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郑列传

    汲郑列传 (第3/3页)

   可是御史大夫张汤,他的智巧足以阻挠他人的批评,他的奸诈可文过饰非,他专用技巧谄媚之语,强辩挑剔之词,不能堂堂正正地替天下人说话,而一心迎合主上心思。

    皇上不想要的,他就顺其心意诋毁,皇上想要的,他就跟着夸赞,他喜欢无事生非,搬弄法律条文,在朝中他深怀奸诈以奉迎皇上旨意,在朝外挟制危害社会的官吏以加强自己势力。

    你位居九卿,若不及早向皇上进谏,你和他都会被害。”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向皇上进言。

    汲黯治理郡务一如既往,淮阳郡政治清明起来。

    后来,张汤果然身败名裂。

    皇上得知汲黯曾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后,判李息有罪,诏令汲黯享诸侯国相俸禄待遇,依旧掌管淮阳郡,七年后,汲黯逝世。

    汲黯死后,皇上因汲黯的关系,给其史记弟汲仁九卿的官位,其儿子汲偃官至诸侯国相。

    汲黯姑母的儿子司马安年轻时曾与汲黯同为太子洗马,他擅长耍弄权术,善于做官,四次做到九卿。

    在河南郡太守任上死去。

    司马安的弟兄们同时官至二千石职位的计十人。

    濮阳人假宏起初侍奉盖侯王信,王信举荐假宏,假宏也两次官至九卿。

    但濮阳同乡做官的人都很敬畏汲黯,甘居其下。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

    他的祖先郑君曾为项籍手下将领;项籍死后不久就归属了汉朝。

    高祖下令所有项籍的旧部下在提到项籍时都要直呼其名,郑君偏偏不服从诏令。

    高祖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籍名讳的人都拜为大夫,而赶走了郑君。

    郑君死于孝文帝时。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于危难,声名传遍梁、楚之间。

    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

    每逢五天一次假日,他常置备驿马,探望长安市郊各位老友,邀请拜谢宾朋,有时通宵达旦,常恐有所疏漏。

    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长者故经常出访,唯恐见不到人家。

    他年轻位卑,但交游相知皆祖父辈的知名人物。

    武帝即位,郑庄逐步由鲁国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国相,升至九卿右内史。

    由于评议武安侯田虫分、魏其侯窦婴的意见不当,被贬为詹事,又调为大农令。

    郑庄做右太史时告诫部下说“:来访者,不论贵贱,一律不得让客滞留门口等候。”他执宾主之礼,以其高贵身份礼待下人。

    郑庄为官清廉,不置私产,仅依靠俸禄和所得赏赐,招待宾客,他所馈赠的礼物,不过是用竹篮装的食物。

    每逢上朝有向皇上进言机会,他必称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举荐士人和属官津津乐道,言谈中称举他们比自己贤能。

    与属下谈话从不直呼其名,谦和得深恐伤害对方。

    听到别人有高见,马上报告皇上,唯恐迟延误事。

    因此华山以东广大地区士人和知名长者都一致称赞他的美德。

    郑庄被派遣去视察黄河决口,他请给假五日整装。

    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需带粮’,为何还请求准备行装时间?”郑庄在外人缘虽好,但在朝中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分明确表示自己主张。

    及至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少数民族,耗费资财甚多,国家财物更加匮乏。

    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司农承揽运输,亏欠钱款甚多。

    司马安任淮阴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陷罪,赎罪后削职为民。

    不久入丞相府暂行长史之责。

    皇上以他年高,让他去做汝南郡守,几年后,卒于任上。

    郑庄、汲黯曾位列九卿,为政廉洁,居家品行纯正。

    但他俩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日趋疏远。

    等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多余私产。

    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关系,官至二千石者有六、七人之多。

    太史公说:凭汲黯、郑庄之贤德,有权势时,宾客盈门,无权势时情形就不同了。

    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呢!下圭阝县翟公曾说过,起初他做廷尉时宾客盈门,待一丢官,门外冷清得可张罗捕雀。

    他复官后,宾客又想往见,翟公便在大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往的态度;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郑庄有此不幸,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