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进步的两栖类

    第四章 进步的两栖类 (第2/3页)

与数字,交换某种基本的电磁波讯号?啊,是的,这热带的夜晚欣悦快活,我一定已经遭到感染,而且我那不精确的估算可害苦了我,这其实也不是第一次。

    我的景况并未迅速改善,因为现在有几个相关的问题冒出头来。马利欧想知道,如果牌桌上的每一个人牌技都不相上下,那么其中一组连赢八局的几率有多高呢?我说这全在于拿到好牌的运气,但是同一组人连拿八次好牌的机会太过渺茫,因此在考虑过所有因素之后,接受以下这个说法较为容易:安娜与荷西的牌技比较好。

    安娜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她甚至不愿试着隐藏自己的满足感,而且这显然不是她第一次赢牌。她甚至将手搭在马利欧的肩膀上表示安慰,他悻悻然地表示敬谢不敏。

    现在荷西将机会与几率的问题转移到触及我的专业部分。我想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是否认为这个星球上生物的进化,是单纯地受到一系列不可预期的机会突变所驱动,或者有某种自然科学所忽略的机制存在?例如,假使有人想要了解进化的目的地或意图,我是否认为这样的想法缺乏理性?

    我想我叹了一口气,并不是因为我觉得他提出的问题显得天真幼稚,而是,他再度将对话导向我那天觉得特别敏感的问题。但我还是给了他一个教科书上的答案,以为可以就此结束相关的话题。

    他说:“我们有两只手两只脚。我们可以坐在牌桌上打桥牌是天经地义的事,也可以驾驶太空船到月球上。不过这一切都是纯属巧合吗?”

    “这要看你所谓的‘巧合’是什么意思,”我指出,“突变是巧合没错。只不过总是要靠环境来决定哪些突变的结果有权生存下来。”

    他继续说道:“因此你相信这些侥幸的结果,多少也让这个宇宙了解了自己本身的历史与时空?”

    荷西挥挥手有如指向漆黑的夜空,那也正是他的问题所指的方向。

    我正打算说些突变与物竞天择的话,他却截断我的话头说:“如果目的只是为了找到一些客观的理由,那么我不懂为什么,大家的外观看起来都大同小异”

    安娜狡猾地微笑着。她将手放上他的颈子,迅速在他脸颊上轻啄一下,有如要制止他。然后她转身向我,解嘲地说:“他只是很气有人说其他星球的智慧生物一定和我们长得有点像。”

    “那么我想他是错了。”我说。

    但他并没那么容易屈服。

    “他们一定会有神经系统,当然还有可以用来思考的器官。如果他们没有两只多余的前肢,就很难发展出这些来。”

    “为什么是两只?”我还击。

    我想他应该输了,但他又打了回来。

    “那就够了啊!”他说。

    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该撤退的一方。他当时确实击中要害,让我有点迷惑。两只手两只脚就够了,虽然这并不是实验科学的推论方式。自从哲学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目的因”教条至今,岂非只是五百年时间而已?

    “而且就长期来说,”他说,“没有什么道理要保留多余的手脚,至少不该保留个千百万年。”

    正好有只蟾蜍跳到我们所在的地板上,或许刚游完泳上来。我向下指着它,声音里带着一点洋洋得意:“我们有两只手两只脚,那是遗传自像那样的四肢。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神经系统的基本设计归因于此。这个物种是一种蟾蜍,更正确的说法是它的学名bufomarinus。”

    我抓起蟾蜍,指指它的眼睛、鼻头、嘴巴、舌头、喉咙和鼓膜。我简短说明了该动物的心脏、肺脏、血管、胃、胆囊、胰脏、肝脏、肾脏、睾丸与尿道。最后我谈到它的骨骼结构、脊髓、肋骨与四肢。我把它放走之时,另外谈了一点演化的理论,从两栖类到爬虫类,然后从爬虫类到鸟类与哺乳类。

    但我并未低估了他。

    “因此两栖类的手长得很好,”他说,“它们应该要赢得牌局,而且这不只是运气而已。比起其他的动物来说,它们算是先驱。它们具有足以创造人类的一切。”

    “事后孔明是比较容易的。”我说。

    “迟了总比没有好。”他坚持道,“有两个原因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有两只手两只脚。其一,我们是像这种四肢动物的后代。其二是这很实用。”

    “那么如果两栖类有六只脚呢?”

    “我们就不会坐在这里进行这场理性辩论,或者其中有两肢必须退化掉。我们曾经有个尾巴,动物在进行某些活动时会派上用场,但我们如果坐在电脑前面,或是坐在太空船里,它就会显得碍手碍脚。”

    我想我稍稍陷入了椅子中央。荷西把最近这几天我在自问的问题全说了出来。在我们的诸多灾难之后,薇拉,我想了很多。我们为何失去了桑妮亚?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为何保不住她?如果我的学生在考试卷上提出这个问题,我一定会给他们不及格。但我们是人类,而人类有种寻求意义的倾向,即使在没有任何意义的情况之下。

    “最终征服太空的,并不是节肢动物,也不是软体动物,这么说当然没错。”

    “而且,”他说,“有一天从远方的另一个太阳系里,穿过大气层送来神秘问候卡的生物,也不太可能会有像乌贼或千足虫之类的构造。”

    安娜开始笑了起来。

    “看我怎么告诉你的?”她大叫着。

    安娜与荷西开始提出很多关于自然科学的问题,不久马利欧也加入。或许是在热带里的反应让我觉得这种受人瞩目的感觉颇为受用,因此我滔滔不绝地提出一些现代古生物学与进化生物学的问题领域。但我开始留意起我的对手。荷西有几度以一种颇为幽默的方式,提出一些让我在专业上有点下不了台的问题。我不会说我在这些对话当中学到了什么,但我对自然科学里许多不确定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是我从未注意到的。

    荷西相信,地球生命的进化,绝对不是单纯的物理现象,而是一连串有意义的过程。他指出,像人类的意识这么重要的特色,就不能只是为了生存而奋斗之后、任意产生的特性,而它根本就是进化的目标。一个星球可以发展出更为专门的感觉系统,这几乎是自然的律法,他也提出几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在没有任何内在遗传联结的状况下,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进化出眼睛与视觉,以及它不只一次向上发展,或是发展出直立行走的能力;因此在自然之中,也有一种潜在的渴望,要拥有远眺智慧的能力。

    比较伤感的是,我在少年时代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那是受到皮尔?泰赫?加登的影响。但接着我开始研究生物学,自然将这种进化目的论全抛在脑后。为了科学之故,我觉得我得提出一点反驳。我代表的是一个庄严的殿堂,或许有点庄严过度了。

    我同意他的说法,在生命的历史上,看、飞、游泳或直立行走的能力,都曾经一再进化。例如,眼睛就被发明过四五十次,而昆虫演化出翅膀供飞行之用,时间比爬虫类早了一亿年。最先飞行的脊椎动物是翼手龙。它们大概在两亿年前演化完成,然后和恐龙一同灭绝。翼手龙的飞行方式很像大型蝙蝠,我解释道,它们没有羽毛,因此不可能是现代鸟类的始祖。始祖鸟是最古老的鸟类,一亿五千万年前便已存在,它其实是一只小型的恐龙。鸟类翅膀和羽毛的演化情形与翼手龙截然不同……

    “翅膀和羽毛,”他插嘴道,“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一夕之间吗?或是大自然‘知道’它要怎么走?”

    我笑了。他又一次碰触到那异议的小小核心,虽然这一回我觉得他的问题有点夸张。

    “不太可能。”我说,“问题是,那是几千万代一系列的突变所造成。唯一的法则是不变的:为生存而奋斗的同时,一个占有些微优势的个体,就会有较大的机会将基因流传下去。”

    “如果在翅膀还派不上用场之前的好多世代里,便发展出这些笨拙翅膀的基本要素,这对个体有什么好处?”他问,“这些尚未发育完全的翅膀岂非只是缚手绊脚,让动物个体比较无法攻击与防御自己?”

    我试着画出一幅爬虫类爬到树上捕捉昆虫的画面。只要有一点点羽毛的样子,都会有利于动物的跳跃或是逃下树干。刚开始是变形的薄皮,这些薄皮愈是畸形,愈是有利于它的跳跃、操作或拍打,而它的后代也有更大的成长机会。即使是最原始的蹼,对于(部分或全部水生)动物在水中的生活也会带来莫大助益。我回到羽毛的演化过程,并指出,鸟类为了维持恒定的体温,羽毛也相对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虽然这并不是羽毛演化的“目的”。要有羽毛的最主要益处,大多和动物的行动有关。但是这种情况也可以倒过来解释。羽毛在帮助鸟类的祖先行动方便之前,刚开始是要让它们享受隔离的好处。最近发现的羽翼恐龙显然有利于这个方向的理论。

    “然后蝙蝠来了,”他说,“终于连一些哺乳动物也开始会飞。”

    我想我说了些关于空中的地盘已经彻底为鸟类所占,蝙蝠狭小的生存空间成为昼伏夜出的猎食模式。蝙蝠不只是发展出翅膀而已,它们还演化出所谓的回声定位技能。

    “这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荷西认为,“因为,究竟是哪一个先来,回声定位或是真正的飞行能力?”

    我没有时间回答,因为就在那个时候,罗拉来到桌边,加入我们的行列。当时我又成为庄家,她还是无法摆脱比尔,但她带着哀怨的眼色望着我,为她在机场对我的冷淡而请求原谅。她站在吧台边,喝着一杯红色的饮料,当她终于穿过餐厅,我抬头看了一眼,给了她一个位置,这是我最拿手的把戏。马利欧从邻桌取来一张椅子。

    “给我一个活着的星球……”荷西又开始了。

    “就这一个!”罗拉打断他的话头。

    她热切地指指外面的棕榈树丛,虽然外头黑得无从辨识。我还记得她的帆布背袋上,挂着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徽章。

    荷西笑了。

    “给我另一个活着的星球。我觉得很有自信,它迟早会发展出我们所谓的意识。”

    罗拉耸耸肩,荷西继续说下去。

    “要反驳这个想法,我们就得找到一个星球,上面繁殖了形形色色的生命,但没有一个拥有这么复杂的神经系统,让一个人在早晨醒来时想着:‘存在或不存在’,或是‘我思故我在’。”

    “这不是太过以人类为宇宙中心了吗?”罗拉问道,“大自然并不只是为了我们而存在。”

    但现在荷西开始了他的滔滔雄辩。

    “给我一个活着的星球,我会非常乐意指出一大群活的水晶体。而且请稍等,我们很可能并不知道,我们是在瞧着一个有意识的灵魂,有发展潜力证实自己的存在。”

    安娜又一次来为他助阵:“他的意思是,每一个有能力的星球,迟早都会达成某种形式的意识能力。从第一个活着的细胞到像我们这样复杂的有机体,有可能会分出许多歧路来,但目标是一样的。宇宙努力地想要看清自己,而那只俯瞰着整个宇宙的眼睛,就是宇宙自己的眼。”

    “这是真的。”罗拉说,同时她重复了安娜所说的话,“那只俯瞰着整个宇宙的眼睛,就是宇宙自己的眼。”

    整个晚上我绞尽脑汁,试图忆起究竟在哪里见过安娜,但是始终聪明不起来。唯一的方法就是更多地了解她。

    “你个人的意见呢?”我问,“你应该也有自己的信仰。”

    她努力设法回答这个问题,我一字不漏记得她说的话:

    “我们无法了解自己是什么。我们是没人要猜的谜语。”

    “没人要猜的谜语?”

    她冥想着。

    “我只能为自己解答。”

    霎时,她望进我的眼里。然后她说:“我是神祇的存在。”

    除了荷西之外,我或许是唯一注意到,这个回答伴随着一抹莫测高深的微笑。马利欧显然并未观察到,因为他睁大那双棕色的眼睛,说:“所以你就是上帝?”

    她坚定地点点头。

    “是的,”她说,“那就是我。”

    她那种理所当然的回答方式,就像有人问到她是否生于西班牙一样。而且她又何必迟疑呢?安娜是个骄傲的女人,根本没想要解释她为何与神有所牵连。

    “好极了,”马利欧勉强同意,“恭喜你了!”

    他这么说着边走向吧台。我想他还对那纸牌游戏念念不忘,至少他明白自己为何没赢过一局。

    此刻安娜笑了开来。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笑,但她的笑声感染力极强,我们爆出了一场哄堂大笑。

    现在约翰来了,手上拿着一杯啤酒。他和那对美国来的少年佳偶闲聊了一会儿,但是始终在我们桌边徘徊,因此必然听到许多我们的谈话内容。

    我们在桌边多摆了一些椅子,不久我们就成了六人小组,因为马利欧很快带着一杯白兰地回来,嘴里哼着一首普契尼歌剧里的调子,我想是《蝴蝶夫人》。马利欧向罗拉自我介绍,而罗拉也向安娜与荷西介绍了自己。

    这位英国人说:“我不巧听到你们在谈什么‘意义’或‘目的’等等。好,很好。但是,我相信像这样的问题应该要由一个规则来判断,而且要回溯既往。”

    没有人听懂他话里的意思,然而这并未阻止他继续说下去。

    “某一特定事件在发生的当时,意义往往不很明显,一直要到很久以后人们才会了解。因此事物的成因都是事后才会变得明朗起来。这是因为每一个过程都有一个时间轴。”

    还是没有一个人点头,甚至没人要求他说得更明白一些。

    “想象一下,”他说,“如果我们在地球上的这个地方见证到某些事件,假设现在是三亿年前。我觉得我们的生物学家应该可以让我们对那个时期有些认识。”

    我立刻接受了这个挑战。我们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