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三节 奔向黑非洲

    第两百九十三节 奔向黑非洲 (第3/3页)

要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他们并不紧迫,想寻找一条更便捷的通道,但奥地利人捷足先登,让法国人不得不放弃野心,迅速承认中国人对尼日尔河基地的主权,其实也就是变相的放弃了在该河流的争夺。

    之后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各邦国。至于西北欧地区,他们团结在了英国人一边。

    各国大量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那些退伍老兵,纷纷拿起行囊,开始奔赴非洲。

    地中海国家路程最远,先通过直布罗陀,然后进入尼日尔河,最后抵达廷巴克图。

    西班牙和法国占有优势,奥地利帝国和意大利邦国则吃了地利的亏,但只要到达了尼日尔河口,就可以方便的利用中国人建立的基地,快速进入廷巴克图。

    西北欧国家,则是以英国为先锋,强行挤入尼日尔河流域,在既得不到中国支持,缺乏水文数据的情况下,自己一点一点摸索,自己建立前进基地,等他们抵达廷巴克图的时候,法国、西班牙公司早就把最好的金矿圈占了,奥地利和意大利公司分享到了一些残羹剩饭,英国和普鲁士的公司只能去寻找那些尚未发现的金矿。

    这些非洲公司,向世人展现了什么是资本主义的血腥暴力,他们看到周边部落的弱小,他们那些经过拿破仑战争洗礼的雇佣兵的强大,马上就开始使用最原始的暴力,抓捕黑人作为劳工,帮他们进行无偿劳动。

    马里帝国分裂出来的一个个部落势力,在这股殖民势力的扫荡下,完全没有自保之力。

    马里的黄金储量是很多的,后世是非洲第三大黄金生产国,仅次于南非和加纳,黄金探明开采量近千吨,年产量超过五十吨,折合金本位制的英镑高达700万镑,在这个时代,那真的是一笔巨款。

    随着金矿不断被发现,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涌入这里,出现了一个从欧洲到非洲的移民潮,短短一年内,就有三万多人涌入马里。

    在黄金的刺激下,大量商业公司在非洲内陆建立了生产基地,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水土不服,土著的袭击,自相残杀以及莫名其妙的失踪和死亡,绝大多数人撑不过半年,在付出高昂的声明代价后,他们终于成功立足。

    这时候欧洲人发现,非洲的土地并不品级,马里极其周边的土地用来发展农业也相当可行,这里靠近赤道,优良的光照条件和丰富的淡水资源,让这里非常适合种植棉花和其他热带经济作物。

    于是一个个黄金公司开始在自己的矿区发展副业,以金矿为中心打造了一个个种植园,为金矿提供粮食等消费品之外,也生产一些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一开始种植棉花只能是副业,远远比不上回报丰厚的金矿开采,但黄金是相对贫瘠的矿产资源,金矿开采完后,这些种植园却持续经营了下去。

    不但是马里,马里周边尼日尔河流域的其他地区,同样拥有黄金,同样拥有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黄金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开始出现,一场瓜分非洲的狂潮提前了半个多世纪出现了。

    最终英国人依托黄金海岸占领了加纳,法国人依托达喀尔开拓了塞内加尔,奥地利和中国都远离西北非,中国人沿河开辟了一处处商业基地,奥地利人则机缘巧合在马里内陆占据了一块庞大的海外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