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帝尧初番见许由黄帝问道广成子

    第四十三回 帝尧初番见许由黄帝问道广成子 (第2/3页)

,后人所以取名叫作天目,按照地理学上讲起来,山上有湖  泊的,大半是火山喷火口的遗迹。那么这两座天目山,在古时当然是个活火山。

    帝尧的时候,有这种现象,或者那时正在喷发,因为古代的人不知道有这种原理,以为是应着帝尧火德之

    运,作为祥瑞,因而有此传说,亦未可知。还有一层,山名浮玉,可见四面有水,而且必不甚高峻。当时长江

    之南江,系从天目、黄山两大山脉之间流出,照现在地势看起来,决无可能之理。但是南江故道,在历史上历

    历可考。因此足见天目山,在当时不过为长江之一岛,且不甚高,后来因为它是火山的原故,土地不绝的升高  ,所以山势大变。南江故道,既然逐渐涸绝隔断,而浙西一带土地亦逐渐高出水面,那浮玉山,亦渐变为现在

    崔嵬突兀的天目山。这都是在下的理想,究竟是不是,须待博雅君子的教正了。

    闲话不提。)

    且说帝尧君臣,听了那土人一番话,大家亦莫名其妙。雇好了船只,正要渡江,只见前面江中,一只小船

    载着三四个人,开到岸边。帝尧觉得里面一个瘦瘦的人非常面善,因为他是穿衣着屐的中原人,不是断发裸体  的岛夷,所以特别注意,不知在何处曾经见过的。正在想时,早有一个侍卫走来,向帝尧说道:“这个人,就

    是那年在藐姑射山遇着的那个人呢。”  帝尧一听,恍然大悟,知道就是许由了。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当下看他上岸之后,就

    迎上前去向他施礼,说道:“许先生,难得在此地相遇,真是天缘!”许由出其不意,还要想推托,不肯承认

    。羲叔上前说道:“主上为寻访先生的原故,由箕山到沛泽又到这里,还想渡江而南。一片至诚之心,亦可谓

    无以复加。先生若推托,未免绝人已甚,使千古好贤之君主失望了。”许由听到此句,方才向帝尧拱手答礼道  :“承圣驾屡次枉访,鄙人自问一无才德,只好逃遁,不敢相见。现在又承千里相访,尤觉不安之至。”帝尧

    刚要答言,老将羿道:“此处非聚谈之地,就请许先生到船中坐坐吧。”

    当下不由分说,就拥着帝尧、许由到雇定的大船中坐定,帝尧就和许由倾谈起来。起初都是些虚套泛话,  后来许由要想观察帝尧的志趣,便问道:“帝此刻已经贵为天子,坐在华堂之上面,向着两个魏阙,享受人君

    的荣耀,自问生平,于志愿亦可谓得偿了。”帝尧道:“不是如此。余坐在华堂之上,觉得森然而松生于栋。

    余立于棂扉之内,觉得森然而云生于牖。

    虽面双阙,无异乎崔嵬之冠蓬莱。虽背墉郭,无异乎回峦之萦昆仑。余安知其所以安荣哉?”许由听了这

    活,知道帝尧志趣不凡,的确是个圣主,亦倾心的陈述。两个人足足谈了大半日,方才停歇。帝尧佩服之极,  因此就拜许由为师,在船中留宿两日。许由告辞,帝尧尚要再留。许由道:“圣上自须南巡,鄙人亦有俗事待  理,且待将来到冀州再见吧。”于是订了后期,许由上岸,仍旧徒步芒鞋飘然而去。当下羲叔就向帝尧道:“

    如今虎林山可以不去了,一径到三苗国去吧。”帝尧道:“是。  ”赤将子舆道:“前面离黟山不远。这座黟山,是当初黄帝与群臣在此修炼成仙的地方。便是野人,亦曾

    在此随侍多年。那山上仙草灵药随地皆是,并且有生汞可以炼丹,有玉浆可以解渴,真是一个仙灵之府。野人

    自从攀龙不成之后,隐居匿迹时常到此来居住,多则十余年,少则六七年,所有百草花丸,大半在此山上采制

    的。现在帝既到此,不可不瞻仰瞻仰祖宗的遗迹,而且可以扩一扩眼界。”帝尧听了,亦以为然,随即渡过南  江,一径向黟山而来。

    到了山下,山路愈走愈仄,帝尧君臣多舍了车子,徒步而上。赤将子舆是熟游之地,一路走一路指点。大  约黟山大小山峰不可胜计,最大的有三十六个,内中一个天都峰,尤为高峻,从下面望上去,高约四千仞光景

    。众人跟着赤将子舆,都向此方而行。须臾之间,忽闻砰訇之声,远望前面,只见山顶一道瀑布,层折而下,

    大小共总有九叠,上如银汉接天,下如渴龙赴海,真正可说是天下之奇观。到了一处,有一块大石,大家就在

    石上休息,赏玩那瀑布的奇景。远远望见四面的山容,半阴半暗,云雾都从脚下而出,如絮如绵,氤氲不已,

    方才知道此身已经走人云中了。赤将子舆道:“天将下雨,此地不可久留,上面有房屋,可以栖宿。”

    大众听了,急急上行,果见有房屋不少,原来是黄帝那时所留下的。虽则年岁已久,但是常常有人修茸,

    所以并不颓败,现在还有几个百姓居住在里面。帝尧到房屋居中的这一间一看,只见当中还供着黄帝骑龙升天

    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