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第2/3页)

    本书定名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此点睛之笔;揽此一名,可知全貌。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宝库。从我个人的"脾性"说,对若干年来众所同用的两个名词我最不喜欢:一是"工具书",二是"资料编"。我为何不喜这种名目?因为口角太伤轻薄,对不起做这种苦事的实学实干的学人,很不仁厚诚佃。

    对所谓"工具书"之名目,我在《中国古代文学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的序文中已经表示了"抗议",主编刘冶秋先生在其后记里也有同感之言,兹不赘述。如今单说这个"资料"一词。

    我不懂此词的"定义"是什么说法,揣其语意,大约就是为做一件东西而准备下的材料,譬如做饭,要备齐米、面、菜、肉、油、盐…… 等等物事;盖房子,要置办砖、瓦、土、木、水泥、铁管… … 种种物事。此皆材料也。而资料者,现时专指研究工作所用的书册、论文、序跋、索引、百科与词典的有关条目等等文字形态的材料而言。我之揣度未必十分妥善,但"虽不中,也不远"吧?

    假若如此,那就让人误会为"一堆杂物",做"资料工作"无非是"剪刀、浆糊",排比次序(现代了,当然可以加上复印、照相、电脑… …)的"技术性"的事物罢了,无甚重大价值意义也。

    是这样子吗?此即我反对这个名词的理由-― 它误导人的看法想法,轻视而菲薄之心理遂滋生于学术工作之间。

    我要说:这是个很大的错觉,极不公道的位量定品。它害处很大,断乎不可漫忽"认同",置而不辩。

    为朱老此书制序,必须由此说起,否则无以见他之足尊,识他之可重。

    他将平生的精神力量,择定并投入了这个最繁重最艰苦的研究工作。

    朱先生现今行年89 岁,点检成就,真不愧著作等身四字。他的"资料"成果,是由惊人的学识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