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节 财帛动人心

    第六百四十八节 财帛动人心 (第3/3页)

至整个工业体系,原材料来源,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法国的军火缺口至少是两百万人的,德国则更多,高达四百万。

    法国自己生产一部分,英国援助一部分,基本上能够勉强自足,可是德国就不行了。德国建立了兵员动员机制,但这时代各国还没有高效的工业动员机制,所以即便整个德国工业都动员起来,能够满足德国軍队的装备供应,可一时半会是动员不起来的。另外,法德两国都面临一个原料不足的问题。

    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之后,煤铁资源本就变得稀缺,煤炭甚至从德国进口,铁矿则从英国、瑞典进口,平时都需要进口,战时就更紧缺了,即便挤占民用原料,可战时供应本就大幅度下降,因为德国没有能力封锁法国海岸,但有能力封锁波罗的海,瑞典的优质铁矿砂无法输送到法国,而瑞典铁矿砂在欧洲是用于军工生产的最优质原料。

    于是两国开战后,都不约而同的向其他国家直接采购军火,法国主要向英国采购,也从中国采购一部分,德国向奥匈帝国采购,同时向中国采购一部分。当两国二次动员后,英国和奥匈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缺口,纷纷加大了向中国采购的规模。

    于是欧洲公司承接了法国的订单,从地中海向法国输送军火,军火通过铁路,先快速运到黑海,然后欧洲公司装船运往法国;向德国供应军火就更简单了,铁路从中国可以一直开到柏林,甚至有需要,军火列车可以直接开到前线。而为德国采购军火的,正是经营中欧铁路业务的全国铁路公司。

    不过这些军火并不全都是中国官办兵工厂生产的,由于地理优势,拥有相对强大军工生产能力的乌拉尔兵工厂满负荷运营,从这里向欧洲输送军火,不但能节省运费,关键是节约时间。

    除了直接的武器装备,战争中许多行业都会获利,尤其是那些军民两用的商品。比如中国四大海外公司,战争期间,都开始用自己的船队向欧洲输送战略物资。

    澳洲公司将澳大利亚北部的优质铁矿不断的输送到法国和德国。非洲公司向两国提供大量的药品,主要是治疗疟疾等传染病和治疗外伤的伤药。美洲公司则从智利采购硝石,源源不断的供应德法两国,由于英国的封锁,直接绕过英国北部,从北海进入德国。

    由于这些巨头的存在,让德璀琳这种掮客,甚至无法为他的祖国提供服务,这让爱国的德璀琳一场愤怒,他认为这些巨头剥夺了他爱国的权力。

    除了中国巨头之外,美国的商业大亨也抓住了机会,杜邦为德法提供火药大发横财、卡内基为两国提供钢铁赚取暴利,除了交战国之外,其他工业强国,几乎都从这场大战中,找到了发财的机会。

    这让德璀琳感到异乎寻常的焦躁,还有什么是这些巨头做不了,而他可以抓住的机会呢?

    这时候他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些消息,中国跟英国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频繁,德璀琳觉得,如果中国跟英国之间爆发了战争的话,是不是自己就可以有所作为了。