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第3/3页)

毅力换来的。我对他深致钦敬之情怀。

    他须读遍万卷书,积学如海。他须有卓越的识力,因为"资料"并不是"拣在篮子里就是菜"。比如一书能有多种版本,要明彻彼此短长,选取最善者为据。比如"资料"有时也混入妄人的伪造盗名欺世,这又要具眼(也是巨眼)尊真斥假,取信学林。比如古人序跋,多存史迹源流、版本演变、作者身世、时贤评论……乃是治学的一把金钥匙,而正如鲁迅先生所叹息的,却因坊贾省减资工,大遭删弃;今日搜辑佚文,辄同空山觅宝。又比如近代论著,有良有莽,甚至剽窃前人之功,以充一己之见,种种狡獝,非罕逢之例,则又须通其先后之迹,表其创始之贤。… … 诸如此类,局外人何尝知其甘苦于万一。而朱老则事事过人,般般出色。此所以为真学者,此所以为吾辈师。朱老这部丛刊,收辑了《三国》、《水浒》、《西游》、《金瓶》、《聊斋》、《儒林》、《红楼》七大名著的极其丰富的资料,这是中华文化的特别重大而珍异的一座巨型的宝库!我为之目眩神惊,我为之称奇赏绝。这种工作量与鉴赏力,是他的学术表现与成就,足为后生来秀之砒砺,也可以使一些不学而有术的空头"学者",在此秦镜面前自滋愧汗。

    小说资料工作者似以蒋瑞藻先生为伐林开山之功臣,学人辄于其中获益。然鲁迅先生于20 年代治中国小说史,也曾留下一部《小说旧闻钞》。这是令入深长思的史迹。时至今兹,我有幸见到朱先生的这种崭新的述作,堪称蹊径重开,杆轴自运,以视前贤,后来居上,而所嘉惠于学人者,更难计量矣。以此称庆,以此颂功--一而序之为体,又可不拘其详略浅深矣。

    诗曰:朱老真人瑞,愉峋学者宗。桓台习儒素,沽水校脂红。耽稗珊瑚烂,知书金蓬丛。等身钦著作,君子斥颓风。

    周汝昌

    庚辰清和之月书于红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