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卷十 (第2/3页)

若三傳科、史科、名法、書學、算學、崇文、宏文生等,或駮雜放紛,或偏長曲技,尤不足以崇聖學而勵真才矣。則莫若懲循名之失,求責實之效,由今之道,振作補救之為得也。我皇上洞見取士源流,所降諭旨,纖悉坐照。司文衡職課士者,果能實心仰體,力除積習,杜絕僥倖,將見數年之后,士皆束身詩禮之中,潛心體用之學,文風日盛,真才日出矣。然此亦特就文學而言耳。至於人之賢愚、能否,有非文字所能決定者。故立法取士,不過如是。而治亂盛衰,初不由此。無俟更張定制為也。舒赫德所奏,應毋庸議。謹奏』。乾隆九年八月十四日奏。奉旨:『所議是。欽此』。

    進士

    乾隆四年,巡臺御史諾穆布單德謨奏稱:『臺灣一郡,遠隔重洋;應試士子,徃返維艱。蒙世宗憲皇帝格外加恩,准於閩省鄉試另編臺字號,每科取中舉人二名;以故文風丕振,倍盛曩時。但數年以來,中鄉科者有人,而會選者未睹。蓋會場為天下人文淵藪,海外僻處,豈能與內地士子一體較量?且自臺抵都,經萬里之遙,歷重洋之險,辛苦十倍;迨至落第回籍,跋涉徒勞,即有志者亦觀望不前,而單寒之士更畏難裹足,殊堪憫惻。查現在舉人已有八名,嗣后會試之期,臺郡士子請照鄉試例,於福省名額內另編臺字號,取中一名;數年以后,舉人增添,數目再為酌改』。等奏。部議:『俟臺郡士子來京會試,果至十名以上之多,再行奏聞,恭請欽定』。

    武進士

    阮洪義,康熙三十三年甲戌會試中式,殿試三甲第三十三人。

    葉宏楨,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會試中式,殿試□甲第□人。

    柯參天,康熙四十八年己丑會試中式,殿試□甲第□人。

    林大瑜,康熙五十一年壬辰會試中式,殿試□甲第□人。授衛守備。

    范學海,康熙五十七年戊戌會試中式第五十五人,甲辰□殿試三甲第一百八人。任山東兗州壽張營中軍守備,署本營遊擊。雍正十一年,請假歸養。

    蔡莊鷹,乾隆四年己未中式第三十五人,殿試二甲第十一人。御前正黃旗藍翎侍衛。

    舉人

    王璋(第六人。字昂伯。由府學中式。官至監察御史,有傳):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鄭基生榜。

    王茂立(龍巖教諭):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施鴻綸榜。

    楊朝宗: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江日昇榜。

    張飛(榜姓陳,字則陞):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林廷選榜。

    陳世臣(榜姓王。由府學中式):雍正元年癸卯恩科廖學信榜。

    莊飛鵬(字伯遜。由府學中式。浦城教諭):雍正四年丙午吳士拔榜。

    陳邦傑(字俊千,由府學拔貢生中式。有傳)、石國球(字世鳴):俱雍正十三年乙卯黃元寬榜。

    張岳(字次山,從政子。由府學中式)、蔡朝英(字俊三)、李樹滋(字德隅,雰子。由鳳山學中式):俱乾隆元年丙辰恩科蔡云從榜。

    陳輝(字明之。分修郡邑志)、王賓(字利尚):俱乾隆三年戊午出科聯榜。

    陳名標(字孫榜)、林垂芳(字孫梅):俱乾隆十二年丁卯黃元吉榜。

    林昂霄(字履尊):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蔡庭芳榜。

    武舉

    阮洪義(聯捷進士):康熙三十三年癸酉。

    王之彪:康熙三十八年己卯。

    洪國珠(第三人,字隋侯,平和千總):康熙四十一年壬午。

    陳進元(由府學中式)、王臣、吳有聲(字聞子,由鳳山學中式):俱壬午科。

    蕭鳳來(第四人,字儀伯):康熙四十四年乙酉。

    張化龍(第十人,字飛池,由鳳山學中式)、葉宏楨(聯捷進士)、洪奇英(由府學中式)、黃繼捷(由府學中式)、黃應魁(字梅卿,由府學中式)、施世黻(由府學中式)、李清運(字廣侯;子如松,舉人)、蔡志雄、柯參天(字子儀,己丑進士,由鳳山學中式)、黃彩:俱乙酉科。

    吳朝佐(由府學中式):康熙四十七年戊子。

    薛寶琳、周良佐、許兆昌(字爾熾)、蔡一聰(字謙思。由鳳山學中式)、蔡朝鳳(字紫亭。由鳳山學中式):俱戊子科。

    林大瑜(字拱陞,聯捷進士,由府學中式):康熙五十年辛卯。

    林培(由府學中式)、陳士成(字子仁):俱辛卯科。

    黃廷魁: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

    王元功(由府學中式):康熙五十三年甲午。

    洪壯猷(字荊珍,由諸羅學中式)、曾天璽(字子珍,由府學文生中式)、許莊威、蘇時亨(字嘉士):俱甲午科。

    李楨鎬(第一人,榜姓王):康熙五十六年丁酉。

    范學海(第八人,字章達,聯捷進士)、李明德(字希俊)、黃彥章、趙奇遇(字君儒,由鳳山學中式)、洪奇猷(字建侯,由諸羅學中式):俱丁酉科。

    汪玉潤(由府學中式):康熙五十九年庚子。

    曾英傑(字愧名)、蕭鳳求(字千卿):俱庚子科。

    蔡聯芳(字懷直,由府學中式):雍正元年癸卯恩科。

    洪秉彝(由府學中式,廣東守備)、李朝龍(字愧有,由鳳山學文生中式):俱癸卯科。

    劉大璸(字斐侯,由府學中式):雍正二年甲辰。施世爵:俱甲辰科。

    楊逢春(字廷士):雍正四年丙午。

    劉長青(字克讚,由彰化學中式):雍正十年壬子。

    黃紹輝(第三人,字幼芬,由諸羅學中式):雍正十三年乙卯。

    張鈺(第九人,字質堅,由長泰學中式)、許志剛(字匡侯):俱乙卯科。

    吳志超(字永滋,由府學中式):乾隆元年丙辰恩科。

    蔡莊鷹(字君揚,己未進士。由府學中式)、韓克昌(字遜文,由諸羅學生中式):俱丙辰科。

    范學山(字至于,由府學中式):乾隆三年戊午。

    林日茂(字松甫,由府學中式)、王振業(字文起):俱戊午科。

    姚天敏(字爾明):乾隆十二年丁卯。

    蔡青海(字川伯,由府學中式):乾隆十五年庚午。陳廷魁(字子元,由府學中式):俱庚午科。

    莊英、鄭鴻善:俱壬申恩科(府學)。

    按武科之設,肇自西漢武帝詔『察吏民茂才異等,可為將相使絕域者』、成帝詔『舉勇猛知兵法者』。是后或舉勇猛有節知兵法,或舉明曉戰陣任將帥,而應詔者殊稀。至唐武后始立武舉之科,其制有長垛、馬射、步射、筒射,又有馬搶、負重、身材之選。中第則以鄉飲酒禮送兵部,遂與進士埒。開元間,兩京諸路各置太公廟,以張良配;於是始有武學。宋開寶元年,罷武舉。仁宗時,以富弼、蘇洵言,復之。慶曆二年,再詔罷;以蘇軾、司馬光言,又復之。乾道后,詔及第補授,皆倣進士甲科;又恩立國子額,收補武臣親屬。於是太學生久下第,嘗有由此進者。淳祐四年,上親閱武舉進士射,且令內外官各舉知兵習邊事、卓然可用之人;意蓋極重武事,欲矯文弱以振積衰,而非熊占卜,未之聞焉。明初,文舉並試騎射,訓士有武學,科目有武舉,除吏有武選,然所用世廕為多。成化十四年,太監汪直始請武舉設科,悉如恩進例。下部議規條,劉大夏因言宜倣唐、宋故事,損益會、殿二試事例;詔以次年四月開科。嘉靖改元定制,依文舉年十月鄉試,明年四月赴兵部會試。后又改九月首較騎射,次較步射,三試論策;優者列職論官,以示崇異。文武曾無偏重,顧武途積輕之勢,不可復返。其登進之階,或選於世廕,或振於召募,不盡出於武舉;即出此者,亦無不次之典,鮮有非常之才。二百余年中,以武科樹偉伐者,史無特書也。國朝科目仍明制,武途悉無所更。康熙甲午,特詔文武互試,期收兼備全材。迨乾隆辛酉,竟以科場弊發而革。才難之嘆,自昔然矣。夫郭子儀大勳盛德,自武舉異等中出,千載有光,庸詎可輕耶?第是科之設,唐人以其始於武后,故志選舉不為詳書;后世天下通志暨邑志,並闕而不考。士由是科者,知之鮮矣。因附著以備覽焉。

    副榜

    陳聖彪(字虎文):康熙戊子科。

    許宗岱(字東山,代州州判):康熙辛卯科。

    王元暉:康熙丁酉科。

    鄭聯芳(字遜思):乾隆辛酉科。

    恩貢

    鄭國對:康熙三十六年。

    胡琛(由府學貢):四十七年。

    洪登瀛(字德涯,由府學貢,羅源教諭):五十二年。

    林璲(永福教諭):五十二年。

    辜經(由府學貢):六十一年。

    張從政(字達夫,有傳):雍正元年。

    詹捷(由鳳山學貢)、陳濬發(由諸羅學貢):雍正元年。

    劉元相(由府學貢)、余奮卿(字知恩)、張好瑛(字瑾侯,由鳳山學貢)、陳任文(字勉之,由諸羅學貢):十三年。

    張惠迪(字時憲):乾隆十五年。

    拔貢

    黃位思(孫元寬,解元,進士)、郭光萃(由府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