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列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苏秦列传 (第1/3页)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曾向东求学于齐国,在鬼谷子先生的门下学习。

    苏秦出游几年后,穷途潦倒而归。

    兄嫂弟妹妻子都暗中嘲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经营家产,致力于工商业,以求获得十分之二的利润为根本的事业。

    如今你放下根本事业到处游说以求功名,落得穷途潦倒,不也很应该吗?”苏秦听了非常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拿出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说“: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攻读还不能凭借这些获取功名富贵,纵然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找出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

    钻研了整整一年,终于揣摩出其中真谛,自信地说:“这些可以用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

    周显王左右近臣平时很了解苏秦,都瞧不起他。

    因此周显王也不相信他的说教。

    于是苏秦又西去秦国。

    秦孝公去世,苏秦劝秦惠王说:“秦国是个四面有山关之固、形势险要的国家,群山环抱,涓水横流,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这真是个地势险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天然府库啊!凭秦国人口众多,士兵训练有素,可以用来并吞天下,成就帝王大业而统治四方。”秦惠王说“:羽毛没有丰满,不能够展翅高飞;国家大政方针不明确,不能够并吞天下。”秦国刚诛杀商鞅,憎恶善于游说的人,也不任用苏秦。

    于是苏秦又东去赵国,赵肃侯让自史记己的弟弟成做相国,号称奉阳君。

    奉阳君不喜欢苏秦。

    苏秦又去游说燕王,在燕国等了一年多才会见燕文侯。

    苏秦劝燕王说“: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土地方圆二千多里,武装兵士几十万,兵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粮食够用好几年。

    南有碣石、雁门富饶的土地,北有红枣、板栗的利益。

    百姓虽然不耕作但有红枣、板栗的收益也足够富裕的了。

    这就是所说的天然的府库啊!“能安居乐业、安享太平,看不见军队覆灭、大将被杀的惨状,诸侯各国没有超过燕国的。

    大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燕国之所以没有被敌人侵犯,是因为赵国在南边成为燕国的屏障。

    秦赵两国五次交战,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

    秦赵两国互相残杀,互相削弱,而大王以一个完整的燕国的势力,在后面牵制他们,这就是燕国之所以没有敌人入侵的原因啊!况且秦国如果攻打燕国,要跨过云中和九原,穿越代郡和上谷,远离几千里,纵然占领了燕国的城池,秦国也考虑到必定不能守住它。

    秦国不能侵犯燕国的道理也就明显了。

    如果赵国攻打燕国,发号施令,不到十天,几十万大军就会开到东垣驻扎了。

    渡过滹沱,涉过易水,不到四五天就会抵达燕国的都城了。

    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战于千里之外;赵国攻打燕国战于百里之内,如果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而重视千里之外的敌人,没有比这更错误的计策了。

    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亲善,天下联合为一统,那么燕国就没有祸患了。”文侯说:“您的话当然不错,但是我国弱小,西边靠近强大的赵国,南边邻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啊。

    您一定要用合纵相亲的方法来使燕国安定无险,我愿倾国相随。”于是资助苏秦车马金银绸缎让他到赵国,这时奉阳君已经死了,就趁机劝赵肃侯说“:从天下卿相大臣到穿着粗布衣服的有识之士,都仰慕您贤明仗义,都盼望听从您的教诲在您的面前陈述忠言已经很久了。

    虽然如此,但因为奉阳君嫉贤妒能而您又不处理朝政,因此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谁敢在您的面前畅所欲言。

    现在奉阳君已去世,您又可以与士子庶民亲近了,所以我才敢向您表达愚见。

    “我私下为您考虑,没有比使百姓生活安定,国家太平并且不必让百姓遭受战争之苦更重要的了。

    安定民心的根本,在于选择邦交,选择邦交得当百姓就安定,选择邦交不得当百姓就终身不得安定。

    请听我讲讲赵国的外患:如果齐、秦成为赵国的两个敌国,百姓就不得安宁,倚靠秦国攻打齐国百姓也不得安宁,所以想算计别国的国君,攻打别人的国家,常常苦于把与别国断绝邦交的话说出来。

    希望您谨慎从事,不要随便把这话说出来,请让我为您权衡这黑白、阴阳极其明显的利害得失吧!您果真能听我的话,燕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毡裘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出盛产鱼和盐的海湾,楚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桔柚的果园,韩、魏、中山等国都可让他们奉献供您沐浴的费用,而您的那些父老亲戚都可以封侯。

    获取他国割让的土地和贡品,是春秋五霸以全军覆灭、大将被擒的代价来追求的,贵戚封侯,是商汤、周武王冒着大逆不道的罪名流放夏桀、攻打纣王而争来的。

    如今您安然就座就可以兼得两种好处,这是我所希望于您的。

    “如果现在大王与秦结盟,那么秦国就一定会削弱韩、魏两国的势力;与齐结盟,那么齐国就一定会削弱楚、魏两国的势力。

    魏国衰弱了就一定割让河外,韩国衰弱了就一定会献出宜阳。

    宜阳献出了就会使上郡陷于绝境,河外割让了那么通往上郡的路就被切断。

    楚国衰弱了您就没有谁援助。

    这三种情况,您不能不仔细考虑啊!“秦国如果攻下轵道,那么韩国的南阳就危险了;秦国如果劫取韩国,包围周都洛阳,那么赵国就会拿起武器自卫;秦国如果占据了卫地夺取卷城,那么齐国就一定来朝见秦国拱手称臣。

    秦国的欲望已经在山东实现,那么就一定会发兵向赵国进犯了。

    秦军如果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秦、赵两军必定会在邯郸城下交战了。

    这就是我所为您忧虑的啊!“目前这个时候,山东境内建立的国家没有比赵国强大的。

    赵国的土地方圆二千多里,武装兵士几十万,兵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几年食用。

    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

    燕国本来是个弱国,不值得畏惧。

    普天下秦国最忌恨的莫过于赵国,然而秦国不敢发兵攻打赵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害怕韩、魏两国在后面暗算它呵。

    然而韩国、魏国都是赵国南边的屏障。

    秦国攻打韩国、魏国,没有名山大川的阻碍,像蚕吃桑叶似的慢慢侵占它们的领土,直到逼近它们的国都为止。

    韩、魏两国抵挡不住秦国,必定会向秦国俯首称臣。

    秦国没有遭韩、魏两国暗算的顾虑,那么灾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了。

    这就是我为您担心的原因啊!“我听说尧没有分到过三百亩的赏田,舜没有得到过一尺的封地,却都拥有了天下;禹聚集的民众没有百人之多,却能称王诸侯;商汤、周武王的士卿不超过三千人,兵车不超过三百辆,士兵不超过三万人却能立为天子。

    他们的确是获得了夺取天下建立帝业的计策。

    因此一个贤明的国君对外要能预料敌人的强弱,对内要能估计士兵的优劣,如此,不到两军对阵而胜败存亡早已是心中有数了,怎么会被众人的议论蒙蔽而昏暗不明地决断国家大事呢?“我暗自考察过天下的地图,诸侯的土地是秦国的五倍,估计诸侯的士兵是秦国的十倍,如果六国联合成一体,并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必被攻破。

    如今却西向侍奉秦国,向秦国拱手称臣。

    战败别人与被别人战败,做别人的臣子与别人做自己的臣子,怎么能同日而语呢?“那些主张连横的游士,都想将诸侯的土地割让给秦国。

    秦国如果成就了霸业,就能高筑楼台亭榭,广造华美的宫室,欣赏竽瑟演奏的音乐,前有高台宫阙宽敞华丽的车子,后有容颜艳丽的美人,国家遭受秦国的践踏而不去与它分忧。

    因此主张连横的人日夜拿秦国的权势来威胁各国诸侯来达到割让土地的目的,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事啊!“我听说贤明的国君排解疑惑,排斥谗言,摒弃流言蜚语的途径,堵塞结党营私的门路,因此,我才有机会在您的面前陈述使国君尊贵,使土地广阔,使兵力强大的计策。

    所以,我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史记如使韩、魏、齐、楚、燕、赵联成一体,合纵相亲,与秦国对抗。

    召天下的将相在洹水之上聚会,互相交换信物联络感情,宰白马歃血盟誓,共同约定说:‘如果秦国攻打楚国,那么齐国、魏国就都派出精锐的部队来帮助楚国,韩国就切断秦国运粮的要道,赵国涉过河漳援助,燕国守住常山的北面。

    如果秦国攻打韩国、魏国,那么楚国就切断秦国的后路,齐国派精锐的部队来帮助韩魏,赵国涉过河漳,燕国守住云中。

    如果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就切断秦国的后路,韩国守住城皋,魏国堵塞秦国的交通要道,赵国涉过河漳经过博关来支援,燕国派出精锐的部队帮助齐国。

    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守住常山,楚国把军队驻扎在武关,齐国渡过渤海,韩国、魏国都派出精锐部队来帮助燕国。

    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就将军队驻扎在宜阳,楚国军队驻扎在武关,魏国军队驻扎在河外,齐国涉过清河,燕国派出精锐的部队来帮助赵国。

    各国诸侯有不遵守盟约的,就用其他五国的军队共同对付它。’如果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士兵一定不敢越过函谷关来侵犯山东了。

    如果这样,那么您称霸于诸侯的大业就成功了。”赵王说“:我年轻,即位时间短,不曾听到关于江山社稷的长远之计。

    现在您有保存天下、安定诸侯的意思,我愿倾国相随。”于是就装饰了车子一百辆,载上黄金一千镒,白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用来邀约诸侯。

    这时,周天子把祭祀文王武王用过的肉赐给秦惠王。

    惠王就派犀首攻打魏国,俘虏了魏将龙贾,夺取了魏国的雕阴,并且准备向东挺进。

    苏秦恐怕秦国的军队攻到赵国,就设计激怒张仪,使他投奔秦国。

    于是苏秦游说韩宣王说“:韩国北有坚固的巩邑、城皋,西有宜阳、商阪的险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土地方圆九百余里,武装兵士几十万,天下的强弓劲弩都是出自韩国。

    像奚谷子弩及少府制造的时力、距来,射程都在六百步之外。

    韩国的士兵举脚而射,可连发一百箭不中断,远处的敌人可以射穿他的胸前的铠甲,穿进胸膛;近处的敌人,可以穿透他的胸膛直至心脏。

    韩国士兵使用的剑、戟出自于冥山、棠奚谷、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这些武器都能在陆地上截断牛马,能在水上斩断天鹅、大雁,抵挡敌人能斩断坚固的铠甲、铁衣,从臂套、盾牌到系在盾牌上的丝带,没有一样不具备。

    凭着韩国士兵的英勇,再披上坚固的铠甲,踏着强劲的弓弩,佩带锐利的宝剑,一人抵挡一百人不在话下。

    如果凭着韩国强大的兵力和大王的贤明,去向西侍奉秦国,拱手臣服,使国家蒙受耻辱而被天下人嘲笑,没有比这更可笑的了。

    因此希望大王仔细考虑。

    “大王侍奉秦国,秦国一定会索取宜阳、成皋。

    今年贡献给它,明年又要求割让土地。

    给它吧,又没有土地给;不给吧,那么就等于放弃了以前割地求和的功效而遭受后祸。

    况且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王的索取是没有止境的,拿有限的土地,换取没有止境的索取,这就是所说的拿钱买怨恨结祸害,没有打仗土地却被割去了。

    我听到过一句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现在向西侍奉秦国拱手称臣,和做牛的肛门有什么不同呢?凭着大王的贤明,又拥有韩国强大的兵力反而担当做牛的肛门的丑名,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于是韩王愤然变了脸色,捋起袖子瞪大眼睛,手按住剑仰天长叹说:“我虽然没有才能,但决不会侍奉秦国。

    如今您转达了赵王的教诲,愿将国家托付给您,服从您的安排。”苏秦又劝魏襄王说:“大王的辖区,南有鸿沟、陈、汝南、许、郾、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妻阝。

    东有淮、颍、煮枣、无胥,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土地方圆千里,地方名义上虽小,然而田间盖满了房屋,稠密得连牧放牛羊的地方都没有。

    人口密集、车马众多,日日夜夜行驶不断,轰轰隆隆,好像三军人马的声势,我私下估量大王的国力不比楚国差,可是那些主张连横的游士引诱大王结交比虎狼还狠毒的秦国来侵犯天下,如果魏国突然遭到秦国的危害,没有谁会顾及您的灾祸。

    倚仗着强大的秦国的势力在内部劫持别国的国君,没有比这样的罪孽更重的了。

    魏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王。

    如今您竟有意向西面侍奉秦国,自称是秦国的属国,替秦国建筑行宫,接受秦国的封赏,采用秦国的冠服样式、制度,春秋为秦国纳贡助祭,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

    “我听说越王勾践凭着三千疲惫的士兵作战,在干遂生擒吴王夫差;武王凭着三千士兵,三百辆蒙着皮革的战车,在牧野制服商纣王。

    难道他们靠的是兵多将广吗?其实是因为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威力啊!现在我私下听说大王的士兵,武士二十万,用青布裹头的士兵二十万,冲锋陷阵的精锐部队二十万,勤杂兵十万,兵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

    这些都超过越王勾践、周武王很远了,现在您却听信群臣的意见而侍奉秦国拱手称臣。

    侍奉秦国就一定要割让土地来表示自己的忠心,所以没有打仗而国家就已经亏空了。

    大臣中凡是劝您侍奉秦国的,都是奸佞小人,不是忠臣。

    作为臣子,割让自己国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