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立挚为嗣子封禅上泰山

    第二十四回 立挚为嗣子封禅上泰山 (第2/3页)

的教训,而事母的礼节尚并无一失。常仪现在有病,他总时常来问候。自此次占卜结果,他第一个

    轮到做天子,这个消息传布之后,直把他喜得来乐不可支。他手下的那一批小人匪类又更加拼命的恭维他,奉  承他。忽而这个设席庆贺,忽而那个又设乐道喜,把个挚弄得来昏天黑地,遂把一个有病在床上的母亲抛在九

    霄云外了。  常仪等到黄昏以后,还不见挚进来,直气得一夜不曾合眼。

    到了次日午刻,挚居然走进来了,常仪就痛痛的责备了他一番,又苦苦切切将各种道理同他譬解。挚听了

    之后,心里未始不有所感动,不过天理敌不住人欲,当面应承得甚好,一出门之后,被那批小人匪类包围哄诱

    ,母亲的慈训又不知抛到何处去了。  常仪看到这般情形,料想他终于不可救药,也就不再开口。但是那病势却是日重一日,不到多日,也就离

    尘世而去。

    那时帝喾正在与群臣研求封禅的礼节,要想出外巡守,这么一来,不免耽搁住了。直到次年二月,常仪丧  葬之礼办毕,于是再定日期,东行封禅。在那出门的前两日,帝喾特地的叫了挚来,和他说道:“现在朕已决

    定立汝为继嗣的储君,朕百年之后,汝就是四方之君主。但是汝要知道,做君主是极不容易做的,百姓和水一

    般,君主和舟一般,水可以载舟,亦可能覆舟,民可以戴君,亦可以逐君。汝想想看,区区一个人,立在无数

    臣工亿兆黎民之上,锦衣玉食,赫赫威权,试问汝何德何功,而能够到这个地位?这岂不是最可怕的吗!所以

    朕临御天下七十年,兢兢业业,不敢一日自暇自逸,孜孜的勤求治理,就是这个原故。汝靠了朕的一点余荫,  一无功德,并无才能,居然亦可以做到君主。譬如那基础不坚固的房屋,已经是极可危险了,哪可以再做出一  种无道之事来摇撼它呢!汝的母亲是个贤母,时常教导汝,汝丝毫不听。现在汝母死了,虽则不是完全给汝气

    死的,但是为汝忧郁愁闷,多半亦有一部分在内。  照这样看起来,汝的罪恶实已不小,将来能否有好结果,殊难预言。历年以来,朕因为理政和访道之故,  无暇来教导汝,现在朕又要出去了,汝在都中,务宜好好的改过自新。最要紧的是亲近贤人,疏远小人,万万

    再不可和从前一样的骄奢淫逸。

    朕现在临别赠言,所教导汝的就是这两句话。汝如若不听,那么汝将来虽则做了君主,恐怕亦做不到十年  罢。”帝喾说完,挚一一答应,又站了一会,帝喾命其退出去,自己却慢慢地踱到内室来。

    那时姜嫄、简狄、庆都、羲和及一班帝子等因为帝喾将有远行,所以都来团聚在一处。帝喾将出行的宗旨  和大家说了,瞥眼见羲和所生的儿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续牙、厌越十个都

    已渐大了,站在一边,一个低似一个,仿佛和梯子档一般,甚为有趣。而且看他们的品貌,山林钟鼎,都是人

    材,心中不觉暗喜,便向羲和说道:“汝自到此间,将近二十年了,尚未归过母家。朕此次东巡,离汝国很近

    ,朕想带汝同去,汝借此可到母家一转,汝愿意吗?”羲和听了,真是喜出望外,连忙答应道:“这是圣帝的

    恩德,贱妾的大幸,岂有不愿之理呢。”帝喾道:“厌越年纪虽小,朕看他胆量甚大,不妨同了去。”厌越听

    了,更自不胜之喜。母子两个谢了帝喾,急急的去预备行李。其余诸兄弟虽则不胜离别之情,然而帝喾不说同

    去,他们亦无可如何。到了动身的那一天,大家都来送行。帝喾带了羲和、厌越及木正重,以及手下的属官等

    ,还有许多卫士,一路向东而去。原来那木正是个掌礼之官,封禅大典是他的专职,所以不可少的。

    一路无话,到了曲阜,帝喾去祭过少昊氏的庙,就来到了泰山之下。那时东方的诸侯约有七十几国,听见  了这个消息,都来朝觐,赞襄大礼,把一座泰山拥挤得热闹非常。这时木正等官早把封禅应该用的物件一齐都

    预备好了。帝喾斋戒沐浴起来,到了吉日,就迤逦上山,诸侯官属都随从着,来到山顶最高的峰头,众多诸侯  各司其事,分行的排列着。帝喾站在当中,木正就将那预备好的金简玉字之书送过来递与帝喾,由帝喾亲自安

    放在那预先掘好的坎里,然后从官卫士等畚箕锹锄,一齐动手,顷刻间将那个坎填平,又堆成一个大阜。堆好  之后,帝喾就向着那大阜三拜稽首的行了一个大礼。这时候百姓四面来观看的填山溢谷,正不知有几千几万人

    。因为这个典礼本来不常见的,而且帝喾又是一个盛德之君,所以有这般踊跃。等到礼毕之后,大家一齐呼起

    万岁来,真是震动山谷。那幽居在山洞或深林里的禽兽听了之后,都为之惊骇,飞的飞,奔的奔,真可谓极一

    时之盛。礼毕之后,帝喾就率领众人向泰山北面而来。

    只听得远远有一种动物呜叫之声,非常奇怪。厌越究竟年纪小,不免东张西张,只见前面树林中仿佛有和

    豚豕一般的东西直窜过去,嘴里还在那里“同,同”的叫。厌越诧异,就问从官:“这是什么野兽?”从官道

    :“这个名叫洞洞,其状如豚而有珠,它叫起来的声音就是它的名字,这座山里很多,不稀罕的。”不一会,

    到了一座小山,名叫云云,大家就歇下了。

    只见那里已收拾出一片广场,广场上面堆积无数的柴,足有二丈多高。柴上还有许多三脊的菁茅及各种香  草之类,都是预先布置好的。帝喾等到了,少息片时,那从官就取出一块水晶和焦木等,从太阳中取得明火,

    登时就把柴烧起来,顷刻间烈焰飞腾,上冲霄汉。帝喾就走到下面,朝着泰山正峰举行三拜稽首之礼。木正重

    又奉着一篇昭告成功的文章,跪在旁边,高声宣读。那时候祥云蔼蔼,景风徐徐,气象非常之美盛。宣读既毕

    ,一场封禅大典于是乎告成。会到行馆,帝喾大享诸侯,又慰劳勉励了他们一番。数日之后,诸侯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