蓝田”,故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5〕“说”,劝说。音shuì。〔6〕“赵女”,赵地多美女,故以“赵女”为美女之代称。〔7〕“闲处”,犹闲居,避人而居。〔8〕“相提而论”,相互对比着看。“提”,举出。〔9〕“有”,连词,读如“又”。“两宫”,指太后(居东宫,即长乐宫)和景帝(居西宫,即未央宫)。“螫”,蜇。音shì。此用毒虫怒而蜇人喻两宫动怒而加害于窦婴。〔10〕“妻子”,妻与子,指一家老小。“毋”,通“无”。“类”,种。

    桃侯免相,〔1〕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2〕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3〕多易。〔4〕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5〕 【注释】〔1〕“桃侯”,刘舍,本项籍亲属,其父襄,佐助高祖有功,赐姓,封为桃侯。孝文帝十年(公元前一七○年),刘舍袭父爵。景帝中三年至后元年(公元前一四七年至前一四三年)为丞相。以地震、日蚀免官。“桃”,故地在今河北省衡水西北。〔2〕“爱”,吝惜。〔3〕“沾沾”,轻薄的样子。〔4〕“多易”,多轻率之举。〔5〕“建陵侯卫绾”,卫绾,代人,以平定吴楚之乱有功,景帝前六年(公元前一五一年)封为建陵侯。景帝后元年(公元前一四三年),以御史大夫出任丞相。事迹见本书《万石张叔列传》、《汉书》本传。“建陵”,故地在今江苏省沭阳县西北。

    武安侯田蚡者,〔1〕孝景后同母弟也,〔2〕生长陵。〔3〕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4〕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5〕及孝景晚节,〔6〕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7〕蚡辩有口,学《槃盂》诸书,〔8〕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9〕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10〕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11〕 【注释】〔1〕“武安”,故地在今河北省武安县。“蚡”,音fēn。〔2〕“孝景后”,即王娡,下文又称王太后。父王仲,母臧儿,有一男(信)两女(娡及儿姁)。王仲死,臧儿更嫁长陵田氏,生蚡、胜。事迹详本书《外戚世家》、《汉书·外戚传》。〔3〕“长陵”,汉因高祖陵墓所在,置长陵县,故地在今陕西省咸阳县东北。〔4〕“诸郎”,指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改为“光禄勋”)所属各郎官,如“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负责宫中值勤守卫与外出车骑侍从。〔5〕“子姓”,即子孙。王引之说:“古谓子孙曰姓,或曰子姓。”〔6〕“晚节”,晚年。〔7〕“太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掌论议。〔8〕“槃盂”,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相传为黄帝史官孔甲所作,二十六篇。应劭说是书于盘盂等器物上的铭文,应是今所谓的金文等古文字资料。〔9〕“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景帝后三年(公元前一四一年)正月甲子,景帝去世,同日武帝即位,年方十六岁,故由其母王太后临朝称制。“称制”,天子之命曰“制”,令曰“诏”;由皇太后代行天子事,发号施令,谓之“称制”。〔10〕“孝景后三年”,景帝于正月去世,武帝于三月封田蚡、田胜,当时尚未使用武帝年号。〔11〕“周阳”,故地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1〕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2〕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3〕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4〕“君侯资性喜善疾恶,〔5〕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6〕魏其不听。

    【注释】〔1〕“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年,我国帝王用年号纪年自此始。〔2〕“议置丞相、太尉”,景帝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罢太尉官职,此时议重置。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与御史大夫合称“三辅”,秩皆万石,故下文说“太尉、丞相尊等”。〔3〕“微”,暗暗地。“风”,同“讽”,含蓄地暗示或劝说。〔4〕“吊”,有劝诫、警告之意,与“贺”相对。因其位至丞相而贺,又因隐伏危机而吊。〔5〕“君侯”,汉代对列侯拜为丞相者的尊称。〔6〕“今”,即将,马上。“去”,指去职、离职。

    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1〕迎鲁申公,〔2〕欲设明堂,〔3〕令列侯就国,〔4〕除关,〔5〕以礼为服制,〔6〕以兴太平。举適诸窦宗室毋节行者,〔7〕除其属籍。〔8〕时诸外家为列侯,〔9〕列侯多尚公主,〔10〕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之言,〔11〕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12〕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13〕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

    【注释】〔1〕“推毂”,本指推车轮前进,此指推举、推荐。“毂”,车轮中心安装辐条的构件,又代指车轮。“赵绾”,代(故地在今河北省蔚县西南)人;“王臧”,兰陵(故地在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人,都曾从当时大儒鲁申公学《诗》。“御史大夫”,三公之一,为副丞相。“郎中令”,九卿之一,掌宫殿值勤与守卫。〔2〕“鲁申公”,名培,汉初著名儒者,传《鲁诗》,弟子百余人。武帝征为太中大夫,年已八十余,后赵绾、王臧因得罪窦太后而免官自杀,申公亦以疾免归,数年而卒。事迹见本书《儒林列传》、《汉书·儒林传》。〔3〕“明堂”,传说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殿堂,用以举行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典礼。汉以后礼学家众说纷纭,分歧很多。当时,赵绾、王臧要附会古制,设明堂以朝诸侯,但自己又弄不清明堂制度,所以将老师申公迎来。〔4〕“令列侯就国”,当时列侯多住在京城而不住在自己的封地,现在下令让列侯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去。〔5〕“除关”,除去关禁。汉代有“津关令”,政府在一些交通要道上没有关卡,进行检查,没有通行的证件,行人与货物都不得自由出入关卡渡口。文帝十二年(公元前一六八年),曾“除关无用传”(“传”是政府颁发的通行证)。景帝四年(公元前一五三年)因吴楚之乱,“复置诸关,用传出入”。〔6〕“以礼为服制”,按照儒家的礼法来制订吉、凶典礼及各种场合穿戴的服饰。〔7〕“適”,同“谪”,音zhé。“举適”,检举谴责。〔8〕“属籍”,家谱,族谱。〔9〕“外家”,即“外戚”,帝王之母族与妻族。〔10〕“尚公主”,与公主结婚。上攀而为婚配叫做“尚”。〔11〕“黄老”,黄帝与老子,二人是道家的鼻祖,故以“黄老”代表道家。〔12〕“柏至”,汉地名,《汉书·地理志》失载,不详所在。“许昌”,高祖功臣许温之孙,文帝十五年(公元前一六五年)袭封为侯。〔13〕“武强”,故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东北。“庄青翟”,高祖功臣庄不识之孙,文帝后二年(公元前一六二年)袭封为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