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纪

    文帝纪 (第3/3页)

昏庸,外面边城陷落,内部士女震惊,其灭亡是可以预料的。”征西将军邓艾以为蜀尚无祸乱之机可乘,屡次提出不同意见。文帝感到忧虑,派主簿师纂到邓艾军作司马,寻找机会劝说,邓艾这才奉命。于是征发四方之兵十八万,使邓艾从狄道到沓中进攻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出发驻军武街,断绝姜维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从骆谷进攻汉中。

    秋八月,大军从洛阳出发,大赏将士,列阵誓师。将军邓敦提出蜀不可伐,文帝将他斩首示众。

    九月,又使天水太守王颀攻姜维营,陇西太守牵弘在前面截击,金城太守杨欣进军甘松。钟会所率军队分为二队,一队由李辅率领,经过斜谷,将蜀将王含包围于乐城,又使部将易恺在汉城进攻蒋斌。钟会率一队直指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姜维闻讯后率军退回,王颀追击姜维,在强川打败蜀军。姜维与张翼、廖化合并共守剑阁,钟会进攻剑阁。

    冬十月,因各路军频繁报捷,天子下诏重申以前封赏之意,陈列文帝功德,以春秋晋故地十郡方七百里封文帝为晋公,晋位为相国,加九锡(诏文略)。公卿将校都到大将军府宣旨祝贺,文帝又以礼辞让。

    司空郑冲率群官劝文帝接受封爵,说:“我们恭敬地看到封赐您的诏书,又听说明公您又坚决辞让,我郑冲及群官对您怀着赤诚之心,想向您说说浅陋的想法,我们认为,圣王制定封赐制度,百代以后,还是这样执行,褒扬有德之士,封赏有功之人,自古及今都是如此,昔日的伊尹,不过是有莘氏陪嫁女儿的臣仆,一旦辅助成汤建功立业,于是被称为贤相代号的阿衡。周公凭借文王武王建立的功业,辅助成王,尚且受封于曲阜,据有龟蒙一带的土地。吕尚不过是石番溪的渔夫,一朝作了周的统帅,便被封在营丘。从那以后,功薄而赏厚者,多得无法计算,然而贤哲之士,还是认为这些人物是值得称道的。况且自明公先父故相国以来,世代都有美德,辅助魏室,安定天下,朝无恶政,民无谤言。以前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皆望风震服,羌戎奔向内地,归附中原,东边平定诸葛诞的叛乱,战胜敌人而我军完整无损。擒获阖闾之将,俘虏轻骑锐师以万万计,德威达到南海,英名震慑三越,天下康宁,无苛政奸人。因而时俗畏威怀德,东夷献舞。故圣上考查古今典礼旧章,开国封邑,立都太原。明公应奉圣上旨意,受此大福,顺应天意人心。功勋如日月光照宇宙,封国赐爵理应如巍巍高山,永世不移。这样才能内外协调,不违背典章事理。如此则今后从事征伐,可不战而胜,扫除东吴,望祀岷山,西平巴蜀。进而回师停车,指挥天下,远方夷狄无不归服,中原臣民无不肃整。令大魏之德盛于唐尧虞舜,明公之勋,超过齐桓晋文。然后学习文伯归隐于沧海,效法许由退居于箕山,这岂不是盛大的举动!最公最平,谁可与相比,何必用心于细小的谦让之礼呢。”文帝这才接受天子封赐之命。

    十一月,邓艾率万余人从阴平越过绝险的大山进至江油,在绵竹大破蜀军,杀了诸葛瞻,首级传往京师。又进军雒县,蜀主刘禅投降。天子命晋公以相国身份统摄朝政,于是送上新职符节,去掉侍中、大都督、录尚书的称号。文帝上表让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钟会暗地谋划叛逆,因而秘密派使者诬陷邓艾。

    咸熙元年(264)春正月,用运囚犯的槛车召邓艾入京。初四,文帝奉天子之命西征,驻军长安。当时,魏诸侯都在邺城,命从事中郎山涛兼管军司事,镇守邺城,派遣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据守汉中。不久钟会在蜀中谋反,监军卫馞、右将军胡烈攻钟会,并杀了他。

    当初,钟会将要伐蜀,西曹属邵悌对文帝说:“钟会很难让人放心,不能使他伐蜀。”文帝笑道:“取蜀易如反掌,而众人都说不可,只有钟会与我意见一致。灭蜀之后,中原将士人人思归,蜀之遗民尚有恐惧之心,钟会即使有叛逆之心,也不会实现的。”事情最后果如文帝所料。

    丙辰这天,文帝从长安回到京师。

    三月十九日,天子将文帝的爵位晋升为王,增加封地,连以前所封共二十郡。

    夏五月二十四日,天子追加舞阳宣文侯司马懿为晋宣王,舞阳忠武侯司马师为晋景王。

    秋七月二十五日,文帝上奏请司空荀岂页定礼仪,中护军贾充修正法律,尚书仆射裴秀议官制,太保郑冲总揽裁决。开始建立五等爵。

    冬十月初一,文帝上奏让相国参军吴人徐劭、散骑常侍水曹属孙..出使吴国,向孙皓说明平蜀之事,并送去马锦等礼物,以显魏的国威和对吴的关怀。二十日,天子命中抚军新昌乡侯司马炎为晋世子。

    二年春二月十九日,朐月忍县献灵龟,天子送给相府。

    夏四月,孙皓使纪陟来聘问,并献上地方特产。

    五月,天子命文帝可以像天子一样在冠冕上悬挂十二个玉串,可以树天子的旌旗,出入设警戒,清道路,乘坐金根车,驾六匹马,备不同季节的五种副车,出行时以旄头云罕旗作引导,乐舞用八佾,设钟架,四面悬挂乐器,地位超过天子之父燕王曹宇。晋王王妃晋为王后,世子晋为太子,王女王孙爵位称号都按天子的礼仪。各种繁法苛政及不便于时人的礼仪,文帝都上奏加以废除。晋国设置御史大夫、侍中、常侍、尚书、中领军、卫将军官。

    秋八月初九,文帝死于殿堂,终年五十五岁。

    九月二十二日,葬于崇阳陵,谥号为文王,武帝司马炎受禅即位后,追尊号为文皇帝,庙号为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