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史记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第1/3页)

    史记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胡平生 注译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1〕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2〕至黯七世,〔3〕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4〕孝景时为太子洗马,〔5〕以庄见惮。〔6〕孝景帝崩,太子即位,〔7〕黯为谒者。〔8〕东越相攻,〔9〕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10〕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11〕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12〕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13〕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14〕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15〕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16〕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17〕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18〕以数切谏,〔19〕不得久留内,〔20〕迁为东海太守。〔21〕黯学黄老之言,〔22〕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23〕其治,责大指而已,〔24〕不苛小。黯多病,卧闺内不出。〔25〕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26〕列于九卿。〔27〕治务在无为而已,〔28〕弘大体,〔29〕不拘文法。〔30〕 【注释】〔1〕“濮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2〕“古之卫君”,指战国时期卫国的君主。战国时卫已沦为赵国的附庸,先贬号为“侯”,后更贬号为“君”,仅据有濮阳一地。〔3〕“七世”,《汉书》作“十世”。古隶“七”字中画略短,与“十”字相似,后人常常混淆。〔4〕“黯以父任”,汲黯由父亲保举而作了郎官。汉代“任子令”规定: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服务满三年的,都可以保举自己的同胞兄弟或自己的儿子一人为郎。〔5〕“太子洗马”,官名,太子宫中的属员,秩六百石。在太子外出时,骑马担任先导。“洗”,读为“先”,不作“洗涤”讲,《汉书·百官公卿表》即作“先马”。〔6〕“庄”,庄重,严肃。“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惮”,畏惧,音dàn。〔7〕“太子”,即武帝刘彻,景帝七年(公元前一五○年),被立为皇太子。公元前一四一年即位。〔8〕“谒者”,郎中令属官,掌接待宾客,通报传达之事。〔9〕“东越相攻”,居住在今福建和浙江东南的闽越和东瓯,于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一三八年)发生战争。事详本书《东越列传》。〔10〕“吴”,古地名,此指当时会稽郡的吴县,故地在今江苏省吴县。〔11〕“河内”,河内郡,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及京汉铁路以西(包括汲县)地区,郡治在怀县(今武陟西南)。〔12〕“屋比”,房屋毗连。“比”,挨着,并列。〔13〕“河南”,河南郡,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郡治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14〕“便宜”,指方便灵活的办法,不经请示而见机行事。“便”,音biàn。〔15〕“节”,符节,用以作为凭证的东西。“振”,通“赈”,救济。〔16〕“矫制”,汉律罪名之一,即伪造皇帝的命令,是很严重的罪行,依法要处以死刑。但是对于像收捕谋叛等不容先请示因而矫制的特殊情形,有变通的处理。“制”,皇帝的命令。〔17〕“荥阳令”,荥阳县令。荥阳县,故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汉属河南郡。〔18〕“中大夫”,官名,属郎中令,掌论议。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改为光禄大夫。〔19〕“数”,多次,屡次。音shuò。“切谏”,直率而击中要害的劝谏。〔20〕“不得久留内”,不能长久地在中央机构里做官。“内”,皇宫,此指京官,与地方官相对。〔21〕“东海”,汉郡名,秦时薛郡地,后称郯郡,汉初改为东海郡,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郡治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北)。〔22〕“黄老”,黄帝、老子,道家以黄、老为始祖,因此道家学说称之为“黄老之言”。〔23〕“丞史”,丞和史都是太守的助理官吏,此处是泛指太守属下各级官员。汉律规定,太守下置内吏、史各一人,卒、史书佐各十人。〔24〕“大指”,即主旨、要旨,主要的意图。〔25〕“闺”,内室。“闺”本指一种小门;“”是旁门。〔26〕“主爵都尉”,原称主爵中尉,掌列侯。景帝中六年(公元前一四四年)改为主爵都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与左冯翊,京兆尹合为三辅。汲黯作主爵都尉时,尚未改为右扶风。〔27〕“列于九卿”,汉初以奉常(后改太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后改大理)、典客(后改大行)、宗正、治粟内史(后改大司农)、少府为正九卿,中尉(后改执金吾)、主爵都尉、内史准照九卿待遇,故云“列于九卿”。〔28〕“无为”,顺应自然,不加人为的干扰。这是道家思想的主旨,《老子》:“为无为,则无不治。”〔29〕“弘大体”,《汉书》及本书《袁盎传》皆作《引大体”,意思是抓大的主导的方面。“引”,引导,率领。〔30〕“文法”,法令条文。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1〕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2〕任气节,内行修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3〕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4〕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注释】〔1〕“面折”,当面指摘、批评别人。“折”,驳斥,使人屈服。〔2〕“好学,游侠”,《汉书》作“好游侠”。按汲黯无“好学”事迹,下文武帝又以“人不可以无学”评论之,是应从《汉书》解读为“好游侠”。意即喜欢行侠,见义勇为,打抱不平。〔3〕“傅柏”,梁(故地在今河南商丘、安徽砀山一带)人,为梁孝王将。“袁盎”,楚人,曾为吴王濞相,事迹详本书本传。当时,傅、袁二人都以刚直而闻名。〔4〕“灌夫”,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在平定吴楚之乱中,以勇敢善战闻名,“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事迹详本书《魏其武安侯列传》。“宗正”,九卿之一,职掌皇族宗室事务。“刘弃”,《汉书·汲黯传》又作“刘弃疾”,《百官公卿表》仍作“刘弃”,元朔四年至六年(公元前一二五年至前一二三年)为宗正。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1〕中二千石来拜谒,〔2〕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3〕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4〕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5〕群臣或数黯,〔6〕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7〕宁令从谀承意,〔8〕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9〕奈辱朝廷何!”

    【注释】〔1〕“武安侯蚡”,即田蚡,武帝母王太后的同母异父弟,建元六年(公元前一三五年)出任丞相,事迹详本书《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属魏郡,故地在今河北省武安县。〔2〕“中二千石”,汉代官吏俸禄的等级。汉制,中二千石者,月俸一百八十斛,全年二千一百六十石;二千石者,月俸一百二十斛,全年一千四百四十斛;比二千石者,月俸一百斛,全年一千二百石。中二千石是九卿的俸禄。此处以俸禄代指官阶。〔3〕“然黯见蚡未尝拜”,汲黯官主爵都尉,俸禄为二千石,较中二千石官略低,但见田蚡不拜。〔4〕“上曰吾欲云云”,荀悦《汉纪》卷十记此事云:“帝问汲黯曰:‘吾欲兴政治,法尧舜,何如?’黯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如何欲效尧舜之治乎!’上大怒。”可为参考。〔5〕“戆”,愚而直。音zhuàng。〔6〕“数”,责怪,埋怨。音shǔ。〔7〕“辅弼”,帮助,纠正。〔8〕“从谀”,纵容谄谀。“从”,音zhòng。〔9〕“爱身”,爱惜自己的身体。意思是,如果冒犯了皇上,降罪受刑,身体就要吃苦受难。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1〕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2〕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3〕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4〕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5〕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6〕至如黯,近之矣。”

    【注释】〔1〕“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汉制,病休三月当免职,而皇上特地赐给病假,可以不免官而休假养病。“告”,休假。〔2〕“庄助”,吴人,郡中举为贤良,参加对策,为武帝赏识,擢为中大夫,后出任会稽太守,复召回留侍中。因与淮南王刘安私交论议,连坐受诛。《汉书》有传,作“严助”,系史家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庄”为“严”。“请告”,请假。〔3〕“守城深坚”,《汉书》作“守成”,指保守成业,《史记》作“城”,可能是后人误改。“深坚”,长久而牢固。〔4〕“麾”,通“挥”。〔5〕“贲、育”,古代的勇士孟贲和夏育。〔6〕“社稷之臣”,与国家同患难,共存亡的忠臣。“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社稷”就代表国家。

    大将军青侍中,〔1〕上踞厕而视之。〔2〕丞相弘燕见,〔3〕上或时不冠。〔4〕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5〕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6〕其见敬礼如此。

    【注释】〔1〕“大将军青”,即卫青,字仲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武帝卫皇后的同母异父弟,以征伐匈奴有功,官拜大将军。事迹详本书本传。〔2〕“踞厕而视之”,蹲坐在厕所中接见他。一说,“厕”通“侧”,指床的边侧。钱钟书《管锥编》说:“踞厕接见大臣,亦西方帝皇旧习,蒙田所谓据厕■为宝座,处理机要;并有入厕面君特许状,颁与重臣,俾于溷圊得便宜如宣室之觐。”〔3〕“丞相弘”,即公孙弘,字季,薛县(今山东省滕县东南)人。武帝初为博士,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