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于忠传 (第1/3页)

    于祚之弟于忠,字思贤,本来字千年。年轻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之职。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刑政颇为严峻,其左右侍臣,不少人由于对她稍有指责而被治罪。于忠为人朴直少言,所以始终没有犯什么过失。太和年间,被授予武骑侍郎之职,因此赐名为登。又转任太子翊军校尉。

    世宗即位,于忠迁任长水校尉。不久任左中郎将,领直寝。元禧阴谋反叛之际,世宗在外,由于事变发生非常仓猝,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忠向皇帝进言说:“臣世代蒙受朝廷特殊的恩宠,忠心于王室。我父亲任领军,被委付留守京城之重任,早已有所防备,皇上您不用有什么担忧的。”世宗立即派于忠骑马驰赴京城观察动静,而于烈已分兵严加防备,果然如他所料。世宗回宫后,抚着于忠的背说:“你真是善知人意。”赐给他帛五百匹。又对他说:“先帝赐给你名为登,实在是一个美称,我赞赏你的忠诚,现在给你改名为忠。既表示忠贞坚强的诚心,也是要使得名实相副。”

    于忠因为父亲去世居丧而去职。没过多久,又被起用而官复原职。后改授司空长史。当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元详因是皇帝的叔父权势很大,将作大匠王遇经常随元详心之所欲而给他营造各种东西。后来有一回因为公事,于忠当着北海王元详的面对王遇说:“殿下是我们魏国的周公,辅佐王室,他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用具,你自然应当向朝廷禀报,为什么要阿谀附势,损公而惠私。”王遇听了坐立不安,元详也感到惭愧自责。于忠又迁任征虏将军,其余官职仍予保留。因为平定元禧反叛有功,被封为魏郡开国公,食邑九百户。不久迁任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于忠每每由于其耿直的气质和正直的言辞,被北海王元详所忿恨。元详当面斥责于忠道:“我担心你会死在我前面,而不担心我会死在你前面。”于忠说:“人生于世,生死自有定分,如果我应当死于你北海王之手,想要逃避也不能幸免;如果天命不是这样,你北海王也不能杀死我。”元详借于忠上表辞让之机,暗中劝世宗把于忠作为列卿,令其解除在皇帝左右的职务,听任他辞让爵位。于是世宗诏令停止于忠的封赐,优厚地让他进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秋,世宗令于忠以本官任使持节,兼侍中,为西道大使,凡是刺史、镇将当中有贪赃之罪和明显暴虐行为的人,就写具罪状申报朝廷,太守县令以下的官吏有违法的,可以立即进行处置。于忠和抚军将军、尚书李崇分别出使两路。于忠弹劾并州刺史高聪贪赃枉法的罪行二百余条,朝廷论罪处以极刑。于忠返回京都,授任为平西将军、华州刺史。刚好遇上继母去世,未能成行。服丧完毕,被授任为安北将军、相州刺史。又任卫尉卿、河南邑中正。世宗令于忠与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人推定代郡这个地方的姓氏宗族。高肇畏惧于忠的为人,想要秘密地把他逐出京师,就向世宗进言,说中山是一个要镇,加强保卫需要人才,凭于忠的才识和能力,最适合担当此任。于是于忠出任为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不久就后悔这样做,再次任命他为卫尉卿,兼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秘密派遣中使传令给他说:“你离开朝廷,我好比手足被剥夺,心里无所寄托。地方的责任虽然很重要,但比较朝中来说还是轻的。所以停止你现在的外任,委付以朝廷内务。你应当早晚勤奋无所懈怠,不辜负我的期望。”延昌初年(512),授于忠都官尚书之职,担任安南将军,兼左卫、中正如故。又任散骑常侍。有一次趁于忠侍奉皇帝饮宴,世宗赐给他剑杖,并举酒嘱咐于忠道:“你父子两代保持贞节,所以长期以来把宫中禁卫的重任都委托给你们。过去因为你行为尽忠,特赐名叫忠。现在凭你的才干可以抵御敌侮,就把我所用的剑杖相赐予你。就其名而求其义,我的期望很高。你在宫禁中出入周旋,可以常用它来防身。”于忠跪拜行礼表示感谢。皇帝又授予他侍中、领军将军之职,于忠当面推辞说:“臣没有学识,不能同时受文武之重任。”世宗说:“当今有学识有才华的人为数不少,但秉性刚直这方面却不如你。你在下面勤劳辛苦,我在上面就无所忧虑了。”

    世宗驾崩之时,于忠连夜与侍中崔光派右卫将军侯刚到东宫迎奉肃宗即位。于忠与门下省计议,因为肃宗尚在幼年,不能亲自处理朝廷政务;太尉、高阳王元雍辈分高、名望重,应当入宫居于西柏堂,处理决断各种政务;任城王元澄是有德才的皇亲,可以任尚书令,总领朝中文武百官。于是把这样的安排进奏皇帝,请求立即敕令授任。御史中尉王显想要施逞奸计,与中常侍、给事中孙伏连等人声色俱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