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译文 (第1/3页)

    译文 《老子》中有段话说:“大治之世的最高标准,(是国小民少,)邻国的百姓能相互望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也相互传闻,人们各自认为所吃的食物是美味,所穿的衣服极美观,本地的风俗最适宜,自己的工作很快乐,直至老死,互不来往。”一定照这种说法去做,在近代除非先去堵塞了人们的耳目,否则简直就是无法办到的。

    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历史,我是不了解的。至于像《诗》、《书》中提到的虞夏以来的情况,(统治者们的)耳目要极尽音乐女色的享受,口要尝尽各种肉食的美味,身体安于闲逸享乐,而心意用在夸耀权势地位的尊荣。这种(追求物质享受的)风气影响百姓,积久成习,即使用精妙的理论去挨户劝说,也不能感化改变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顺应这种趋势,其次是掌握好时机加以引导,再其次是教诲他们,再其次是进行整顿,统一步调,最不好的办法是与民争利。

    山西地方出产很多的木材、竹子、穀树、麻类,旄牛、玉石等;山东地方则多鱼、盐、漆、丝和乐工美女;江南地方出产楠木、梓木、姜、桂、金、锡、铅矿石、朱砂、犀牛、玳瑁、各种珍珠以及象牙兽革等;龙门和碣石以北的地方多产马、牛、羊、毡毛制成的衣服以及各种动物的筋角等;铜和铁则是不出千里就有矿山出产,如同在棋盘上放置棋子一样。以上所说的,是物产的大概情形。这些东西都是中国人民所喜爱的,俗话所说的用于穿着饮食,奉养生者,葬送死者的物品。所以人们都有待于农人种出粮食然后得食,有待于管理山泽的虞人把各种原料开发出来,有待于工匠把各种原料制为成品,有待于商人把各种物品贸易流通。这难道需要依靠下政令、行教化等手段来征发收集,限期会聚吗?人人各尽其能,各尽其力,用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某一地方物价低贱,就有人寻求物价高昂的地方把东西转运过去;某一地方的物价高昂,就有人寻求物价低廉的地方把东西转运过来,大家各自致力于自己的生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就像水往低处流,日日夜夜不会停息,物品会不招自来,不去搜求而百姓们自会拿出来贸易。这难道不是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任其自然的效验吗?

    《周书》中说:“农人不拿出自己的产品,人们就会缺乏食粮;工人不拿出自己的产品,人们就会缺乏用具;商人不进行贸易,那么粮食、用具、财货这三种最可宝贵的东西就会断绝来源;(管理山泽的)虞人不拿出所产的物品,人们就会财货空乏。”财货空乏,山泽就不能开发了。这四方面,是人们衣食的本源。本源广大,物用就充裕;本源狭小,物用就缺少。(懂得这一道理,)上可以富国,下可以富家。贫富的法则,(天然存在,)不是谁能夺走或给予的,而智巧的人财物总是有余,笨拙的人财物总是不足。太公望被封于营丘,建立齐国,那里都是盐碱地,人民稀少,于是太公就勉励封地内的妇女从事纺织、缝纫、编结、刺绣等工作,这些女红制品技术高超,极其精巧,太公又利用当地出产的鱼、盐进行贸易,结果别处的人民都背负着婴儿归附齐国,货物也往那里集中,就像车辐归聚于车轴一样。所以天下人都使用齐国出产的衣服鞋帽,东海到泰山之间的人们都恭恭敬敬地整理好衣袖前去朝见,(表示归服。)后来齐国一度衰落,管仲重新整顿治理,设置掌管财物货币的九种官员,齐桓公因此得以称霸,多次纠合诸侯,主持盟会,把天下纳入正道。而管仲本人也能收取占货值十分之三的市场税归为己有,虽然居于陪臣的地位,却比各国的诸侯还富。齐国也因而保持富强直至后世威王、宣王的时代。

    所以说:“粮食充实了,人们就会懂得行为要符合礼节;生活用品丰富,吃穿不愁了,人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礼是随着财富充裕而产生的,一旦财富消失,也就不再有什么礼了。所以说君子富了,爱凭借财产广施恩德;小人富了,就能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不必再辛辛苦苦地劳作。水深自然产鱼,山深自然会有野兽前往繁殖生息,人富了,所谓的仁义自然就会归属于他。富人得了势,名声地位就更加显赫,一旦失势,再没有宾客上门,就会闷闷不乐。这类情况,在夷狄之区表现得尤其明显。俗话说:“只要家产有千金,儿子不会判死刑。”这并非空话。所以说:“天下人吵闹喧嚷,都是来求财;天下人奔走纷乱,都是去谋利。”那些拥有兵车千辆的国君,食邑万户的列侯,受封百家的封君,尚且都为钱财不够使用而担忧,何况编入户籍,要负担租税徭役的平民百姓呢!

    从前越王句践兵败困守在会稽山上,于是就任用了范蠡和计然。计然说:“懂得战争的人平时就得整治军备,要使货物赶上时令和风尚,被世人所用,平时就得了解货物。如果时世的需求和货物的特点,二者都明确地显露于世,那么世上成千上万货物生产和供应的规律也都能看出并掌握了。每逢太岁与金星运行到同一星次,这一年必是丰年,太岁与水星运行到同一星次,这一年必有水灾;太岁与木星运行到同一星次,这一年必有饥荒;太岁与火星运行到同一星次,这一年必有旱灾。大旱之后必多水,所以在旱年就得准备好船只,大水之后必有旱,所以在多水之年就得准备好车辆,这是事物变化的规律。(一般说来),农业生产六年丰收,六年干旱歉收,每十二年就有一次大饥荒。出售粮食,每斗价格跌到二十钱,就会伤害农民,每斗涨到九十钱,就会伤害手工业者和商人。手工业者和商人受到伤害,财货就不能流通,农民受到伤害,土地就不能开垦。粮价每斗上不超过八十钱,下不低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手工业者、商人双方都能得利。官府以平价出售粮食,控制住物价,使通过关卡、进入市场的货物源源不断,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至于囤积货物,居奇求利的道理,则务必求取完好坚固容易贮藏的货物,并且不要久藏,使资金周转不息。如果以货换货,进行贸易,容易腐败损耗的货物切勿久留,不要囤积居奇,以求高价。能够判断某种货物是供过于求还是求大于供,就能看出价格是要上涨还是要下跌。涨价涨到一定的极限,就会下跌,跌价跌到一定的极限,就会上涨。上涨到一定的极限,就要把货物看作粪土一样毫不可惜地抛售出去,下跌到一定极限时就要把货物看作珠宝一样毫不犹豫地收购进来。钱财货币要让它们象流水一样不停地周转流动。”句践采用计然的策略,施行了十年,越国财力富裕,能够优厚地犒赏战士,战士们冒着敌人的飞箭投石,奋勇前进,就像渴极了的人想得到饮水一样,于是终于报仇雪恨,消灭了强大的吴国。句践率军北上,在中原地区检阅军队,显示兵威,名列“五霸”之一。

    范蠡洗雪了在会稽向吴军屈膝求和的国耻之后,长叹道:“计然的计策有十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能消灭吴国,扬眉吐气。那些计策施用于国家已经成功,我要用来经营自己的家业了。”于是就乘坐小船飘游江湖,改名换姓,到了齐国,就自称“鸱夷子皮”,到了陶,就自称“朱公”。朱公认为陶这个地方位居天下之中,与各诸侯国四通八达,是进行货物交易的重要场所。于是就在那里经营产业,囤积货物,投机谋利。他善于掌握天时追逐利润而并不苛求所任用的人。所以说擅长经营的人,必定能选择信用靠得住的人并能得心应手地把握好时机。他在十九年之中曾三次得到千金之财,又先后两次把财产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的同族兄弟。这就是所谓喜好凭借财产广施恩德的君子啊!后来他年老力衰,就听凭子孙去经营。他的子孙继承了产业,又不断增殖生息,以至他们的家产竟达到万万之多。因而后世人们谈到富人,都要提起陶朱公。

    子赣既已从孔子那里完成了学业,就回到卫国做官,他又囤积货物,在曹、鲁一带转运倒卖,孔门弟子学业优秀的有七十人,其中数他最富有了。原宪穷得连酒糟谷皮都不能填饱肚子,藏身于陋巷之中。子赣则车马成群,以束帛为进见的礼物,出使各诸侯国通问修好,所到之处,各国的国君都与他分宾主,行平等的礼节。使孔子的名声能够传遍天下,就是靠子赣作出安排,起着支配作用。这不就是所谓富人得了势,名声地位就更加显赫吗?

    白圭是成周人。正当魏文侯在位时,李克在魏国推行尽力开发土地资源、奖励农业的政策,而白圭却乐于观察估量时尚世情的变化,别人低价抛售的货物,他就收进,别人高价求取的货物,他就出售。在谷物成熟的时候,他收购粮食,出售丝、漆;在蚕茧收成时则收购缯帛和丝绵,出售粮食。每逢太岁在卯之年,农业丰收,但明年必定有灾荒。到了太岁在午之年,必遇旱灾,但明年会有好收成。到了太岁在西之年,又是丰收,但明年又是灾荒。到了太岁在子之年,会遇到大旱,但明年收成较好,雨水偏多。这样,又回到太岁在卯之年。他囤积货物,大致每年能使财产增加一倍。想要增长拥有的货币的数目,他就收购下等的谷子;想要增长拥有的粮食的数目,他就收购上等的谷种。他生活刻苦,不讲究饮食,能抑制享受的欲望,没有嗜好,穿衣服也很节约,常年与为他经营劳作的奴仆同甘共苦,但抓紧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猛禽看到猎物突然猛扑过去似地迅猛果断。因此他曾这样说:“我经营产业,就像伊尹、吕尚施行计谋,孙武、吴起用兵作战,商鞅执行法令那样。所以一个人如果他的智慧不足以随机应变,他的勇气不足以果断的作出决定,他的仁爱之心不能使他只是收取应该取得的东西而又肯付出应该付出的东西,他的意志不能使他坚持自己应有的操守,即使想学习我致富的本领,我终究不会告诉他。”(他说这番话,)是由于天下讲经营产业的人都说自己效法白圭。白圭他是试验过自己的经营之术的,能经过试验以施展自己的特长,这说明他不是随随便便就取得成功的啊!

    猗顿靠掘池晒盐发家,邯郸郭氏靠开矿冶铁致富,他们的财富都可与一国之君相比。

    乌氏的倮经营畜牧业,牲畜繁殖多了就变卖成钱,然后求购华美珍奇的彩绣等物,偷偷地献赠戎王,戎王则用十倍于原价的牲畜回赠给他,作为补偿。致使他拥有的牛马等牲畜多得要用山谷作单位来计量。秦始皇下令让倮比照封君的待遇,春秋二季可以按时同贵族们一起进宫谒见皇帝。巴郡有个名清的寡妇,她的祖先找到了出产朱砂的矿穴,一连几代独得其利,财富多得无法计算。清,不过是一个寡妇,能够守住祖先留下的产业,靠财产来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人欺侮侵犯。秦始皇认为她是个有节操的贞妇而尊敬她,待她如同宾客,并为她修筑了一座女怀清台。那倮是边远地区牧民的首领,清是穷乡僻壤的寡妇,却能受到天子的礼遇,名扬天下,不就都是依靠自己的财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